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央视《焦点访谈》专题 > 正文

长征路上的图书室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30日22:53 央视《焦点访谈》

  央视《焦点访谈》10月30日播出节目《长征路上的图书室》,以下为节目内容。

  演播室主持人 方静:

  今年是长征胜利七十周年。七十年前,工农红军从江西出发,踏上了慢慢征途。当时在瑞金有数万群众或者加入红军队伍,或者为红军挑粮送药。七十年后,中宣部、中央文
明办决定重点资助长征沿线和中西部农村贫困地区,建设一批“万村书库工程”图书室,解决当地农民和学生读书难的问题。

  刘上洋 江西省委宣传部部长: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之际,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今天在人民共和国的摇篮――江西瑞金,隆重举行“万村书库工程”赠送仪式。

  解说:

  在这次“万村书库工程”赠书仪式上,一位94岁的老红军刘家祁被请到了主席台上,七十年前,这位老人见证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建立,踏上了红军长征之路。

  申宇红 记者:

  那个时候您还是一员小兵,还是一个小伙子。

  刘家祁 老红军:

  小伙子,是搞青年团的工作,是搞少先队儿童团,搞地下工作,后来动员青少年参加红军。

  解说:

  七十年后,刘家祁老人又亲眼目睹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给家乡带来巨变。这一生的经历告诉他,无论在任何一个时代都要不断地读书学习,才能适应不同历史时期发展的需要。

  刘家祁:

  我们在战争中要学习战争,在工作中要学习识字,你不识字、不看报、不学习,你就不懂得天下事。

  解说:

  早在中央苏区建设时期,我们党和临时中央政府就非常重视文化知识的普及和推广,在革命根据地开办识字班、扫盲班、便民小学和职业技术学校等。在瑞金这块红土地上,曾经掀起过一股空前的学习热潮。

  记者:

  这里就是当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所在地,有很多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像毛泽东、

周恩来、朱德等人都曾经在这里工作和战争、生活过。据当地的老乡说,以前毛泽东同志就住在这个院里,而且经常和周恩来同志到这棵大树下一起商讨问题,和老乡聊天。在当时的中央红军队伍当中,有90%以上的人都是工农成分,这些人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而且县以上的干部也有相当的一部分人都处在文盲和半文盲的状态当中,这样就非常不利于当时革命工作的需要。所以,当时的中央政府就提出要兴办教育。

  刘良 江西省瑞金市委党史办副主任:

  反正七岁到十二三岁这个年龄段的,要求百分之九十都要参加列宁小学的学习,对根据据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进行专门的培养。比如说农业知识的普及,当时一些简要的医药卫生知识,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教育。

  解说:

  就这样,在那个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战争环境中,在那穷乡僻壤、经济文化落后的山区农村中,知识文化的传播如星星之火点燃了人们的思想,鼓舞了人们的斗志,引导人们走上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革命道路。

  记者:

  七十多年的时光是已经过去了,今天站在瑞金市红都广场,透过这座美丽的城市,我们可以看到今天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我们党遵师重教的这种光荣传统却是一脉相承的。可以说在七十年前,中央苏区教育的蓬勃发展为我们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技术人才和优秀的领导部队,也为革命队伍充实了力量。今天,“万村书库”在这块红土地上又一次掀起了求知重学的热潮。

  解说:

  记者来到云石山乡时,正赶上这里的“万村书库工程”图书室开放。我们看到放学后来这里借书、还书的学生已经排起了长队。

  梁长征 丰拢村“万村书库”图书室辅导员:

  我们今天好像还不完了,太多了,现在很晚了吧,明天谁再排在头上谁先还。

  记者:

  这些书都读过没有?

  丰垅村小学生:

  读过了。

  记者:全都看完了吗?

  学生:

  看完了

  记者:

  真的,我看好像还是很新的,保护得很好。

  学生:

  因为我不会去把它弄坏,我会小心地翻。

  记者:

  为什么呢?

  学生:

  因为那里说是不能弄丢了,还不能撕破了。

  记者:

  其他的小朋友还要看,对不对?

  学生1:

  对。

  记者:

  你给我讲讲这里面都讲什么?这是《小大人》。

  学生:

  丁文涛的。

  记者:

  噢,都背下来了。你给我说说这里面都讲了什么内容?

  学生:

  讲了很多内容。比如你是狼我是猪的,还有狼和猪的大辩论。还有同病相怜的,很多很多。

  记者:

  很多很多,可以记得下来吗?

  学生:

  可以的。

  解说:

  在云石山乡,记者随意问到几个小朋友书中的内容,他们总能津津有味地讲出一个故事来,他们最喜欢借阅的书是童话故事。在“万村书库工程”图书室,有古今中外的许多经典童话故事书,都是这些山区的孩子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为了让他们更好地阅读,图书室还专门筛选了当地优秀教师义务地承担起辅导员的工作。

  梁长征:

  从这个万村书库来了以后,对孩子们非常有帮助,他(们)非常喜欢。每天一下课都到这里来,借书、换书,都弄得我不可开交。借来以后,就这样,老师,这个问题怎么解释?老师,这个故事怎么写的这样?它的结尾怎么样?它的结果怎么样?我说你慢慢地看,看了你就知道了。然后你把知道的事讲给大家听,这样一来就有帮助了。

  解说:

  梁仁忠原来是一位小学校长,退休后义务做起了云石山丰垅村“万村书库工程”图书室的管理员。图书室开放后,他每天都要迎接30到40位借书人。

  记者:

  这20多天的时间,就有这么多人借书。

  梁仁忠 云石山乡丰垅村“万村书库”管理员:

  已经借掉300多部了,很多、很踊跃。大部分都是农民老表,还有一部分中小学生。

  记者:

  这么多。老表可能就是比较喜欢借些实用的。

  梁仁忠:

  老表他是(借)实用的、科普的、农业技术的比较多,很喜欢这些书。

  解说:

  这次配送的图书经过了十几个单位的专家学者精心挑选,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学、历史、哲学、实用技术和工具书等八大类图书,可以满足当地群众和学生各方面的知识需求。

  李路 学习出版社副总编:

  我们开始有四千多种书,最后我们选了两千种,一共有四百八十万册图书,平均每个农村有三千册。今天我们送下去的东西,我们要考虑到它能够长期使用,比如说我们的图书,就是要在书架上能摆得住,不能说过两天就过时了,这样的书我们极少,基本上不考虑。

  解说:

  这次万村书库工程图书室的建设,定位于农村基层,面向基层开展文化精神扶贫,引导农民读书、用书,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过去村里人看书要跑很远的路,到瑞金市去买,现在可以在家门口借书看,既省时又省钱。村里的养蜂人梁南海过去养蜂没有经验,他一直想找一本关于养蜂知识的书,进了几趟城都没有找到。这次他终于惊喜地在“万村书库”找到了他想要的书。

  梁南海 瑞金市云石山丰垅村养蜂人:

  蜜蜂过冬这方面的知识也不懂,因为去年我也是搞了,过冬时候,蜂就好多会死掉,会生虫等方面,我们也搞不懂,好在万村书库(有)蜜蜂养殖那方面的知识,我学了一些,对我们搞这个还是有帮助的。

  记者:

  那么这个怎么过冬它会更安全一些?

  梁南海:

  它主要是保温,要供应充足的糖分,上面这个就是含有糖分,我以前不懂,过冬的时候,就把这些全部刮掉,刮掉了过冬时候就没有糖分吃,没有糖分吃了就过不了冬,所以从这方面的知识我就找到了,就是这样的。

  记者:

  今年过冬就会好得多。

  梁南海:

  肯定要好得多。

  欧阳坚 中央宣传部副部长: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之际,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决定在红军长征沿线和中西部地区,我们将资助建设一批“万村书库工程”图书室。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丰富农村的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以此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并动员和引导社会各界来关心和支持我们广大农村的文化建设,以此一方面来回报我们革命老区的广大人民群众,另外,以具体的举措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演播室主持人 方静:

  当年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做出巨大的贡献和牺牲,现在这里的一些地方还比较落后。把精神文化食粮送到这些最迫切需要文化知识的群众手里,可以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帮助他们培养人才、发展经济、建设家乡。据了解,这次“万村书库工程”图书室建设主要的资助地区涉及江西、贵州、陕西等八个省市区,活动还配送了大量的光盘、电影集、电视机、DVD等设备,目前这批设备已经陆续送达各地,10月底前将全部落实到村,投入使用。

  相关专题:央视《焦点访谈》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