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上海社保案牵出市国资委两主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9日09:38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郭宏超 刘兆琼 程明霞 上海 北京报道

  10月22日晚上,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凌宝亨、副主任吴鸿玫被纪委相关人员带走。随后的10月2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发言人小组就德新社、朝日新闻等媒体关于“上海巿国资委主任凌宝亨、副主任吴鸿玫是否涉及社保案”一事的提问答复如下:两人正在协助调查。

  据记者了解,目前,国资委的全面工作暂时由上海市国资委另一位副主任张成钧负责。

  张成钧,国资委副主任、党委委员,分管政策法规处、董监事工作处、稽查中心等方面工作。

  国资委两主任涉及社保案

  10月23日,星期一上午,上海市国资委正式对内部通报凌宝亨和吴鸿玫被纪委部门带走。10月24日上午还挂在上海市国资委官方网站上的凌宝亨主任致辞及其照片以及吴鸿玫的简介及照片,在当天下午已从该网页上消失。26日网站上有关这二人的新闻全部被撤了下来。

  凌宝亨最后一次露面是10月17日,当天下午,上海市国资委召开主任办公扩大会议,凌在讲话中强调“坚定不移反腐败”。

  上海社保案爆发后,坊间早有关于凌宝亨的传言。今年8月8日,上海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挂牌成立,在这样的国资重大重组仪式上,凌宝亨并没有坐在台上,十几分钟的仪式结束后,凌迅速离开了会场。

  凌宝亨,51岁,有着20多年国企基层工作经历,曾担任过上海轻工控股集团公司副总裁,上海市经济委员会副主任。2003年8月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正式任命凌宝亨为上海市国资委主任。同时任命的副主任就是吴鸿玫。在凌宝亨的经历中有一段不得不提,在上海社保局局长祝均一出任上海市经委副主任之职时,凌宝亨是他属下的一个处长。

  记者曾于去年在北京京西宾馆召开的国资工作会议上,与凌宝亨及其秘书李旭晨同桌会餐。席间凌对记者侃侃而谈上海国资改革的情况,非常自信。他说:“你们来看看我们上海是怎么做的,我不怕你写不同意见,观点不一致咱们可以探讨。”

  凌在大会上发言,声音洪亮,讲话很有感染力,也很生动,经常脱开讲稿,演讲中还用了很多社会上的流行词汇。

  北京某国资改革专家告诉记者,他去上海调研时曾见过凌。他感觉凌思路强势而自成逻辑,凌一直在强调国有资产管理的“三化”,大致是:国有资产流动化、资源资本化、资产

证券化。

  凌宝亨在上海市国资委这几年,也一直被评价为是一个实干型人物,经验丰富。凌宝亨在担任经委副主任期间,主持过一些国有企业的改革。譬如,他曾主持过中国国内医药工业行业有史以来最大、最具影响力的重组:中国华源集团与上海华谊(集团)公司、上海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三方,共同对上海医药集团实行联合重组。

  一位与凌宝亨有过交往的国务院国资委官员在得知凌被抓后显得很意外,他手机回复了记者一则意味深长的短信:凌宝亨,人很精明,但不够智慧。得福也可能带来祸,上天是公正的!

  另一位被同时带走的吴鸿玫,为国资委副主任、党委委员,分管产权管理处、预算财务处、统计评价处、集体资产管理处、产权事务中心工作。10月19日,吴还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当天上午,上海市国资委召开2006年度上海市国有企业财务决算

审计工作会议。吴鸿玫在会上作动员和工作部署。

  凌、吴被带走之后的第三天,10月24日下午,上海市委副书记王安顺和副秘书长刘卫国来到上海市国资委。王安顺要求上海市国资委,要统一思想认识,与中央和市委保持一致。“正常的工作不能停、士气不能减,要形成好的氛围,把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保护好、引导好。”

  涉嫌两宗罪?

  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凌宝亨涉及“上海社保案”,从目前来看可能两件事情和他脱不了干系。一件就是上海电气集团改制事件,另一件就是开开实业涉嫌国有资产流失案。

  2004年10月,上海国资委推出“利用产权交易平台,吸引国外跨国集团并购上海优势企业的产权转让推介会”,涉及国有资产转让金额61亿元人民币,上海电气集团下属几十家企业100%转让产权。

  是次上海电气集团的改制过程,以及前不久暴露出的上海电气董事长、副总裁被抓事件,给今日的“凌宝亨和吴鸿玫协助调查”事件埋下了伏笔。有人评价,上海电气集团的改制,就像一场民营资本的“盛宴”。

  上海电气集团的股权转让,吸引了包括西门子在内的国际知名企业,但是上海市国资委最终选择了名不见经传的福禧投资、广东珠江投资和汕头市明光投资三家民营企业。张荣坤旗下的福禧投资最终在上海电气香港上市前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这样的改制跟上海市国资委最初的思路是有所违背的。转让价格不透明,操作流程非常快。”一位相关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可能牵涉到凌宝亨的,还有上海本地惟一一家至今没有股改的上市公司——开开实业。

  2002年6月,在箱包界早已“臭名昭著”的张晨被开开实业董事会“慧眼相中”,担任上市公司总经理。2002年6月上任,2004年12月被免职,张晨的开开实业总经理生涯不过区区两年半时间。但在这期间,开开实业经营每况愈下、对外投资与日俱增、关联交易频频发生、现金大量流出。

  2005年1月,总经理张晨潜逃的消息传出。2005年年报,开开实业巨亏7.31亿元。当时就有人质疑这其中是否有不可告人之内幕。

  在张晨担任开开实业总经理期间,还发生了一件事,那就是开开实业接手东海广场项目。

  东海广场这个位于上海南京西路的项目,原是由上海安联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开发。但2003年一期工程封顶后,项目一直没有进展。后来,安联投资将这个项目完全转让给了开开集团和开开实业。

  上海安联投资为浦发银行旗下的大型国有独资综合性投资公司,资金主要来自社保基金。上海社保基金还通过该公司,进入地产投资领域。

  2003年12月18日,开开实业、开开集团和Emi-rates共同投资设立上海毕纳高

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2004年7月28日,三毛派神与毕纳高房地产合资成立上海亚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作为东海广场一、二期项目的投资主体和控股主体。而张晨的抽逃出资,使其他三家股东和东海广场项目产生巨大损失。

  有知情人士指出,在东海广场项目上,社保资金与开开实业存在怎样的交易,东海广场是著名的烂尾楼,张晨运做这件事到底图的是什么?张晨又是怎么轻易把资金转移出去的?

  当时有媒体暗示,张晨之所以短期内能掏走数亿巨资,与某些关键人物有重要关联。事实上,有关部门早就对张晨掏空上市公司的行为做过干预,但张晨神通广大,总能打通关键环节,使这些调查不了了之。

  开开事件之后,上海市国资委主任凌宝亨对开开事件引发的争论定调:一是不要因噎废食,二是要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

  上海国企改革

  “目前涉及到国资委审批的很多项目都暂时停下来了。”知情人士称,“这件事情可能会对上海的国资改革进程造成一些影响。”

  据了解,目前被影响的国资改革项目包括,海通借壳都市股份上市;开开实业股改;大光明集团旗下上市公司的进一步重组,另外,上海燃气提价事宜的审批,也暂时停了下来。

  海通借壳都市股份(600837)事出突然,而这一举措是由上海市政府一手撮合。9月底之前,海通一直跟锦州六陆(000686)接触,但由于锦州六陆不是上海本地企业,在市政府和国资委层面始终没有通过。上海市政府极力主导海通借壳上海本地公司。在刚刚重组过的大光明集团旗下的几家上市公司——海博股份和都市股份,都曾是备选对象。十一国庆节之前,决定借壳都市股份的消息忽然传出。10月16日,都市股份停牌。

  “此事在海通内部都极少有人知道,一来确实事出突然,二来海通的重组自始至终都是市政府主导,海通并没有多少自主权。”海通内部人士称。目前,海通借壳的方案都已经上报,但是“估计要很长一段时间了。”

  甚至刚刚在8月份重组完成的大光明集团的进一步整合,目前都全部停了下来。

  8月,大光明集团公司成立。9月,大光明集团的高层领导纷纷到旗下的公司调研。“当时国资委方面希望大光明集团成为上海零售食品行业的龙头,所以一些无关的公司可能要出售。”一位接近大光明集团的高层人士称。

  按照原来的计划,大光明集团下面5家上市公司中的海博股份和都市股份,可能都面临着重组或者资产注入。目前,这一计划受到极大影响。

  此外,以上海久事集团为核心的交通产业集团,以及由上实集团为核心的地产集团的重组进程,都可能受到影响。

  另据了解,上海市国资委今年计划要做一个近几年上海国资改革成果展示,但由于上海电气改制是无法绕过去的一道坎,这件事情也一直被拖延下来。

  上海国资历变

  2003年8月,上海市国资委主任凌宝亨上任后,上海市国资改革经历了较大的变化,而通过国资委的推动整合,缔造大规模的产业集团是凌宝亨在任期间的主要目标。

  2003年,资产总额达280亿元、销售总额达700亿元的全国最大商业航母——百联集团重组完成,拉开了上海国资大重组的序幕。紧接着锦江国际集团诞生,总资产规模150亿元,一举成为国内最大的旅游企业集团。然后是最近的上海市食品行业大整合,成立了上海大光明集团公司。

  上海市国资改革一直是全国的试验田。“上海模式”一直得到国务院国资委的认可,可以说上海的国资改革,在国务院国资委、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取得了不小的成果。在国资委三年来的历次“国资系统工作会议”上,上海也一直作为先进典型介绍经验。

  北京一位国资改革专家告诉记者,上海的国资改革一直走在全国前面,早在1998、1999年全国国有企业最困难的时候,上海就已经把一些不好的企业、资产都处置完了。而国务院国资委成立后,上海市国资委也很快成立,是全国第一个挂牌的地方国资委。

  上海市国资开始的证券化之路,目标是,在“十一五”期间,上海经营性资产的资本证券化率达到30%。目前上海的经营性资产为5000亿元,也就是说在2010年前,要有1500亿的资产实现证券化。

  凌宝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证券化,便于产业结构调整,使国资逐步退出非核心业务、非重点领域,用到最需要的地方,更好地发挥国资的影响力、控制力和带动力,优化国资布局和结构。”

  在“十五”期间,上海市国有资本进一步向重点行业,基础性、公益性领域集中,在99个行业大类中,92%的地方国资集中在20个行业。

  上海市国资形成了百联、锦江国际、电气、农工商、电科所、国际港务、仪电等几大企业集团,涉及资产近3000亿元。

  进入2006年,上海市国资更加快了重组步伐,开始在包括食品、地产、交通、金融等各个领域全面出击。

  而上海国际集团更是上海全面打造金融控股集团的平台。目前,上海国际集团除了拥有上海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和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两家金融子公司外,还参股了交通银行、上海银行、上海农村商业银行、申银万国证券等10余家金融企业,金融资产、金融股权分别占集团总资产和直接投资总额的65%以上。去年12月底,由上海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与英国德利万邦有限公司共同组建的合资公司——上海国利货币经纪公司开业。

  (本报记者胡怡琳对本文亦有贡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