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非”创奇迹 霍老功不可没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30日10:55 信息时报 | |||||||||
从1984年到2006年,霍英东的视角没有离开过广州的医疗卫生事业,而且亲力亲为,像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英东门诊,霍老不仅捐助2200万巨款,还亲自勘定并选址为盘福路,此外找来设计白天鹅宾馆的专家佘俊南。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前副院长、消化内科博导李榆元说,霍老一生到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来过好几次。说起当年他与市一结下不解之缘,其实还有一段故事。
结缘市一:霍老儿媳车祸后获救治 1988年,霍老的儿媳妇在广州出了车祸,导致盆骨骨折,当时市一在白天鹅宾馆设有外派医疗室。出事后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马上把霍老的儿媳接过去,并组织专家在盘松楼抢救,直到两周后病情稳定下来,霍老的儿媳才被专机送回香港,期间市一派出骨科专家全程护送。 正是这件事,让霍老对市一留下了深刻印象。在看到医院老门诊大楼破旧拥挤的状况后,霍老坐不住了,决定投入2200万元对老楼进行改造。李榆元说,当时的老门诊大楼在人民北路那边,只有4层楼,由于地方狭小,来看病的人经常排起很长的队伍,门诊大厅里连安放椅子的地方都没有。霍老在医院转过一圈,觉得老门诊楼不仅太局促,位置也比较偏,并不方便人们就诊,最后将英东门诊的地点选在了靠近盘福路那边。 李榆元告诉记者,现在英东门诊所在的位置当年不全属于市一,但是听说霍老的善举之后,市政府特批把这块地皮划了过来。地皮的事情解决之后,霍老又专门找来白天鹅宾馆的设计专家佘俊南为英东门诊设计图纸。甚至连建筑公司,也是霍老敲定的。“1994年落成时,英东门诊共有9层,应该是广州最漂亮、设施最好的门诊大楼。” 大楼投入使用后,市一门诊量从日均4000多人上升到日均6000多人,医院的医疗科目也更齐全。 省医检查:心脏功能一直特别好 1989年,霍英东为广东省人民医院捐建霍英东心脏中心。那一年,省人民医院从霍英东手中拿到4000多万元。 “1989年霍先生捐赠的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英东楼)建成,霍英东本人也在这栋大楼里进行过保健检查,他的心脏功能一直特别好。” 省医院长林曙光告诉记者,为了英东楼,霍先生先后投资了近6000万元,用于心脏中心的建设、购买设备、装修,2001年还追加了2000万元重新装修了中心,这是他给省医的最近一笔捐款。 霍英东先生说得最多、做得最多的是做善事,在全国、全世界散播爱心扶贫助困,很少会把钱都投给某一个单位。他也特别支持医院做公益事业,霍先生曾说过“一个人的财产再多是有限的,应该把钱用来做更多的善事。” 广医一院:助战“非典”创奇迹 位于广医一院8搂的“英东广州中正监护医学中心”的前身是广医一院呼研所重症监护室(ICU),最早由钟南山、肖正伦等几位广州呼吸界翘楚“白手起家”,是当时中国最早建立的重症监护病房。据钟南山回忆,ICU最简陋时只有2张病床,没有呼吸机,抢救第一名呼吸衰竭病人的时候,钟院士和两位同事每人得轮流8小时用人手为病人捏“皮球”泵气。 在简陋条件下,广医一院ICU却成功抢救过不少病人,当中包括港澳同胞及有影响力的人士。2002年7月,在霍英东支持下,原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ICU改建成“英东广州危重症监护医学中心”。整个中心投资达1700万元,其中由霍英东基金会捐资1000万港元。 2002年12月22日,广医一院“英东广州重症监护医学中心”收治了从广东河源转来的“非典”患者。那一天,刚好是“英东广州重症监护中心”正式投入使用的第三天。根统计,广医一院呼研所在非典期间已前后收治了117名患者。其中有56名入院时生命垂危。而到了最后,在呼研所救治的这些病人中只有10人死亡,绝大部分患者已痊愈出院。 “在广州创出‘抗非’奇迹的背后,霍英东先生实在功不可没!”广医一院呼研所的医生表达出对霍先生的无限敬意。 2006年,捐资500万港币给广东省中医院,并放入该院的邓铁涛中医药人才培养基金中,这是霍英东最后一笔医疗捐款。(本版撰文 时报记者 游曼妮 广州日报记者 雷坤 通讯员 张玲玲 贺小伶 徐晶) “他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人,人类优点在英东先生身上坦然流淌出来。我记得霍先生曾说过‘一个人的财产再多是有限的,应该把钱用来做更多的善事。’” ——省医院长林曙光眼中的霍英东 相关专题:霍英东病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