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环境气候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31日17:26 中国江西网 | |||||||||
1 、 山 地 主要山脉多分布于省境边陲,构成天然省界和分水岭。山地走向多呈东北——西南方向,脉络清晰。南部山地走向则较为凌乱。山体多由变质岩和花岗岩组成。一般海拔 1000 米左右,少数山峰达 2000 余米。全省主要山脉有怀玉山脉、武夷山脉、大庾岭和九连山脉、罗霄山脉、幕阜山脉和九岭山脉等。
怀玉山脉: 在省境东北,呈东北—西南走向,经赣、浙、皖 3 省边陲至余江县境,长 150 余公里。 低山地貌,海拔一般 500 米左右,但主峰玉京峰却高达 1817 米。盛产铜、铅、锌、金、银、铀等矿,又以铜为最,有中国重要的铜矿生产基地—德兴铜矿。森林广布、植物资源丰富,著名的三清山风景区就在这里。 武夷山脉: 沿赣闽省界延伸,由北而南呈北北东走向,长达500 余公里,是全省最长的山脉。 海拔多在 1000 米到 1500 米,主峰黄岗山海拔高达 2157.7 米,号称“江西屋脊”,是全省最高峰。鹰厦铁路从这里的铁牛关穿过。 大庾岭和九连山脉: 则属南岭山脉的分支,大体呈东北—西南走向,盘亘于赣粤之间,海拔多在 600 米到 1000 米。九连山主峰黄牛石海拔 1430 米。 由于大量花岗岩岩浆的侵入,盛产钨、钼、锡、铋等有色金属,特别是大余县西华山的钨矿闻名中外,有“钨都”之誉。扼江西、广东两省交界的梅关,自古就是南北通道和军事要隘。 罗霄山脉: 系万洋、诸广和武功山的统称,呈北北东—南南西走向,蜿蜒于赣湘边境。海拔多在 1000 米以上, 少数山峰在2000 米以上,其中南风屏高达 2120 米,号赣西屋脊,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闻名中外的革命圣地井冈山就在这一带。罗霄山脉除山姿峻秀、竹木葱郁、矿产丰富外,还有中国水温最高的温泉之一汤湖温泉。 幕阜山脉和九岭山脉: 在赣西北。幕阜山脉向西绵延入湘,其东延余脉一山飞峙,是驰名中外的世界文化景观—匡庐秀峰。 九岭山脉与幕阜山脉: 南北平行向望,呈东北—西南走向,海拔千米左右,为修水和锦江的分水岭,其中有五梅山等 1500 米以上的山峰。 另有延于安徽南部的黄山支脉插入江西境内,多海拔 800 米以下低山;盛产瓷土,景德镇就在其间。 2 、 河 流 江西境内有大小河流 2400 余条, 常年有水的仅 160 余条。河流总长约 1.84 万公里。全省各主要河流均汇注鄱阳湖后经湖口入长江,瑞昌、彭泽等地部分河流直接入长江,萍乡、寻乌和定南部分河流则分属湘水和珠江流域。赣江、抚河、信江、修河和饶河为江西五大河流。 赣江:长江第二大支流,由南往北流贯全省,为江西最大河流。全长 751 公里,流域面积 8.35 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 50% 强,水量仅次于四川省的岷江。赣江源流主要有两支:发源于武夷山黄竹岭的东支称贡水,为赣江正流,积水面积约 2.7 万平方公里; 由池江和上犹江汇合而成的西支称章水,积水面积约 7695 平方公里。东支至赣州长 240 公里,西支至赣州长 238 公里,两支在赣州汇合后即称赣江。其主流贯通赣州市、赣县、万安县、泰和县、吉安县、吉安市、吉水县、峡江县、新干县、樟树市、丰城市、南昌县、南昌市、新建县等十四市、县而后分为干流(西支)和南、中、北四支分别注入鄱阳湖。赣江水量极为丰富,经长期测算,年平均迳流量达 687 亿立方米,是黄河水量的 1.5 倍和淮河水量的 2 倍。赣江是江西主要航道,整个河系航程达 2300 多公里, 赣州至湖口航道600 余公里。若能充分开发利用,则不仅对江西省工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而且有可能把长江水西系同珠江水系经赣江相连接,还可与钱塘江水系、淮河水系、京杭运河、黄河、海河相通成网,前景十分广阔。 抚河:又名盱江、汝水,发源于广昌县驿前镇武夷山之古血木岭。全长 312 公里,流域面积 15811 平方公里,经广昌、南丰、南城、临川、进贤、南昌等县市进入赣抚平原,又有东乡水、宜黄水等支流纳入,水量增大,江面变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兴建赣抚平原工程,开挖排灌渠道 1400 余公里,150 万亩农田得到灌溉与排涝之利,抚河干流也经赣抚工程整治改道荏港经青岚湖入鄱阳湖。 信江:又名上饶江,发源于赣东北玉山县怀玉山区水方塘村。全长 312 公里,流域面积 15811 平方公里。 由北向东转西南返西北经广丰县、上饶市、上饶县、铅山县、横峰县、弋阳县、贵溪市、鹰潭市、余江县、余干县曲折注入鄱阳湖。主流在余干县分为东、西两大支河,东支在波阳县境内与饶河合流后入湖,西支则经余干县瑞洪镇至三江口入湖。 饶河:又名鄱江,由南北两大支流汇合而成。南支发源于婺源县怀玉山区,名乐安河,全长 279 公里,流经德兴、乐平、万年至波阳县,流域面积 8989 平方公里; 北支发源于安徽祁门,名昌江,全长 250 公里,经景德镇至波阳县,流域面积6220 平方公里。南北两在波阳县饶公渡汇合后称饶河和鄱江,旋与信河东支合流,再分为主流和黄沙港二支分别入鄱阳湖。汛期鄱阳湖水往往漫至饶公渡以上,乐安河与昌江未及汇合便分别各自入鄱阳湖。 修河:源于湘、鄂、赣边境的幕阜山区,全长 357 公里,流域面积 14793 平方公里。流经铜鼓、修水、武宁、永修各县,中途主要支流潦河汇入,经吴城入鄱阳湖。修河上游崇岭迭嶂,河道转折,湾多滩险,水力资源丰富。今在柘林修筑的拦河坝,使干流上游成为巨大的人工水库,对全省发电量的增加和修河水量的调节以及发展灌溉都起了重要作用。 修河下游水系则错综紊乱,有杨柳津河、蚂蚁河以及小河、王家河等多条分流。 3 、 湖 泊 江西湖泊集中分布在五大河尾闾区。鄱阳湖为江西乃至中国最大的淡水湖。 鄱阳湖:南起三阳、北至湖口、西达吴城、东抵波阳,南北长170 公里, 东西最宽处 74 公里,岸线 1800 余公里,洪水期(湖口水位 21 米时)湖水面积达 3841 平方公里。同期中国其他四大淡水湖面积为:洞庭湖 2820 平方公里、 太湖 2420 平方公里、 洪泽湖 2069 平方公里、巢湖 820 平方公里( 1972 年高水位时数据)。 鄱阳湖历史演化漫长而复杂。元古代时期为海槽,中生代早期结束海浸历史而陆续断裂陷落,逐渐出现湖盆雏形,随后进一步形成湖盆基本轮廓,同期鄂、皖地区的黄梅、宿松、望江一带亦形成彭蠡盆地。第四季纪晚更新世后,古赣江水系发育,鄱阳盆地成为河网交织的平原洼地,但尚未出现连片水域。 西周以前,受全球性冰后期海浸影响,彭蠡盆地渚水成为泽地,同时逐渐南扩至今湖口地区,长江穿泽而过。三国时彭蠡泽终于被长江分开为南北两部分。其后彭蠡泽的江北部分不断演化而成为今日湖北、安徽境内的龙感湖和大官湖,江南部分则继续南渗而逐渐扩展成为独立的大湖泊。至隋末唐初,湖面最广,且开始得鄱阳湖之称。此时的湖水南侵直抵南昌樵余,位于赣江下游的海昏等县先后没入湖底而消失于版图。历唐宋元明,湖水复缓缓北移,湖面亦有退缩。明清以后,湖水又再次南进,水域则不断向东南浸润,逐渐形成今日之鄱湖。 鄱阳湖水面高于长江,湖水经由狭长的港道从宽仅 804 米的湖口源源不断融入祖国的第一大河,同时把江西五大河流年均带入的 2124 万余吨泥沙大量转送长江入海,大大减缓了湖面缩小的速度。尽管长江发生较大洪水时部分江水倒灌入湖,但因为持续时间较短而影响尚有限。由于鄱阳湖容积巨大,不仅是江西全省的集水盆和五大河流注入长江的中转站,同时也是长江水量的巨型调节器。 鄱阳湖水生资源十分丰富,沿湖地区土质也相当肥沃,堪称鱼米之乡。另外,入冬鄱阳湖进入枯水季节时出现了许多湖和大片沼泽,大量肥美的草根、鱼虾、螺蚌和其他水生物成为鸟类的丰盛饲料,因此大批候鸟群集鄱阳湖区越冬,其中不少属于国际性保护珍禽。许多外国专家考察后认为,鄱阳湖区域是世界上最大的候鸟栖息地。 江西较大的湖泊还有南昌的青山湖、象湖、瑶湖,进贤的军山湖,九江的赛城湖、八里湖、赤湖,湖口的南北港、宽湖,彭泽的茅湖、太泊湖,都昌的北庙湖,波阳的珠湖、莲湖和余干的鱼池湖等。 4 、 气 候 江西处于北回归线附近,春季回暖较早,但天气易变,乍暖乍寒,雨量偏多,直至夏初;盛夏至中秋前晴热干燥;冬季阴冷但霜冻期短,尤其是近年,暖冬气候明显。由于江西地势狭长,南北气候差异较大,但总体来看是春秋季短而夏冬季长。全省气候温暖,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为亚热带湿润气候,十分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江西省年平均气温 18℃ 左右。赣东北、赣西北和长江沿岸年均气温略低,约在 16℃ 到 27℃ 之间;滨湖、赣江中下游、抚河、袁水区域和赣西南山区约在 17℃ 到 18℃ 之间;抚州、吉安地区南部和信江中游约在 18℃ 到 19℃ 之间;赣南盆地气温最高,约为 19℃ 到 20℃ 之间。 全年全省极端最高温度南北差异不大, 甚或略呈北高南低现象, 但几乎都接近或超过 40℃,个别县区日最高气温曾经达到过 44.9℃。极端最低气温则南北差异较大: 九江大部分地区在 -12℃ 到 -14℃ 之间, 个别县区还出现过日最低气温 -18.9℃ 的极端最低值;赣南则在 -5℃ 左右,全省其他地区一般在 -7℃ 到 -12℃ 之间。 江西年均日照总辐射量为每平方厘米 97千卡 到 114.5 千卡;都昌县最多,铜鼓县最少。年均日照时数为 1473.3 小时到 2077.5 小时;都昌县最多,崇义县最少。 江西多雨。年均降水量 1341 毫米到 1940 毫米,一般表现为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山区多盆地少。武夷山、怀玉山和九岭山一带年均降水量多达 1800 毫米到 2000 毫米,长江沿岸到鄱阳湖以北以及吉泰盆地年均降水量则约为 1350 毫米到 1400 毫米,其他地区多在 1500 毫米到 1700 毫米之间。全年降水季节差别很大。秋冬季一般晴朗少雨,1977 年大部分地区整个秋冬季以阴雨天气为主的现象较为少见。春季时暖时寒,阴雨连绵,一般在四月份后全省先后进入梅雨期。五、六月份为全年降水最多时期,平均月降水量在 200 毫米到 350 毫米以上,最高可达700 毫米以上。 这一时期多大雨或暴雨,暴雨强度为日降水量50 毫米到 100 毫米, 最大甚至可达 300 毫米到 500 毫米以上。7 月雨带北移,雨季结束,气温急剧上升,全省进入晴热时期,伏旱秋旱相连, 而从东南海域登陆的台风将给江西带来阵雨,缓解旱情,消减炎热。降水量除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外,年际变化也相当悬殊,最多年份可达最少年份一倍以上。 除庐山外,全省年均风速为每秒 1 米到每 秒3.8 米,最小为德兴市,最大为星子县。年均大风日 0.5 天到 28.5 天,最少为宜黄县,最多为星子县。鄱阳湖滨,赣江、抚河下游和高山顶及峡谷区风能资源较为丰富,年均风速在每秒3米到每秒5米。 全省主要自然灾害有寒害、洪涝、干旱和冻害以及持续时间较为短暂的高温危害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