东北消费天价奢侈品调查:手机价值60多万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6日08:22 新华网 | |||||||||
数万元一块的高档手表,二十几万元一部的天价手机,90多万元一套的发烧音响……近年来,在人们印象中经济并不发达的东北一些城市,奢侈品消费市场悄然呈现“节节攀升”的势头。谁是这些顶级奢侈品的消费者?又该如何看待奢侈品消费? 奢侈品价格惊煞人东北人购买竟也掀高潮
“我们的国际名品广场,黄金周前一周的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90%,节日期间的销售额也同比增长了近30%。”中兴沈阳商业大厦负责对外宣传的朱颖说。这个黄金周里,除大众消费品外,该商场一些奢侈品呈现强劲的消费势头,大受消费者欢迎。 事实上,奢侈品消费攀升并非这个黄金周才出现的偶然现象。记者在东北三省省会长春、沈阳、哈尔滨了解到,目前,很多世界知名品牌均已在这些城市的商场设有专柜,这些品牌的购买群体和销量也渐趋稳定。今年7月刚刚落户中兴沈阳商业大厦的一个英国品牌手机旗舰店,开业不足3个月销售额就达到近200万元。这些价格在4万-60多万元的天价手机,看上去与记者的想像相去甚远,外型只是简单的直板设计,甚至连市面上一两千元手机都具备的照相功能和彩色屏幕都没有,这样的手机怎么会被卖到天价呢? 据服务人员介绍,该手机的显示屏由蓝宝石水晶制造,内部以钛合金为主材,每个按键下的接触点都是用红宝石制成的。不仅如此,整部手机内外从晶片到按键都是手工镶嵌的。可以说是十足的奢侈品。记者在哈尔滨市万达家电商场找到这个品牌的手机时,展柜里仅仅剩下售价分别为4万多元和6万多元的两部,其余摆放手机的位置都空着。“价格高一些的都卖完了,这还是最新到的,不然就断货了。”商场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这家商场里,还摆放着11万元的CD机,38万元的音箱,90多万元的音响,这些家电的价格令很多普通消费者感到难以接受。经营者说,虽然这样的顶级家电是极少数人才有能力享受的奢侈品,但销售一直不错。 奢侈品为啥吸引人?谁又是主力购买者? 奢侈品虽然满足了一部分人的需求,但对大多数的消费者来说,购买奢侈品还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那么,谁是奢侈品消费的主力军?奢侈品又靠什么博得人们青睐呢? 哈尔滨万达家电商场总经理助理张爱娟说,品牌不是曝光频繁、市场销售火爆就能自封奢侈,那只是畅销而已。她告诉记者:“我们之所以选择销售家电奢侈品,主要是因为看到了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在求与众不同的生活品质。” 据商界人士介绍,奢侈品消费者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富有的消费者,这些人有着相当的财富积累,追求的是高品质生活;二是一些“中产阶级”,这些人每月收入在万元以上,且都有固定的奢侈品消费支出;三是月收入数千元的白领阶层,也许他们一个月的收入还不够买一条名牌围巾的,但他们心甘情愿攒下几个月的收入去购买一件自己喜欢的奢侈品。 “奢侈品靠好的品质和优质的服务来吸引消费者,”上述名牌手机某专柜的一位高管介绍说。“我们的每一款手机都包含了独有的私人助理服务。客户只需按下手机的特别按键,私人助理都会提供每天24小时的全球旅行、酒店、餐厅等专业服务。我们不仅看好了奢侈品市场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是为了让更多的消费者享受顶级手机带来的高贵与奢华。” 经济界人士认为,对于中国人来说,奢侈品大部分还集中在服饰、香水、手表、手袋等个人用品上,而在欧美国家,房屋、汽车、合家旅游才是大家向往的奢侈品。这一方面说明了中国仍然不够富裕,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西不同的生活方式。 众说纷纭未富先奢 专家称应理性引导 在多数人并不富裕的情况下,消费奢侈品究竟该不该?不同的人表达了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 一部分中国人是富起来了,但相当多的人还只是处在温饱阶段,即使少数所谓的“大富翁”,离国际富豪也有不少差距,中国人还不到享受顶级奢侈品的时候。也有人认为,顶级私人物品展对中国还不合适,有些国人的虚荣心太强了,买那些顶级消费品有什么用?恐怕买主自己也不是真有什么现实需要。好不容易挣来的钱难道只为别人一声喝采就花掉了? 一些人认为,新富豪们手里刚有些钱就急着买高档消费品,觉得钱够自己和儿孙辈享受就行了,不想着扩大产业,这种短浅的财富观如果普及开来,对国家经济发展非常不利。而且消费观是很容易传染的,最终会形成社会风气。奢侈消费的风气不可开,现在有些年轻人频繁地换手机、电脑,有些学校比着建大门、大楼,还有的贫困县热衷于建大马路、大广场,这些都不是勤俭做事的态度,到什么时候都不能沾上奢侈二字。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社会学家直言不讳地指出,看看中国的国情就知道中国还远未到全民奢侈品消费的时代,中国却恰恰是全球奢侈品消费成长最快的国家,这其中有很多因素,很大的原因就是社会舆论的推动,外国品牌商的狂轰滥炸、国内展会的此起彼伏,加上媒体的追捧,烘托出了异化的消费心理和不成熟的消费市场,必须提醒的是:未富先奢,不利和谐。 有人则认为,有总比没有好,应该有各种层次的商品满足人们的需求。对高消费人群应区别对待,时代不同了,何况消费还可以拉动内需,只要交易合法,谁都无权干涉。 辽宁省社科院省情所所长梁启东等专家认为,应理性引导和对待奢侈品消费,但对奢侈行为暂时无需干预,应服从市场规律,不当的干预行为会扰乱目前稳定的消费市场。“中国的奢侈品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消费心态仍以‘显示身份’为主,当身边高消费群体增多时,年轻人出于从众、攀比心理,会导致大量年轻的奢侈品消费者激增。从这个意义上说,奢侈品消费应该尽量远离青少年。”多年从事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工作的沈阳市心理协会副秘书长聂秀范说。 梁启东说,每每提及“奢侈品消费”,很多人会认为它代表的是“昂贵的,华而不实”的意思,含有贬义。但奢侈品消费时代的到来是无法阻止的,随着中国经济的开放和市场全球化的深刻影响,在提倡理性消费的同时,要提倡人们用正常的眼光去看待奢侈品消费。他认为,奢侈品消费在与中国市场进行融合时,会自然地本土化,这个本土化不是指制造的本土化,而是指价格、设计和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形成中国的奢侈品文化,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也需要合理的引导。(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