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精气亏损谨防慢性疲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7日08:09 华商网-华商报

  “天有日月星,人有精气神”。精、气、神被视为生命活动的三大要素,相互为用。中医认为,疾病和衰老的首因就是由于精亏、气虚、神衰。神为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只有精、气、神充盈,生命活动才可能在健康状态中运行。

  ■男性疲劳真正原因“精气亏损”

  男人一向以强者硬汉的形象出现,可繁重的家庭和事业的负担却在渐渐地磨损他们的健康。长期的精力透支、疲劳延续,最终形成内耗,耐力、免疫力下降,甚至加速衰老过程。从另一个角度讲,疲劳反映出的生理功能的衰退是无法回避的,“小问题”往往是“大问题”的征兆和表现,它的背后隐藏着肾、脾、肝等脏腑功能差等大问题。

  疲劳导致的身体问题:咽炎、低热、头痛头晕,出现腰酸膝痛、失眠多梦、耳鸣健忘、头发脱落及须发早白,影响了工作和学习效率,重者将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疲劳导致的心理问题:首先感到自己易疲劳,再像以前那么猛干好像力不从心;再往后,总感到自己记忆力差,以前很容易记住的事情现在易忘记;还感到注意力不集中,别人说什么总是听得模模糊糊;慢慢地,易发脾气,人也变得敏感———轻轻的开门声,远远传来的猫叫声都能放大成烦心的振动和咆哮。由于敏感、焦躁、爱发火,大家都会敬而远之,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差。

  其实,男性疲劳背后的真正原因也正是由于精气亏损。男子的精气亏损除先天不足者外,还会因其他原因。男性乃阳刚之体,脏腑功能强盛,消耗自然很大。长期精气亏损,意味着根基不固,体质虚弱,血脉不畅,脏腑功能削弱,免疫力下降。过度的体力消耗导致机体代谢产物在血液中沉积过多,机体超负荷运转,这种疲劳称为体力疲劳。思虑过度会引起疲劳,这种疲劳称为心理疲劳。

  ■存精、养气、守神呵护“人身三宝”

  精、气、神,中医谓之“人身三宝”。

  存精———生命的形态结构“精”可分为“先天精”和“后天精”。其中“先天精”,又叫“元精”,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基础,主要来源于父母的精;“后天精”又称“脏腑之精”,主要来源于后天五谷饮食的营养,通过肺的呼吸调节,脾胃的消化吸收,从而将营养物质的精微部分转化到人体的脏腑。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依存,先天要依靠后天不断补充,后天则必须依赖先天的活力,两者共同储存于人的两肾之中,形成“肾精”。

  “肾精”主要作用:1.推动生长发育。2.参与人体生殖繁衍。3.平衡人体脏腑代谢,形成男性泄精和女性月经,在必要时转化为其他形式,如气血津液等。

  养气———生命的原动力气是不断运动着的充养人体的一种无形物质。气的升降出入就是生命运动的基本形式。气也源于先天而养于后天。先天之气称为“元气”,存于丹田;后天之气则指呼吸之气与水谷之气,两者相传于胸中而称为“宗气”。元气启动了生命活动,为后天之气的摄入奠定了基础;而后天之气又不断培补先天的元气,故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除元气、宗气外,根据气在人体内分布的部位、作用、性质不同,还有管气、卫气、脏腑之气、经络之气等。

  “气”的主要作用:1.促进血脉运行。2.维持温度,保持与外界协调平衡。3.防御外邪入侵。4.控制人体血、汗、尿、精不外泄。5.维持脏腑功能正常活动和精、血、津液新陈代谢过程顺利进行。

  守神———生命体的主宰者“神”藏于心中,在体外则成为生命的象征,在体内则成为生命的主宰。狭义的“神”包括脑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以及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全部机体活动功能和外在表现。“神”的生成主要以“先天精”为基础,以“后天精”为补养培育而成。

  ■缓解疲劳每天做“六个一”

  睡一个好觉体内的T细胞负责对付病毒和肿瘤,如果得不到充足的睡眠,T细胞的数目会减少,生病概率随之增加。不一定要睡足8小时,只要早上醒来觉得精神舒畅就可以。

  做一番运动每天运动30到45分钟,免疫细胞数目会增加,抵抗力也会相对增加。不过,运动如果太过激烈或时间超过1小时,身体反而会制造一些荷尔蒙,抑制免疫系统的活动。

  做一次按摩。按摩使身体放松,减少压力。每天接受45分钟的按摩。1个月后,免疫功能会有明显改善。

  做一回白日梦每天做5分钟的白日梦,一边深呼吸,一边做做白日梦,让愉快的画面从脑中飘过,可以增加免疫细胞的数目和活动能力。

  参加一次活动笑能使干扰素明显增加,免疫细胞变得更活跃。如果自认缺乏幽默感,可以多看喜剧片和好笑的漫画。音乐可以增加对抗感染及癌症的抗体,不管喜欢哪一种音乐,聆听时都能刺激健康的生理反应。

  与知己交流一番朋友多的人,不但不容易感冒,免疫功能也比性格孤僻的人强。有研究显示,良好的社交关系有助于对抗压力、减少压力,提高免疫细胞功能。宗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