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男孩移植进口人工心脏后死亡 医院被指用儿童做试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7日00:58 东南快报

  2004年4月22日,13岁的周易清进入东方医院的当晚就装上了人工心脏,医生说否则他活不到第二天,此后直到死去,周易清没有再离开东方医院。干细胞手术、肌细胞手术、摘除人工心脏做心脏移植,一系列的尖端技术被运用到他身上。他的病究竟该做这样的手术吗?这些手术是否是东方医院有能力做的?医院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手术呢?

  

男孩移植进口人工心脏后死亡医院被指用儿童做试验

  抓住救命稻草

  周易清转入东方医院当天晚上就做了外挂人工心脏手术

  2004年4月16日,周易清突然出现乏力、呕吐、拉肚子。经过4天的奔波求医后,4月19日,儿科医院医生确诊周易清为扩张性心肌病,“医生说病好像没法治疗了,他们说多陪陪小朋友吧”。

  通过朋友的介绍,周振华听说东方医院院长刘中民是心脏病专家,于是由儿科医院邀请刘中民会诊。4月22日下午4点多,刘中民到了儿科医院病房,刘的诊断是先天性心脏病,他提出了治疗方案:“我们医院有人工心脏,安上去以后让病人的心脏休息。现在孩子的心脏不行了,我们医院可以做干细胞移植,以修复心脏,手术花费25万元左右,有90%以上的把握。实在不行了,马上进行心脏移植。”

  周振华说,当时就像真的找到了救命稻草一样,4月22日晚上6点,周易清在儿科医院医生的护送下转入东方医院。当天晚上就做了外挂人工心脏手术。

  开始一系列手术

  从干细胞移植到肌细胞移植均宣告失败,周易清的病情开始恶化

  周振华是在儿子人工心脏手术后几天,才见到了儿子。周易清手术后住进了ICU病房。人工心脏稳定之后,一系列的移植手术在小朋友身上开始了。

  周振华从医院开出的账单上发现,在2004年6月15日,东方医院抽出了周易清的骨髓,“刘中民说进行干细胞移植,成功的把握非常高”。当天,周振华签下了一份知情同意书。

  周振华的律师张胜富称,通过向中国医疗界权威人士咨询后得知,国内只有空军医院和北京阜外医院在做干细胞移植试验,“而且是拿小白鼠做临床试验,绝不是针对人”。

  2004年8月中旬,德籍华裔医生翁渝国告诉周振华和他的妻子:“干细胞移植效果不理想,应尽快把人工心脏卸下来,不行的话进行器官移植。”但是刘中民医生不同意,要改做肌细胞移植。

  2004年10月下旬,医院对周易清进行了肌细胞移植,“取大腿上的肌肉,对肌细胞进行了培养,2至3星期后,培养失败”。2005年4月1日,周易清的病情恶化了。

  心脏移植失败

  供体30岁左右,周易清进了手术室后再没醒来

  2005年5月11日,周易清突然左侧失去知觉,出现偏瘫,后来被诊断为脑部小血栓形成。移植未能阻挡小朋友病情的恶化。

  这样的情况下,医院决定进行心脏移植手术。“7月10日,医院通知我供体找到了,是个本地的,30岁左右。11日开始做配对,一开始配对不成功。”周振华说,医院对周易清做了一次血透,再进行配对,“这次配对后,医生说满足手术条件了”。

  手术在2005年7月15日中午进行,到16日凌晨四五点,刘中民医生走出手术室时,“我们找他握手,他说话已经很谨慎了,只是说‘我们还会不断努力’,我估计他已经知道结果了”。周振华说,周易清再也没有醒来,直到7月30日,“医生把心脏起搏器和呼吸机一关,就没有动静了”。

  手术是否成熟

  “柏林心”没有国家药监局的进口批文和许可

  “人工心脏是不成熟的技术,更要有伦理委员会的意见。”医学伦理专家邱仁宗先生说。

  周易清外挂的是来自德国的柏林心脏公司生产的人工心脏,记者查询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未能找到此型号人工心脏的进口批文和进口许可,而管理医疗器械进口的医疗器械司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以网上查询结果为准。

  “这个孩子为什么要用人工心脏14个月呢?我认为是医院为了打破一个纪录,要打破之前的亚洲人工心脏使用时间纪录,成为亚洲时间最长的。”张胜富说,“在此之前,已经多次出现栓塞,触发血凝,早应该为孩子进行同种异体心脏移植了。”

  就在做心脏移植时,周易清要接受的是一个30岁人的心脏,而在手术前,细胞配对PRA的结果为阳性,“医院解释为其他原因造成的,但PRA阳性情况下是不可以进行心脏移植的,而医院在明知手术难以成功的情况下进行了手术”张律师说。“如果是试验,医院和医生应该告知家属,并得到有关部门的许可和通过伦理委员会的讨论,还要签署大量的文件。但周振华在那么多协议上签了那么多名字,却没有一个是与此有关的。”

  总部设在纽约的“人体研究保护联盟”主席维拉·莎拉夫曾在批评发生在美国本土的一起人工心脏人体试验时说:“许多知情同意的过程其实都是装样子,临床试验往往建立在病人被错误地告知和误导的基础上。一些可以预见的治疗风险没有向病人及其家属讲清楚,他们也了解不到这些治疗将会带来怎样的痛苦。”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