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马英九出招扭转不利局面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7日00:11 环球时报

  马英九出招扭转不利局面

  面对来自党内和岛内的质疑声,马英九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近日开始频频出招,希望扭转不利局面。首先,马英九将陈水扁弊案作为未来两个月的主打牌,借着揭陈水扁家族的弊案来帮助国民党赢得台北和高雄两市的选举。马英九日前信心十足地表示,陈水扁相关弊案正静待司法调查结果,届时国民党将会展开追击。有分析称,马英九将接过第三波倒扁
运动大旗,同时还将开始追查岛内各县市涉及民进党的弊案,特别是有针对性地加紧对高雄市捷运弊案的调查,以确保选举和舆论的焦点不离开民进党的贪腐丑闻。

  马英九还亲自给两市国民党候选人站台助选,并向国民党中南部各县市党部下达了“死保”高雄选战胜利的命令。国民党中南部重要干部及“议长”、“副议长”级人物连日纷纷进驻高雄,重兵坐镇高雄市,务求国民党候选人黄俊英的支持度至少领先对手15%,“留点本钱抵挡民进党的割喉战术”。

  对于有传闻称要马英九为败选负责,马英九强硬回应称,“国民党见过各种场面,不是被吓大的”,国民党不会在两市市长选举一役败选,所以他不会辞职,也没有辞职的问题。

  对于有报道称国亲两党已经“貌合神离”,马英九很清楚,现在国民党如果将目标转向宋楚瑜,只会拉抬宋的声势,而且还可能落得个“分裂泛蓝阵营”的罪名。因此,对于宋楚瑜有关“马英九身边坏人多”的批评,马英九一方面“骂不还口”,另一方面派出副主席王金平进行调解。

  马英九甚至在两岸问题上做出了“最大胆的举动”。东森新闻台24日报道,马英九在日前接受美国主要报道财经新闻的彭博通讯社专访时表示,“如果赢得2008年总统大选,将在2012年前与大陆签署两岸和平协定,并且在和平协定中以保证不台独,交换北京不武力犯台的保证。”他说,国民党若重新掌权,将首先和大陆寻求恢复三通,并解除台商在大陆投资限制,同时开放大陆企业赴台投资。不过,马英九也表示,“两岸和平协定”的前提是,“北京必须撤除800枚瞄准台湾的导弹”。

  泛绿想使马英九陷入“孤立”

  实际上,倒扁运动陷入低潮后,目前岛内政局云谲波诡,不仅陈水扁妄图垂死挣扎,岛内的“急独”派李登辉以及“行政院长”苏贞昌等人也在为“后扁”时代进行密谋。

  22日的台《今周刊》报道称,原本坐困愁城的陈水扁,靠着倒扁运动的压力,像钢筋铁条一样把原本快分崩离析的民进党人绑在一起,民进党成员为了吸引绿营选民的认同,争相烙上“护扁大将军”的印迹。从倒扁中缓过气来的民进党加强了对马英九的“围攻”。为反制“国务机要费”弊案,民进党紧咬台北市长马英九的特支费,甚至扬言将成立“追讨马英九特支费真相调查委员会”,以使马英九“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基隆地检署也在民进党的催促下加紧侦办国民党籍的基隆市长许财利的“贪腐案件”,目标直指马英九团队。据《联合报》报道,陈水扁日前会见岛内“独派”社团台湾社成员时,提出将邀“独派”筹组“泛绿联盟”,并希望向李登辉当面请教,由李登辉主导筹组“泛绿联盟”等构想。

  另外,据台湾《壹周刊》报道,蛰伏很久的李登辉和“行政院长”苏贞昌不久前密会,商讨采取“与扁切割、提前灭马”的行动,即与陈水扁区别开来,同时将倒扁运动降温的民怨引向马英九,随后联合“台联党”、民进党内部一些势力,甚至是泛蓝内部的一些本土派,共组纯本土联盟,阻止马英九问鼎2008年大选。据报道,李登辉的“灭马行动”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如果陈水扁在司法调查结果出炉后依然没事,李登辉会将民怨引导到马英九的没有作为上,让支持率已滑落的马英九伤上加伤;第二阶段为台北和高雄市长选举,由于宋楚瑜声势看涨,因此李登辉不排除安排“李宋会”,拉抬宋楚瑜声势,靠着蓝营的分裂,使绿营赢得选举。据报道,李登辉和苏贞昌共谈了两个多小时,离开时,李登辉手上多了几页文件,苏贞昌则提了2袋东西。报道认为,在岛内政局未明的时刻,两人刻意营造的合作气氛将对“后扁”时代带来关键影响。

  舆论为马英九担忧

  台湾政治评论家南方朔表示,国民党形势大好,却内乱加深,搞得捉襟见肘,面对这样的情况,国民党应该避免“反胜为败”的“U形回转”。

  不过,也有分析认为,虽然现在马英九似乎成了众矢之的,但是这也正是他必须面临的挑战,目前他已经给自己定了一个“2008胜选,为两岸开创和平协议”的目标,现在只要打好台北和高雄市长选战,一切纷扰都将成为过去。实际上,目前的局面仍然对马英九有利。据《中国时报》23日的民调显示,如果当天进行两市市长选举,国民党籍的郝龙斌和黄俊英将分别以超过半数选票当选两市市长。

  《联合晚报》的社论指出,马英九市长与党主席“两头烧”,代价不小,他的声望比过去动辄遥遥领先绿营对手的确滑落不少。但马英九声望下滑不算坏事,他想更上一层楼,为台湾人做点事,不被争议、不被攻击,那反倒不切实际,太像“政治偶像剧”。 本报台北特约撰稿人 萧师言 本报特约记者 周礼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