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霍英东病逝专题 > 正文

霍英东的慈善经:捐出精力时间有更多实干成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2日10:02 南方新闻网-南方周末

  本报记者 (赵蕾) 他生前最后一次捐资,是今年年初把500万港元投入广东省中医院的“邓铁涛中医药人才培养基金”。

  广东有幸成为这位商界巨贾的故里:医院、学校、桥梁、道路,都有霍英东爱心乡情的恩泽。广珠公路上的四座大桥、沟通广州市区和番禺城区的洛溪大桥,天天车潮不息,跨越百里始终与霍英东的名字相联。暨南大学、中山大学的几处建筑,绿树依傍,钢筋水泥里
嵌着“英东”二字。

  近乡情怯。霍老在离乡两千多公里外的北京乘鹤西归。而在那座城市里,更有他倾注了巨大热情的奥运梦,投入了2 亿资金的国家游泳中心,还有他人生83个年头里最后一个愿望。

  捐款总额150亿——霍英东曾谦称之为“大海里的一滴水”。同为港澳知名慈善人士的曾宪梓,认为霍老在慈善方面的作为非他所能企及。

  “他是大企业家,在慈善方面也是我的榜样。”曾宪梓将霍英东尊奉为“恩师”,因为霍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上对他的提点,也因为霍英东在为人处事方面给他以榜样,“像他那么有钱却那么低调的,确实难得。”

  在大陆人的印象中,霍英东在慈善捐赠上,都是大手笔。奥运“水立方”2个亿,出手毫不含糊;霍英东基金会以2.2 亿资金,位列胡润2006中国慈善家慈善企业排行榜第四。

  广医第一

医院呼研所重症监护室由钟南山、肖正伦等几位广州呼吸界权威一手建立,是中国最早的重症监护病房,设备极其简陋。霍英东得知此事一个礼拜后,霍氏旗下一基金会就向该重症监护病房捐赠1000万港元改善设备。一星期后, SARS爆发,该监护病房治愈了多名SARS病人,成为世界瞩目的呼吸系统疾病重症监护病房,SARS期间,霍英东又捐800万港元给广医一院呼研所。

  在富豪云集的香港,解囊相助、热心公益的慈善人士并不少见。《文汇报》社论如此评价:“在不少香港人心目中,霍英东不仅是国家领导人、香港的富豪,更是全港捐献最多的大慈善家。”

  2002年,霍英东退出澳门旅游娱乐有限公司,把所持市值约60至70亿元的股份,全数捐赠予他在澳门成立的基金会,用于澳门的公益事业。这次捐股打破香港一次性最大笔捐款的记录,轰动港澳。

  澳门旅游娱乐有限公司被外界认为是霍英东早年最精明的投资。霍英东的传记作者透露,霍英东多次跟他的一位私人顾问提到,早年跟何鸿荣合资经营赌业,没想过会发大财,霍鄙视不义之财,本打算把澳门娱乐有限公司的三分之一股份退还给何鸿荣,当时这位顾问劝止霍老,提议好好利用这笔巨款造福后人,于是有了今天的霍英东基金。

  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梁刘柔芬女士告诉本报记者,霍英东在香港的捐赠并不如在内地那么人所尽知。在港人印象中,“他就是默默做他认为正确的事”。

  相比包玉刚、邵逸夫、李嘉诚等香港慈善企业家,同为在医疗、教育等慈善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霍英东,不曾被英国女王封爵;香港回归之后,特区政府制定了自己的授勋体系。霍英东是首批12位大紫荆勋章获得者之一。

  事业有成回馈社会是慈善家们的基本取向。曾宪梓告诉本报记者,他自己是因为少年时期家境贫寒,在政府帮助下获得受教育的机会,一直感念于心,后来想尽微薄之力捐资办学以报效政府。

  和曾一样,霍英东从小家境贫寒,但生于香港、长在香港的他少年时期与大陆并无太多牵连。外界普遍认为,霍是在 20世纪50年代以爱国商人的角色发家,从此与大陆来往密切,并有红顶商人之誉。

  “霍先生就是爱国爱党。”曾宪梓对本报记者说。霍英东的密友、新华社香港分社前副社长何铭思在接受港媒采访时只说了五个字“真诚爱国者”。“他有魄力,他爱中国!”从1957年赴香港担任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至今,广东省政协原主席梁威林与霍英东交往近半个世纪。

  爱国几乎是每个稍微了解霍英东的人会给出的评价。曾宪梓坦言,这也是多数港商热心国家公益的根本动力,“总希望国家能更加富强”。

  但同为富国,霍英东不只是捐钱。从酝酿到规划,从决策到行动,他一定躬身过问,并非“财大气粗”,把钱捐出来就完事。

  为此,霍英东捐出了自己的精力、时间。他的慈善经里,有更多的实干成分。

  “霍英东教育基金会”下设一个“青年教师基金”和一个“青年教师奖”。前者主要资助青年学者出国留学,鼓励他们学成回国任教;后者奖励在教学科研上有成果的青年教师。该奖每两年评选一次,每人可获5000至20000美元。1988 年,首届“青年教师奖”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当时的国家主席杨尚昆出席了颁奖仪式。

  基金会负责人告诉记者,霍英东一直参与基金会的运作,包括评奖流程和顾问委员会人选的确定,但近年考虑到霍先生身体原因,基金会办事处没有邀请他参与具体的工作。

  当传记作者冷夏问及为何每事都要亲力亲为,霍英东说:“光是捐资不是办法,好像包玉刚,他捐1000万美元,在北京建一间饭店,饭店用他父亲的名字命名,但建得不像个样子,他家人不高兴,还向邓小平投诉。做一件事要重视效果。捐钱有什么所谓呢?”

  做事效果确是霍英东一直追求的。

  在洛桑的奥运体育馆里的捐献墙上,在众多名人之中,有“中国奥委会”,其实,实际捐赠者是霍英东,捐赠当时恰逢中国申办2000年奥运会。显然,在霍老看来,就申办结果和提升中国体育地位而言,以中国奥委会的名义捐赠更有利。

  霍英东牵头成立的“培华基金会”,取“培育精英、振兴中华”之意,培训了内地各大省市1.3万多个中高级干部,尤其是计委、经委系统的官员。

  霍英东希望自己不单是慈善家,还应该是实业家。因为他奉行“与其送人一条鱼,不如送人一张网”。霍英东式的慈善,便是投资与捐赠并举,“既能赚到钱,又能造福当地人民,而不是没完没了地捐钱。”因此,才有晚年投资南沙的浩大工程。“就是块荒地,没有爱心不会选择到那投资。”曾宪梓告诉本报记者。

  在霍英东的慈善事业里,对中国体育界的捐赠最为人乐道。曾宪梓也认为,霍英东对体育事业情有独钟。霍英东有他的解释:“我财力有限,捐献当然有所偏重。我认为体育事业特别重要,没有强壮的体魄就办不成大事业。”

  霍英东对体育的兴趣有个人的原因,他对足球、网球的热衷屡见之报端。就在冷夏的《霍英东全传》写作酝酿之时,霍英东曾向其建议,全书可以分成几本出版,读者可根据喜欢的内容选择其一阅读,比如体育就可以单独成一册。霍氏家族与体育颇有缘分,霍震霆在香港多个体育组织中任职。

  称霍英东为20世纪最突出的华人体育社会活动家并不过分。在这方面,他更是将“不只是捐钱”发挥到极致。除了为中国体育恢复国际地位、争取夏季奥运会的举办权之外,霍英东对冬季奥运会和其他不受人热捧的项目倾注同样的热情。带领国家滑雪队在冬奥会上取得自由滑雪金牌的教练陈洪彬,对霍病逝感到很难过,指霍在经济上不断支持运动员及教练,令他们得到很大鼓舞。

  有香港媒体称,霍英东多年对国家的贡献,为他带来国家领导人的地位,他1993年当选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跻身国家领导人行列,堪称港人之光。

  (实习生黄鸣、黎诚对此文有贡献)

  相关专题:霍英东病逝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