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工业遗产:大东要亮城区新名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7日08:49 沈阳网-沈阳晚报

  工业遗产

  工业遗产是指具有历史学、社会学、建筑学和技术、审美启智以及科研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这些遗存既包括工厂、车间、作坊、矿场等不可移动文物,也包括机器设备、工具、档案等可移动文物,还包括工艺流程、传统工艺技能等非物质工业文化遗存。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工业、国外资本工业,以及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在中国大地上留下了各
具特色的遗产,它们构成了中国工业遗产的主体,反映了中国工业化时代的特征。

  本报讯(记者高薇)破旧的厂房被改造成高档的私人会所,废弃的仓库成了城市的会议中心,有的甚至还开起了咖啡馆、超市、学校,这些在国内外一些城市被再利用的工业遗产,对拥有众多工业遗产的大东区来说能否是种借鉴呢?10月26日,在大东区文史工作延伸与拓展座谈会上,部分区政协委员、文史专家学者建议:大东区应及早保护工业遗产,深挖细查历史名人典故。大东将建民族工业博物馆

  座谈会上,沈阳建筑大学博士生导师陈伯超说:“工业遗产的保护在中国进入了重要阶段,对沈阳这样的老工业基地和堪称沈阳民族工业摇篮的大东区来说尤为突出。工业遗产的保护问题就是应该在工业转型期提出的,过早过晚都不合适。目前,随着大型工矿企业搬迁、重建,正是保护工业文化遗产的最好时机。在近代史上,大东区经历了民族工业和外来工业两大强势的抗争,有着鲜明的时代和文化特征。以肇新窑业、大亨铁工厂、盛京机器局、东三省兵工厂为代表的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因此,工业遗产保护势在必行。”

  参会的专家普遍认为,大东区工业遗产既具有经济价值,又具有文化价值。“工业生产旅游”对知名企业来说只是“锦上添花”;而“工业遗产旅游”却是“雪中送炭”,可以帮助老工业区在从“工业经济”到“体验经济”的转变中找到再生之路。目前,沈阳一些工业遗产的经济价值已开始消退,这时其文化价值就会凸显出来,甚至可再转化成经济价值。陈伯超说,用得好才能保护好,大东区应该在利用工业建筑,体现工业文化上做文章。而利用的视角不应该仅局限于简单的保护上,比如可以建成博物馆,还可改建成住宅、会议厅、公共活动场所等。沈阳将开拓民国旅游线路

  文史工作者刘振超等学者认为,现在有必要编撰一本关于大东区历史名人传说、掌故、轶事的书籍,抢救整理名人传记。刘振超说,除此之外,还可以推出民族工业旅游路线,将“六大宅门”、美英盟军战俘营、东北讲武堂等遗址串成一条线,开拓民国旅游线路。特别是杨宇霆、常荫槐、孙烈臣公馆等不仅修缮,并举办了相关展览。南方一些城市打出了“历史牌”,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

  搜街走巷寻名人轶事

  学者杨景华认为,随着当事人的离世,很多历史事件都没有用文字记载下来。比如,作为日本侵华的重要证据,大北监狱遗址及相关事件也应作为文史资料保存起来,走访当事人将这段历史留下。建议挖掘建国以前大东区著名人物史料,归入文史资料行列,加以研究。

  大东区文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明年将继续加大区域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对原地不能重建、复建的建筑,将设立碑牌、建造微缩景观等,形成浓厚的区域文化氛围。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