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今天的中国专题 > 正文

今天的中国:话说博客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30日12:52 今天的中国

  《今天的中国》2006年10月28日播出《话说博客》,以下为节目内容。

  内容提要:

  博客登陆中国4年来,用户达到3000万以上,因为博客而引发的热点事件层出不穷,博客正在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那么,博客的来历是怎样的?博客是怎样走进中国的?博客又
是因为什么变得如此火爆?本期节目,我们请来了童话作家郑渊洁、博客网董事长方兴东和新浪网副总编辑侯小强与您共同《话说博客》,敬请关注。

  本期嘉宾:

  郑渊洁:童话作家

  方兴东:博客网董事长

  侯小强:新浪网副总编辑

  安兴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伊澜:博客网“美女博客大赛冠军”,

  胡钢:律师

  主持人:你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由上海大众途安品牌独家冠名播出的《今天的中国》,在准备我们这期节目的时候,我在网上输入了博客两个字,结果是用了0.001秒的时间有了1亿条跟博客相关的信息,在我的周围,我的同事,还有很多的朋友们也陆续有了自己的一个博客,所以博客现在是一个非常非常时髦的事情,但是你们在使用博客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博客给你们到底带来什么样的变化,那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一个短片,看一看跟博客有关的一系列的媒体事件。

  短片一:博客引发的媒体事件

  从2002年8月开始,博客陆续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并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在这短短的四年间里,博客引发的媒体事件也接踵而至,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其中比较著名的事件有:

  2005年2月,博客王吉鹏爆料盛大入股新浪网,引发了《盛大收购新浪19.5

  %股份》博客传播事件,引起业内轰动。

  2006年3月,文学评论家白烨和青年作家韩寒在博客上开战,有多位作家及更多的网民和粉丝加入,形成混战,语言暴力持续升温。这场沸沸扬扬的“韩白之争”被人评价为是“一场风格粗鄙的战争”,是“互联网民众的秽语狂欢。”

  2006年2月13日,徐静蕾的博客冲破了点击量千万大关,刷新中国互联网的历史纪录,而这只用了112天。到今年8月20日,徐静蕾的博客点击量更是惊人地突破了五千万。“徐静蕾现象”引起很多主流媒体的关注和讨论。

  主持人:刚刚我们小片当中也说了,徐静蕾现在点击量已经突破了五千万的大关,那么网上现在有一种说法,叫“女看徐静蕾 男看郑渊洁”,今天我们就把著名的郑渊洁请到了我们的现场,有请郑渊洁。

  主持人:老郑,我们看看最近的一个人气排行榜,新浪网上的,好不好?看看你现在排第几位,你知道第几位吗?先不看。

  郑渊洁:知道。

  主持人:第几位?

  郑渊洁:是第13位。但是我觉得这个位置非常好,因为我看过一个教育学家的教育研究成果,很多教育学家的研究成果,他们说在从小学上学在班上成绩,一直到大学,说在第12位左右的,长大有出息的概率最高。得第一名、第二名长大几乎没有有出息的。

  主持人:老郑,你怎么会想到去到新浪网挂这个博客的?

  郑渊洁:儿子。在2005年的11月初,他有一天,他跟我聊天,他说你应该开个博客,我说什么意思?什么叫博客?他说就是在美国,就是这种私人的日记放在网上。他说这样的话,办好了以后就是你的私人媒体了,你有事可以不找记者了以后,你有什么事网上一说,多省事啊。

  主持人:等于是儿子把你拉下水了。

  郑渊洁:就开了,开了以后吧非常喜欢,因为我觉得有几个原因:一个原因是原来写稿子,虽然给《童话大王》写稿子,但他还是有人审我的稿子,但这个等于就是除了自律以外,不该说的咱们不能说,但是你基本上在学术上是没有人可以,没有人限制你的,不是说我先把稿子发到新浪的总编那儿去,他先给我审完了说你再发表,没有这种事,所以非常爽。

  主持人:非常爽。

  郑渊洁:没人管了。

  主持人:很自由。

  郑渊洁:很自由,非常自由。这是一个,再有就是即时,太快了。我给你举个例子,有一天我到首都机场去坐飞机,换机票的时候,这个服务员的态度,我觉得确实不太好,然后她就说,你别站在我这儿排队,我说我前面就一个人,她说你到旁边去,旁边排了十几个人,她可能要下班了,我就去到那儿排去了,但是我排完队以后,我觉得第二个服务员特别好,服务态度。然后我就写,我等飞机的时候写,我建议国航将本月123号服务员的奖金转发给456号服务员,发完这个博客,飞机还没起飞,两个人过来了,穿着制服的,说是郑先生吗? 我说干什么,我们领导看了你的博客了,我心说你的领导上班不务正业,去了不该去的地了,然后说的,感谢你的批评,为了表示我们的诚意,我们把你的助手从经济舱免费升到头等舱。

  主持人:真的吗?

  郑渊洁:这是真事。

  主持人:你现在每天是去更新的是吧 ?

  郑渊洁:每天更新。

  主持人:大概花你多少时间?

  郑渊洁:最多的一天花了23个小时。我们家人都不干了,家里人都不干了,因为我原来老说我儿子,你不可以老坐电脑前这么长时间,我说什么东西吸引你呀,结果我写了博客以后,我最多的一次坐在上面23小时。

  主持人:写了多少篇文章?

  郑渊洁:因为有人骂我,我就反着跟他骂,就跟他打上了。

  主持人:然后骂你的人多不多?

  郑渊洁:多。

  主持人:你怎么处理呢?

  郑渊洁:有一个帖子,就是在看世界杯的时候,有一天早上看球赛,看见黄健翔的解说,结果吓我一跳。

  主持人:为什么?

  郑渊洁:吓着我了。因为他突然地就嚷嚷起来了,后来我就写了一个帖子。

  主持人:我也看了。

  郑渊洁:我就在新浪的博客上写了个帖子,叫《意大利万岁》打了一个问号。就是说就这个帖子骂得最多。

  主持人:结果你怎么处理?

  郑渊洁:结果早上起来吓了一跳。我早上起来一看20万的点击量,我就揉揉眼睛,我说我跟李宇春拍了张照片放上去也才有八万九万的点击量,而且绝大部分是说咱们春春怎么跟这么丑陋的老头照相。20万,然后到第二天就到了75万,说是创造了世界博客单帖。

  主持人:你觉得是因为你还是因为黄健翔?

  郑渊洁:因为老黄是吧?当然因为他了,因为我沾他光了,我搭他车了,那个据说是世界单篇博客文章点击量的之最。后来被李亚鹏给干掉了。

  主持人:结果呢?你怎么处理这些骂你的人?

  郑渊洁:开始我是删。

  主持人:删。

  郑渊洁:我还找几个朋友帮我删,最后没想到,他们知道我的密码以后把赞扬我的话都给我删了。后来我不删了,因为我发现删不过来了。

  主持人:承受能力呢?

  郑渊洁:承受能力就是上升了。

  主持人:那你说说这个博客,这个新鲜事物到底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收获?

  郑渊洁:它现在就是说,一个是它改变了我的生活,它给我带来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因为我非常喜欢它,我绝大部分时间我就放在那儿了,就是说我现在是业余写作,写《童话大王》。正式时间是写我的博客。

  短片二:博客缘起及现状

  博客的英文名字blog起源于 weblog,意思是网络日志。Blog是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在博客发展史上,911事件占有着重要地位,幸存者的博客日志中,那些对于911事件真实而生动的描述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博客作为当时重要的新闻源头之一开始渐渐进入主流话语领域。

  2002年 8月,博客来到中国。4年来,博客以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迅猛发展着。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公布的《2006年中国博客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8月底,中国博客作者规模已经达到1750万,注册的博客空间数量接近3400万,而博客读者则达到7500万以上。

  主持人:博客是主业了。刚刚小片里头也提到了,博客是在2002年引进到中国的,那么到底是谁第一个把博客带到了中国,他就是方兴东,有请方兴东。

  主持人:方兴东,我前面没有说你的这个称谓,因为为什么呢?你的称谓实在是太多了,我都记不住,我还是对着这个卡片说,大家称方兴东是博客研究博士、中国博客第一人、中国信息产业最具影响力的独立评论家、中国数字论坛成员、博客中国发起人、互联网实验室共同创始人、博客网董事长、网络旗手、博客教父,太多了。你觉得在众多的称谓当中,你个人觉得哪一个最恰当?或者说你个人最喜欢哪一个?

  方兴东:应该还是那个博客吧。

  主持人:博客什么?博客教父?

  方兴东:对,博客教父。博客教父我觉得可能会比较有成就感。

  主持人:比较有成就感。

  方兴东:对。因为原来还有什么挑战微软、反微软斗士……我觉得都没有博客这个影响大。

  主持人:影响大。

  方兴东:对。

  主持人:老郑,你们之前认识吗?

  郑渊洁:认识。

  主持人:很熟的朋友?

  郑渊洁:好朋友。

  主持人:好朋友。你觉得众多称谓当中你觉得哪一个最合适他?

  郑渊洁:我觉得跟他说的一样,就是博客教父不错。因为有人管我叫童话教父,中国的童话教父。

  主持人:老郑还不忘给自己加料。你当时怎么会把博客引到中国来的?

  方兴东:实际上也是非常偶然的。因为当时我是在清华上博士,当时我就准备选这个题目,就是关于互联网的未来到底在哪,刚好这个时候很巧,刚好我写了一篇文章,就是批评微软的文章,题目就叫《向微软投降》,那是在2002年7月份,因为我的文章一般网络上登得很快,当时包括新浪、搜狐,大概七八个网站马上登出来,然后给了他们以后大概两三个小时以后,我的文章都不见了。然后我就一个个去做工作,但是还是没有,因为那时候互联网冬天的时候,大家都需要收入,所以微软的广告比我的情谊要重要得多。所以那时候我就想,我说我自己一定要做个个人网站,这个时候有一个朋友,给我介绍了国外的博客。

  主持人:是中国人还是说国外的?

  方兴东:是中国人,原来复旦毕业的孙坚华。当时美国人的blog.com,当时我上去用了一下,在7月份的时候,我感觉这个比较土,比现在的博客要简陋多了,那个字非常小,像蚂蚁一样,几乎看不见。但是一到晚上,我就兴奋得睡不着了,因为我一直在找互联网的未来,我为互联网摇旗呐喊了六年,突然有一天,我想发一篇文章都发不出来,我觉得这个互联网……

  主持人:很悲哀。

  方兴东:对,问题太大了。但是有了博客以后,就完全不一样了,看到这个博客,当天发现以后,基本上接下来一周时间我就都在研究它,马上找人开发这个博客,因为我当时7月份,到8月份这个网站就开通了,博客网。

  主持人:方兴东你觉得博客给你来了什么?改变了你什么?

  方兴东:我觉得对我改变,可能最大的还是我自己的事业吧,自己的事业,原来我就是写文章,我原来最大的理想就是要,当一个中国最好的IT评论家,IT评论家我觉得可以写一辈子,写到老,我觉得有了博客以后,实际上整个事业就不一样了。

  主持人:觉得博客目前这么热,那么多人知道这个博客,你觉得真正的飞跃是在什么时候。

  方兴东:我觉得真正的飞跃,还是应该在商业化以后吧。

  主持人:商业化以后。

  方兴东:应该在2004年,我觉得2005年是一个大众化的,真正的一个。我觉得包括微软也开了博客,包括新浪也开了博客,我觉得这是一个比较关键的。因为我们基本上还是业余的小打小闹。

  主持人:你刚刚说到新浪,很多人跟我讲博客这么热,新浪在里头功不可没。你承认这种说法吗?我觉得这个是客观事实。

  主持人:客观事实。

  方兴东:因为它本身的影响力就非常大。

  主持人:就没有人跟你说找一些演艺明星?

  方兴东:没有人说,我自己可能也不太喜欢这些东西。

  主持人:不太喜欢。

  方兴东:对对对。

  主持人:那现在看到新浪的名人博客的成就,你有没有觉得后悔?当时蛮好我有这样一个战略考虑。

  方兴东:我觉得他们能请得起,我不一定能请得起。

  主持人:不一定请得起。那我们老方说他请不起,我们今天也把新浪网的副总编辑侯小强,也是新浪博客频道的主管,请到了现场。有请侯小强先生。

  主持人:是老朋友了。

  主持人:侯先生,刚刚方兴东也说了,你们新浪名人博客请了很多演艺圈的人,他说你们能请得起他请不起,你们有什么绝招能把那么多人请过来?

  侯小强:我觉得首先是无心插柳吧。因为我们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这么明确的战略,要请这么多的名人来,也是在操作的过程当中,一个一个的联系,去取得。我记得印象第一个比较大众化的人就是余华,余华因为去年九月份的时候正好是他《兄弟》上市的时候,我们邀请他过来做客,然后在做客的过程当中,我们就说你要不写一个博客,因为当时我们正好推出自己的博客,他说行吧,然后等到11月6号的时候,他突然给我们打一电话说我的博客居然有六七千人在看,当时我们就觉得很奇怪,觉得怎么博客有这么多人在看,然后我们最后两天,我们就在琢磨就是说,这个名人博客这么多人看,那是不是还应该再请几个,把这个让更多的人知道,所以紧接着我们就请了,像李静、徐静蕾、吴小莉、闾丘露薇、潘石屹等等。

  主持人:侯小强,你们新浪网,刚刚方兴东已经讲了,博客改变了他什么,他说是整个的一个事业,博客对于新浪的意义呢?改变了新浪什么?带给了新浪什么?

  侯小强:博客带给了新浪什么?我觉得简单地讲就是带来了更多的人,是吧?第二个就是,让人们知道,新浪可以给更多的人带来快乐。

  主持人:快乐。

  侯小强:对。

  主持人:欢迎收看由上海大众途安品牌独家冠名播出的《今天的中国》,刚刚说到了博客

  带给两个专业网站的很多的改变,我想很多的在你们网站上注册的更多的人不是名人,而是我们现在通常说的草根,这个话语权,其实要问我们现场的观众。其实这些都是草根的代表,我想问问现场,有哪些人还没有注册这个博客的?有吗?来举起你的紫牌。

  主持人:好,还是少部分,大部分人还有博客,我们再来看看我们这些草根阶层,他们收获到了什么,因为博客火了以后,有些原本默默无闻的人,也因为博客而火了起来,也因为博客而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我们的美女博客伊澜,伊澜是今年五月份参加了博客网的一个美女博客的一个大赛,得了一个冠军是吗?

  伊澜:对对。

  主持人:伊澜你说说这个博客改变了你什么?

  伊澜:这个博客网的博客是我在2003年的9月份建的,当时觉得操作还蛮复杂的,因为我是一个网络白痴,当时真的电脑都不太会,然后就空了很久,也不太会写。

  主持人:那什么时候开始有点击率的?

  伊澜:应该是其实在第一篇文章发出去之后,我接了几张图片,就是我自己的照片,照得很傻的照片,然后就有点击率了,然后马上就会发,其实刚发文章的时候可能没有人注意,因为整个网站很大,很多用户,但是发了照片以后,我不知道为什么有一天跑到首页上去了,然后紧接着在很多不知名的网站上会贴着我的照片,然后写的不是我的名字。

  主持人:你到现在还不知道为什么是吧?

  伊澜:我不知道。

  主持人:那方兴东在这儿,你说为什么?

  方兴东:我也不知道。

  主持人:那我们刚才已经举手说了,今天大概五分之三的人是有博客的,我们来听一听,博客对你们有没有什么改变,来,开博客的,好,你来说。

  观众:我觉得我把我博客放上去之后,肯定是那种点击量会特高,结果我放上去之后,第一天是零,第二天我再看还是零,然后第三天再去看还是零,过了一个星期再去看还是零,我真是彻底地无语了,所以我想问一下老郑叔叔。

  郑渊洁:我去,你现在就告诉我,然后我就坐你的沙发。

  观众:我希望老郑叔叔您能教我一下,怎么样能够让我自己的博客,变得比较受人欢迎那种。

  郑渊洁:你就在你放头像的地把这位小姐的照片放上去。

  主持人:我们在座的还有,来。

  观众:我也谈了,其实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你开一个博客其实就是,不要太关注于别人对你的看法,我们可能更应该冷静地沉下心来,我想用四个字,如果对于大部分草民、网民来说,应该自得其乐四个字平衡一下自己的心态吧,谢谢。

  主持人:安老师,通过大家的这么一些讨论,你回去会开博客吗?

  安兴本:不会开,为什么呢?我说实话,我有两个恐惧感,第一个恐惧感,就是技术的恐惧感,因为技术对人类的生活改变太大,我觉得就我这代人觉得生活缺少了诗意,我觉得是一个技术的恐惧感,第二个是社会的恐惧感,我举几个例子,比如说社会的恐惧感,我就感觉到,比如说最新的认识的朋友,比如张颐武,张颐武因为说一个孔子和章子怡的事,在博客上给他轰炸得一塌糊涂,他本来是一个文章里讲到的。

  侯小强:安先生刚才说的这些我还是想,我们有一些自己的看法,你比如说举个例子,我记得当时李亚鹏,网络对他的意见特别负面,李亚鹏曾经也表示过,他说网络上没有新闻,网络上的人都是骗子什么什么,但是等到他在自己的博客上写作《感谢》那篇文章,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两百万人在看了,大概也有上万篇评论,这上万篇评论99.9%都是在祝福他,都是在就是说,也不是同情,就是说觉得他挺伟大的,去很正面地祝福他,是吧,很善意地去祝福他。

  主持人:好,谢谢,还有吗?

  胡钢:就是博客这种形势,虽然具有某种个人的性质,但是是最后是不特定的公众,都是能够直接接触到,所以这个信息发布者,他对他其中的言论的真实性,还有相关的合法性,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

  观众:我想就是说,无论大家怎么用这个网络平台,我们大的公司、大的名人,以及一些媒体,应该倡导一种主流,好好用它,让它倡导中国一个最主流的文化,是一个健康的文化。

  主持人:方兴东我知道,你原来提倡有一个梦想,让中国每一个人都拥有博客。

  方兴东:对。我觉得主要实际上就是,博客它最大的功能,我觉得它不是作为一种媒体,我觉得它还是作为一种新的交流沟通工具,很多东西你没法通过传统的手机、电话、电子邮件沟通,实际上博客,这四年来很多人来问我,到底什么是博客?我觉得博客可能最简单的一个就是博客就是网上的自己,你现实生活中有一个现实的自己,然后网上又有一个网上的自己。

  主持人:是个人媒体。

  方兴东:对。网上的自己实际上可以帮你承担很多交流沟通的功能,在你睡觉的时候,在你干别的事情的时候,他一天24小时帮你跟你的亲朋好友,跟你的或者不认识的朋友交流沟通,所以怎么样承担越来越多的交流沟通,我觉得最终通过博客来分担每个人的交流沟通,所以有了博客以后,你的交流沟通就会一下子扩展开来了。

  主持人:老郑你有什么独辟蹊径的观点给我们草根?

  郑渊洁:这个博客的出现拯救了中国的文字的魅力,我们用这种方式,不用纸了,我们用这种新兴的这种科技的方式,用文字记录下我们的生活,等到比如说一个小孩,他写了博客了,记录下来了,等他结婚那天,在大屏幕上,婚礼上把它展示出来,他七八岁的时候写的文章、写的作文什么的,这个简直是太美好的事了。我们的博客可能就使我们,在我们不需要再用文字交流的年代,使我们使用了文字,用文字特有的魅力展现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并且把它记录下来了。

  主持人:好,谢谢老郑。

  侯小强:我觉得每个人都有记录和交流的想法,就是说什么呢,把过去,把现在的自己记录下来,然后并且通过交流得到一种快乐。第二个也是我们的梦想,其实刚才郑先生讲了,就说今天我们在记录我们自己的生活,等到我们老去的时候,或者等到我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的子孙或者是再往下传,他们看打我们的记录,能够体会到这个时代每一个人的生存时代,等到很多年以后,其实每一个人记录的这些私人史就会汇集成这个时代、这个社会巨大的画卷。从那个时候开始,很多人就会看他们的父母怎么生活每一天,我觉得每当想到这里的时候,我觉得我们就在做一种使命。

  主持人:我们今天已经谈了很多,博客到底带给我们多少,可能我们很难用一句话做一个定论,但是博客确确实实已经进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包括我们栏目自己,我们现在也有了自己的博客,观众朋友如果有空的话,可以根据屏幕下方的地址到我们的博客上踩一踩,好,非常感谢大家的收看,下周同一时间再见。

  相关专题:今天的中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