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学生接送难”亟待破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7日00:34 大众网-齐鲁晚报

  交警在学校门前疏导交通。见习记者张希文摄

  临沂市城区共有在校中小学生10万多人,分布在市区60多所中小学读书。上、下学时刻一到,这些学生和他们的家长以及各种小车、摩托车、单车塞满了学校门前的道路,交通屡屡拥堵,这个问题在市区几所小学尤为突出。

  时至深秋,接送孩子的家长越来越多,也让这个城市的交通一再受到挑战,“学生接送难”亟待破题。

  学校门口屡屡拥堵

  26日早晨7时左右,记者在银雀山路一小学附近看到,载着孩子的自行车、电动车在慢车道上就排起了“长龙”,性急的家长干脆“勇敢”地穿梭到了快车道上。校门口已被随意停靠的车辆占去了大幅路面,以至于过往的车辆只能“蚁动”,还要随时紧急刹车避让横冲直撞的家长,乱、堵、险,成为这一时段这一路段的主题。

  “孩子上学成了令人烦忧的事。”学生家长杨先生一边给孩子脱下外套,目送孩子走入校园,一边感叹,“听说临沂私家车有7万多辆,这些车大部分会接送孩子,在同一个时间段,这些私家车同时挤到路面上,交通能不堵吗?”

  有家长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该校有近5000名学生,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这些学生要步入校门,平均每分钟有86人。记者粗略数了一下,来来往往接送的私家车、单位的学生接送车有400多辆。由于时间集中,又正值上班人流高峰,再加上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和接送学生的大人,校门口并不宽敞的路面变得密不透风。另外,由于这所学校门前没有停车处,门口又不便于停放车辆,接送孩子的车辆只能停靠在狭窄的道路两旁,造成了交通堵塞。

  据介绍,临沂市区仅初中以下(包括小学、幼儿园)学生有十多万人,有50%以上的学生需要家长接送。而接送方式中,70%以上的家长会骑自行车或开车接送,直接导致学校门前拥堵,乱掉头、乱按喇叭、不按标志标线行驶等违犯交通法规现象也频频发生,直接威胁学生的人身安全。

  学生上学多方受苦

  记者在一小学门口遇见了前来接送的家长张先生。张先生有四年接送历史,他们夫妇二人均是在职人员,双方都是5点半下班,有时遇上加班会更迟,家里又没有合适的人代替接送。为了接孩子,他们轮流提前下班,时间一长,双方单位的领导都有意见。问及张先生为何不放手让孩子独自上学、放学,张先生无奈地说:“就这么一个孩子,路上车多人多,让儿子独自上学、放学很不放心,只好夫妻俩辛苦点了。”

  针对学校门前接送学生车辆影响交通的问题,交管部门也十分头疼。交警支队有关负责人表示,为减少接送学生车辆给交通带来的压力,交管部门在上学放学的时段,在重要的路段都安排警力对交通进行疏导,定期派出交警到辖区中小学给师生上交通安全知识辅导课,组织学生协助交警维护学校和周边地段交通秩序,让学生提醒家长遵守交通法规。

  正在该校附近一路口值勤的交警告诉记者,学校门口“塞车”常常影响附近主干道的交通,他们每天都会在放学前一个半小时到学校附近疏通车辆。

  接送难题亟待破解

  如何才能解决由于接送学生引起的交通堵塞这一难题?

  临沂西郊实验学校有关负责人认为,学生的培养是一项社会综合工程,在目前的情况下,这个难题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家长和学校要有意识地加大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低年级的学生可以组织互助小组,由家住同一方向的高年级学生带低年级学生,高年级的学生应提倡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上学。

  学长李先生则建议,学校可以错开放学时间以减轻交通堵塞。他说,小学生通常每天早上7点半到校,中午12点下课。因时间紧张,许多孩子往往吃不好早饭,再加上小孩子好动、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等特点,学校可让低年级学生提前放学,这样,既可避开放学高峰期,又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另外,不同学生的家长轮流接送孩子,住在同一幢楼、一条街道、一片区域的学生,也可集中缴费托管他人专车接送,这样都可以大大地减轻家长们的负担。学校在校园的不同方向开一个校门,在上学放学的规定时间内,打开校门,既便于学生出入,又能缓解拥挤的现象。

  临沂市教育局有关人士认为,这个问题是每个城市都面临的难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配套功能不能同步,致使学校门前的车辆经常出现拥堵。现在已有城市在解决这个难题上有了突破,临沂可借鉴他们的做法,如专门开辟接送孩子上学放学的公交专线,往返于各居住区与学校之间。


记者 李明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