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法治建设:筑牢发展基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6日10:38 云南日报

  2004年,发生在我省的一起“民告官”案件中,被告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某交警队因不“理睬”老百姓的诉讼,最终被省高院依法判决败诉。

  “四五”普法中,丽江市古城区七河乡五峰村委会,在并不宽裕的办公经费中,每年拿出5000元聘请法律顾问,为村民解答法律咨询,提供法律服务。

  今年,保山市隆阳区板桥镇小永村委会村民王某因为宅基地纠纷与邻居发生矛盾,一场冲突即将发生,村人民调解员及时赶到,通过细致的说服教育,当事人最终握手言和,恢复了友好的邻里关系。

  “谢谢,谢谢法官,您们真是老百姓的贴心人。”近日,罗平县人民法院的执行法官经过近2个小时的跋涉,将3万元赔偿款送到在工地受伤造成高位截肢的申请人陈某家中,卧病在床的陈某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也许,你会认为这样一些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是屡见不鲜,但就是这样一些司空见惯的事情,却实实在在地反映了近年来我省法治建设所结出的硕果。

  2003年,全省16个地州129个县市区近3万名人参加了由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司法厅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全省地(厅)县(处)级领导干部法制教育统一考试,及格率达到了99.9%。据悉,全省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集中参加全省统一法制考试,在我省普法史还是第一次,其规模之大、覆盖之广、影响之深都是前所未有的。

  在法治建设中,我省一直将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作为重中之重,各地、各部门分别以理论中心组学习、法制讲座、任前考试、学法征文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了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活动,并将法律课程列入了各级党校和行政学院的必修内容,全省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蔚然成风,并逐步走上学法用法规范化、制度化的道路。

  2005年3月31日,省政府设立了与法制办合署办公的法律顾问室,并按程序聘任了16位法律专家担任法律顾问。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施行,我省当年便对省直部门734项行政许可项目进行了清理,取消120多项。以此为契机,全省行政执法单位和政法系统也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将依法行政、司法为民的思想深深根植于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在各级领导干部的积极带动下,基层群众也纷纷拿起书本,走进课堂,汇入到学法用法的洪流之中。

  在马龙县农村,活跃着一支“先锋”法律服务队。这支由党员干警组成的法律服务队,针对一些群众知法、守法、用法意识薄弱的实际,每星期至少下乡两次进村入户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为农民送去法制“粮食”。

  在全省各地,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在法治建设中,全省各地以法制宣传队、法制宣传巡展车队、法制文艺小分队、村民普法学校等形式积极开展了送法进村、“法律进村入户”活动。2003年,我省开始在省市县三级确定试点,以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为载体,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到目前为止,全省已有31%的村开展了“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昆明市晋宁县昆阳镇礼智村等18个村获得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称号。同年,“法律进社区活动”在全省全面展开。活动以服务社区建设、规范社区管理为目标,以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服务为切入点,注重法制宣传与道德教育相结合、法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实现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在全省开展创建‘平安县(市、区)’活动,通过3至5年的努力,确保90%以上的县(市、区)达到‘平安县(市、区)’的创建目标,使我省社会更加稳定、民族更加和睦、边疆更加巩固、治安更加良好、群众更加安康”。2004年,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了建设“平安云南”的奋斗目标,旨在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打防并举、专群结合,不断提高打击违法犯罪能力、社会治安防控能力,努力营造团结和谐、规范有序、安全稳定的治安环境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

  业内人士指出,经过多年的法治建设,有关职能部门的管理方式已从主要依靠政策和行政手段进行管理向主要依靠法律手段进行管理转变,从对社会事务直接领导向间接领导转变;人民群众对法律知识的接受方式由以前的被动接受启蒙教育向主动关心、学习转变;对法律的应用,已经从以前的单纯接受教育向主动运用法律、参与社会法制实践转变。

  点评:法治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稳定屏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省第七次党代会以来,我省高度重视民主法制建设,在各级党政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全省法治建设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取得可喜的成绩,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知识得到了较为广泛的普及,广大公民的法律意识逐步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依法治理工作深入开展,各项事业的法治化管理水平逐步提高,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本报记者陈晓波(云南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