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私塾”学堂现京城 新式教育再起争议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30日09:16 法制早报

  法无禁止即合法?

  本报记者 (李亮)“大理段誉拜,春柳乘贵风。”在家里看电视剧《红楼梦》时,面对妈妈的提议,5岁的王屹 澜出口成“诗”。作为北京日日新学堂的创始人,王父满脸骄傲。

  在接受《法制早报》记者采访时,王父表示,像他们这种被称为“私塾”的学堂正面临来自政策上的挑战,想低调处 理。因此,他不想用真名出现在文章中,只用网名“无将大车”。

  “无将大车”坦诚女儿做的并不是“诗”,但是“诗”的韵律已经潜移默化在女儿的意识里。“这得益于我从小让她 背各种诗词歌赋。”

  像王屹澜一样,在日日新学堂背诵诗词、《易经》、弟子规等古文的孩子还有5个,他们是北京“学堂教育”的尝鲜 者。

  10月8日,日日新学堂在5位家长的集资下正式运行,这一天5个孩子兴高采烈地享受了一次“学堂化”教育。

  近日,学堂运转不足一个月,学生增加至6人,伴随着朗朗读书声,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他们。

  “无将大车”成了忙人,孩子们愈来愈多地面对镜头,日日新学堂也成为了热点。

  将日日新学堂推向媒体焦点的不仅是一种新型教育模式的诞生,还有背后的法律博奕。

  上海“私塾”孟母堂的出现就引起社会热议,不单单是背诵四书五经的教育方法,争论更大的是:私塾式教育是否违 法?有教育部官员称孟母堂的做法违反义务教育法,剥夺了孩子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此言论激起了孟母堂方面的抗诉和诸多家长的不满,但它还是于7月份被上海市教委叫停。北京的日日新学堂似乎也 在走孟母堂的老路,新式“学堂教育”该何去何从?

  新式教育悄然兴起

  走进日日新学堂,扑面而来的是一种古色古香的味道。

  一道长木桌横在大厅里,墙上挂着学生们的画,角落里散放着学生去野外采摘回来的南瓜。记者来到日日新学堂时, 学生们和两位老师在外面自由活动,王先生和生活老师正在拿保鲜膜铺在桌子上,准备中午师生总动员包饺子。

  据“无将大车”介绍,学堂装修全部采用的是原木材料,包括原木家具,原木地板等,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远离 污染,营造一个环保的教学环境。

  学堂目前有3位老师,一位文科类老师,主教一些汉语言、经典诵读等之类的课程;一位理科类老师,主教数学、生 命科学等,还有一位生活老师。除此之外,学堂的学生们还要学习绘画、音乐、表演等艺术课程,按照王先生的设想,每周还 将有一次户外活动。

  “我们注重培养孩子们的人格和创新能力。”这一点是“无将大车”等家长办学堂的初衷之一。

  临近中午,6个孩子和3个老师一起包饺子,老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包。结果每个学生包出来的饺子都奇形怪状 ,一个小女孩将饺子包成了船的形状,起名为“大嘴”。老师要求学生都要给自己的每个饺子起名字,于是就有了“船”、“ 熊猫”、“悠悠赛”等饺子。“孩子们的创造力是惊人的,我们就是要最大地发挥出他们的个性。”学堂宋老师拿着“大嘴” 说。

  日日新学堂将教育目标定位在着重培养孩子的艺术品位上。

  “在这点,我和其他创始人也是达成共识的。”“无将大车”说。据此,学堂将课程设计得非常注重每个学生的感受 ,讲究“身体的学习”,“这样就能让孩子记忆深刻,在关键时刻可以随时反应出来。”

  家长们对日日新学堂的教育成果非常满意,看到自己的孩子开心,也成了5位家长继续办学堂的动力。

  “在这里,孩子们感受不到压力,很轻松地学习各种知识,他们高兴所以我们也高兴。” “无将大车”说。

  学堂的出现

  是“社会必需”?

  “我在女儿出生前,就有办学堂的想法。”这个想法在“无将大车”的脑海里酝酿了很久,直到碰到了志同道合的朋 友,大家一拍即合,于是诞生了日日新学堂。

  日日新学堂是北京首家被媒体曝光的学堂,但它在全国范围内并不是特例,它的前辈中有3年前开办的武汉今日学堂 以及有“全日制私塾”之称的上海孟母堂。

  除此之外,实际上还有更多的学堂藏于“地下”。

  据“无将大车”介绍,武汉的今日学堂是全国首家开辟“学堂教育”模式的私人教育机构。而孟母堂显然更具规模一 些。

  孟母堂要求学生们熟读古文,背诵经书,“不求甚解,只求熟读背诵”是其明文规定的“教学原则”。它要求学生们 背诵《易经》等13部左右的经书,包括英文名著,以及阅读大量的中外名著。

  其以读经的教学方式教书育人,这在中国的教育史上并不是先例,但在这个时代却是个异数。自7月份,在“读经教 育与学校教育”研讨会上有老师不经意间泄露出“孟母堂”,紧接着被上海媒体曝光,之后引起媒体的广泛追逐,“孟母堂” 的一言一行开始成为报端焦点。

  回顾孟母堂的“成长史”,其办班初期也只有3个学生,且家长都是创办人的朋友,逐渐扩展至12名学生。

  日日新学堂的初期像极了孟母堂,它是否在模仿孟母堂的“全日制私塾”的育人方式?

  “我在5年前就在思索教育问题,脑海里就有学堂教育的萌芽,那时孟母堂、今日学堂等都未成立,只能说我们在想 法上不谋而合。” “无将大车”否认了“模仿说”。

  看来,这种互不知情下的“不谋而合”恰恰反应了一个道理:学堂式教育是顺应社会需求而出现的。

  孟母堂的出现引发了许多的争论,很多人在质疑:私塾的出现是否意味着复古、倒退?

  “首先,我更喜欢称其为‘学堂’胜于‘私塾’。” “无将大车”说,“另外,人们之所以产生质疑,是因为他们 没考虑清楚。而作为孩子家长的我们,经过了深思熟虑后发现,这种教育方式将更能适应社会。”

  “无将大车”认为,学堂式教育实际上是一种精英教育,在美国被称为“家庭学校”。若追溯到欧洲工业革命时期, 革命之前只有贵族学校,也只有贵族子弟才有受教育的权利。工业革命之后引发的是劳动力需求狂潮,社会需要大量的技术工 人,于是就产生了工业化教育,这也是现代教育的前身。

  如今“学堂”、“私塾”的兴盛,“无将大车”称其为“教育的回归”,并不是“复古”、“倒退”。

  与法律博奕

  正当“孟母堂”热火朝天之时,上海市教委经过调查发现:“孟母堂”并未获得过办学许可,属违法办学;且未经有 关物价部门审核,擅自向学生家长收取高额费用,为此,已责令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对其进行调查和依法处理。与此同时,对于 有家长把适龄子女送到该学堂接受教育的行为,上海市教委表示,与《义务教育法》相悖,亦属违法行为。

  紧接着,孟母堂在网站上发表《孟母堂家长声明》,宣称:“我们只是家庭自主学习的形式,不属于国家所规定的办 学形式,并非什么教育机构,所以无须向有关部门申请办学。”而孟母堂的创始人也表示将会对上海市松花江教育局和上海市 教委分别提起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

  有教育专家认为,家长不送孩子去读正规小学是违反了《义务教育法》,而且在学堂式小圈子里很难适应社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五条规定: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 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7周岁入学。根据法条,只要年满6周岁的孩子就应当入学接受教育。但如孟母 堂类互助学堂,是否归为“学校”,是否属于传授“教育”,外界至今仍在争论。

  “无将大车”认为:“第一,《义务教育法》是滞后的,制定法规时并没有考虑到这种情况;第二,教育法的立法目 的是提供每个人平等受教育的机会,我们学堂提供的是优质教育,并不违背教育法的立法精神;第三,教育法并无明文规定‘ 不能在私塾上学’,法无禁止即合法;第四,‘违反教育法’的说法,只有一位教育官员以私人谈话方式提及,我觉得这并没 有法律效力。”

  办学堂在冒险,

  子女是“赌注”?

  有人认为,让孩子接受“学堂式教育”实际上是一种冒险,而“赌注”则是孩子的未来。

  “你说我会拿自己的孩子冒险吗?” “无将大车”反问《法制早报》记者:“我们身为孩子的家长,怎么会冒这种 危险,我们办学堂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并不是心血来潮。”

  为此,他咨询过很多中学老师,“现行的教育制度下,为了平均化,本来孩子可以3年学完的课程偏偏要教6年。” 谈话中,“无将大车”将其比作“浪费”。

  他的女儿王屹澜本来有资格读北京市重点小学,但是在幼儿园时就被王先生转到日日新学堂,接受个性化教育。

  “无将大车”说:“如果我们的教育模式成功了,孩子们会对社会做出贡献;如果不成功,我们自己承担责任。”

  “无将大车”对学堂式教育的成功充满着自信。他说,美国有很多“家庭教学”,让孩子在家中接受私人教师的授课 ,这在美国也被许多专家质疑。经过调研后发现,“家庭教学”下走出的孩子要比接受正常教育的孩子考试成绩高30%,并 且没有发现一例不适应社会的现象。

  有“童话大王”之称的郑渊洁曾经让自己的儿子在家上学,他为其编写了多部教材,目前他的儿子已经在社会上工作 ,而郑渊洁也是出于不满意现行教育,采取了类似美国“家庭教学”的方式育子。

  日日新学堂目前授课重心放在学前教育,而是否开办小学课程和中学课程,王先生称要看看“政策环境”以及“家长 的承载能力”之后,再作决定。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