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上课前,请给老师鞠个躬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2日00:26 现代快报

  ■今日话题

  “起立、鞠躬”是中小学生上课前必需的师生礼仪,我国不少高校曾沿用,但到上世纪90年代,这套礼仪便在大学校园绝迹了。今年9月份,声声“起立”重回苏州大学校园———该校电子信息学院要求,全体同学首节课前要起立向老师行礼,然后才上课。

  (11月1日《扬子晚报》)

  ■读者快评

  面子礼并不重要

  泱泱中华,礼仪之邦,对业师长辈行礼问好,是最平常的礼节了。“上课”“起立!”“老师好!”,是中小学阶段最熟悉不过的课堂礼仪。到了大学,这套程序,不知为啥约定俗成般被省略了,然而仅凭这点是否就断定“尊师重教”的精神缺失呢?

  由于中学和大学的学习方式、师生关系模式对比强烈,大学师生间的礼仪,更体现在课上课下的相互尊重方面,师生间更侧重于像朋友一样交流,可反驳,可诘问,可研讨,这种个性化和多元化的互动沟通,谁能说是不礼貌?但是,现在大学里的课堂风纪远不及中小学,这才是不尊师重教的实质表现呢。

  试想,如果学生们面对一位知识渊博风纪整肃的教授起立问完好,却在听课时懒散成一片,这还有何“尊师”礼貌可言?gigi836

  可否改下形式

  上课之前的礼仪是对老师的起码的尊重,是给学生一个信号,要上课了,该收心回来了。这我觉得还是有必要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嘛。但是否可以换换形式呢?太生硬死板的“起立”“坐下”只会让人觉得过于形式了,而且全班同学都站起来,弄得桌子、板凳哗啦哗啦地响。所以不如我们来换换花样,比如,老师上课前说“少壮不努力”,我们就接着说“老大徒伤悲”。这样的话学生就能时时刻刻想着要努力拼搏。不定期地更换形式也能让学生和老师有新鲜感,同时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教与学都会有更大的冲劲。云中漫步

  尊师从鞠躬开始

  也许有人会觉得,此举过于形式化,不值得提倡,殊不知,现在往往老师在讲台上辛苦讲授,而学生却交头接耳,或埋头沉睡,或玩手机发短信,不一而足。试想,如果再没有一定形式上的约束,那就更不会有实质上尊师重教的行为礼节。

  所以,尊师应该从那简单的一鞠躬开始,慢慢地去影响学生的行为。而事实上小小的鞠躬也包含着很多的意味,比如那是对老师的一种尊敬,还可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尊重,甚至也能体现出课堂的神圣性。我想要是能有这样一种端正的心态,就有可能会提起学生求知的欲望,燃起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激情。广陵龙

  形式为内容服务

  有人说,尊师不在于形式,好好学习就是尊师。话虽如此说,既然可以用好好学习的方式来表达尊师的意愿,那么,加上这个“鞠躬之劳”,形式上再添加上一个“起立”,锦上添花有什么不好呢?

  又有人说,眼下,教师与学生间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因而不必行尊师礼。持有此等观念的人,显然是混淆了学校和教师的关系。学校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却不是服务员。教师并不是出卖知识,而是用自己的知识、道德影响和鼓励学生成长进步,这种塑人的重任,岂是服务性活动中的金钱可以购买的?

  至于说起立、鞠躬只适合于中小学,而不适合大学,这观念依旧无法理解。大学不过是中小学的自然延续,学生并不会因为一脚踏进了大学门,就立刻洞晓了所有知识拥有了所有道德,实际情况是,当下很多大学生的个体素养严重匮乏,整体道德品质滑坡,在大学中补上个人修养课,反倒是当务之急。

  尽管有些大学生,并不会因为“起立”就真正从心灵深处尊重老师,但这丝毫不影响用“起立”的形式来强化师道尊严。刘祥

  鞠躬是种礼仪教育

  日常交往中,鞠躬是礼仪的一种。鞠躬礼回归大学课堂,其实也是对大学生进行一场礼仪教育。礼仪是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形成的风俗和习惯。对大学生而言,礼仪代表着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等外在表现,对社会来说,礼仪更体现了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大学生向教师鞠躬,迈出了礼仪教育的第一步,可喜。跄跄cei

  尊师爱生的互动

  别以为这仅仅是形式,我却从中体味到学校的良苦用心。其一,通过这一形式,唤起学生尊重师长的意识,并养成行为习惯,这不仅有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对他们今后进入社会、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也不无好处,毕竟一个有良好教养的人更易被社会接受;第二,有助于老师增强上好课、教好书的责任感,并进一步注重自身形象、爱护学生,对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是有益的;第三,综合起来看,这一形式的实行,会起到一种“尊师爱生”的互动,试想在这种氛围中,“教学相长”必定会得到更好的体现。bssts

  该要的形式还得要

  “起立、鞠躬”在某些人眼里也许只是形式而已,但别忘了有些形式还是不可缺少的。否则,要向国旗致敬干吗?只要内心爱国不就行了?警察向您敬礼干吗?反正他觉得自己心里是为人民服务就得了。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不能单从职业规范、法律法规的角度来衡量此举。换句话说,既然能把“尊师”放在心上,“起立、鞠躬”即便是形式,走上一回难道会起反作用?那故乡的云

  不必夸大“鞠躬”作用

  只要师生都能接受,我不反对大学推行这种仪式。可细看报道,却越看越觉不对头,什么“老师也找到了做老师的感觉”“感觉课堂秩序好多了”,难道鞠躬成了灵丹妙药,老师和学生服下后立即脱胎换骨?

  在教育水平发达的国家,不但大学,就是中小学教学环境都很自由宽松,学生一边上课,一边吃口香糖,教师也不干涉。学生回答问题,可以站起来,也可以坐着讲,十分随意。如果按照“鞠躬”成了灵丹妙药的思维,学生上课吃口香糖坐着回答问题,是否意味着他们从不尊师重道呢?答案不言而喻!我不反对学校尝试新规,推行特色“鞠躬”,但一推行就啥“毛病”都没了,让人觉得好像成了卖“大力丸”的。小小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