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筹资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8日01:34 21世纪经济报道

  筹资

  从欠款的泥潭中跋涉出来之后,周学仁和张云德的注意力,几乎同时转到信贷业务的进一步拓展上。

  “严格地说,每年放款要达到1000万以上,项目本身才不会亏”,张云德说。去年,
他手中550万资本金,周转了1.83次,全年放款900多万,还没有达到盈亏的临界点。

  突破1000万的放款量,是张今年的预定目标。而他最希望的是,手中的资本金能达到1000万。“市场需求很旺盛,放款没有任何问题”,他说,如果将贷款对象从纯农户扩大到城镇下岗职工、待业人员、纯商业户和失地农民,这1000万还不够运作。

  然而,在这一系列问题上,张都没有自主权,他得听命于基金会,特别是资金的筹集。

  给服务社筹集资金,是中国扶贫基金会小额信贷部的主要职责之一。左权服务社目前550万资本金中,300万是当地政府委托管理的扶贫资金,250万来自香港嘉道理基金会的捐赠。

  “小额贷款面临的最大发展瓶颈,就是无法吸储”,刘冬文说,这是政策层面对中国扶贫基金会这类公益性贷款机构的制约。

  除此之外,刘冬文对来自管理层面的制约也深有感触,“服务社成立之初是一个地方社团组织,听令于地方政府,我们说话不听,管理不到位,免不了出问题”。

  这个问题在2004年得到了彻底解决——国家规定基金会可以设立分支机构。“这是一个转折点”,刘冬文说,“产权清楚了,治理结构也有了”。

  2005年,他完成了基金会所有小额信贷操作机构的改制,各地服务社全部脱离政府,由当地社团组织变成中国扶贫基金会的下属分支机构。“改制以后效果非常明显”,刘对此非常满意。他说:“我们完成了小额信贷机构治理结构和管理体制方面的改革,这为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小额信贷机构奠定了基础。”

  在国内率先推行小额贷款的杜晓山,也趁改制之机对易县、涞水、虞城、南召等地的信贷机构做了一次梳理。他们联合

商务部交流中心、中国妇联等,发起成立了小额贷款发展促进网络。“目前网络成员有100多家,其中80多家都在运作小额信贷”,杜说。

  “对小额贷款如何界定?国际上的通行标准就是本国的人均GDP”,按照这个标准,杜晓山估计,国内民营或半官方的小额信贷机构,可能多达300家,覆盖了100多个县。

  “中国从事小额信贷的,还有政府主导、财政贴息的扶贫资金,以及农信社和农民基金互助组织等机构。但是,包括央行今年在山西、贵州、内蒙、四川、陕西等五省的试点在内,最有生命力的还是这些民营或半官方运作的、自筹资金的非正规金融机构”,他说。尽管他们影响有限,规模也只有区区10亿元,但却实实在在是小额信贷的先驱。本报记者 李明三 河北、山西报道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