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改革风暴:民营公交的生死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2日12:22 三联生活周刊

  梁培军说,“7字头”出事后,形成了两种处理意见:一种是干脆把“7”干掉;另一种建议是确立准入规则,将它们融入城市公共交通。最终,10月14日出台的“123号文件”即《重庆市关于改革主城区公共交通汽车客运营运与管理体制的决定》选择了第二种方案。

  事实上,如果不是这次意外,原计划对民营公交的“收编”是很“温柔”的,而且一
直会延续至2010年“十一五”规划结束,一方面是为了规范公交市场,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从民营企业那里融资。按规划,到2007年,重庆市主城区300米范围内就要有一个公交车站,公交车需要增加到7740辆。2004年年底,国有独资的重庆公交集团曾公开表示,公交车辆升级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资金缺口巨大——有消息称,这一缺口在70亿元左右。

  梁培军也承认,原本的改革计划虽说也会带来痛苦,但不会“心肌梗死”,而目前的方案已经大大加码、加力。这一针对主城九区公交车辆的改革要在今年12月底完成,到时候达到“公交化”和“公司化”两大标准就可取得

公共交通特许经营权,从此完成身份认证,否则即刻出局。但对绝大多数民营公司来说,不到两个月的最后通牒,等于直接将他们宣判死亡。

  “公司化”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企业自有运营的20座以上客运车辆必须达到100辆以上”。周振刚说,目前,重庆只有所谓的民营公交的“四大金刚”——互邦、渝强、江南、东瀛4家能达到。其他公司则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补足,从481辆“7字头”的分布也可以看出,除这4家外,还有30多家小公司在分这杯羹,每家几辆车,最少的甚至只有一辆车。

  “公交化”的问题就更加错综复杂了。重庆市副市长余远牧在10月15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7字头”客车和定线车多采用承包或挂靠方式经营,运输公司松散管理,若发生事故,责任主要由车主承担。

  为什么民营公司有那么多虚假挂靠的小公司呢?某民营公司总经理对记者说,一个原因是跨区域线路的利益分配,比如说原本经营巴南区的线路,想要进入渝中区,税费问题交给谁?结果就是渝中区的某一公司挂靠过来,两家对开;另一个原因是企业资质不够,也要挂靠。而承包经营更是普遍。周振刚说,这些民营公司大多由乡镇企业而来,再加上管理水平低,还是信奉“一包就灵”——公司、承包人、驾售人员三级承包经营,一辆21万元左右的车炒到30万到38万元左右一次性承包给车主,车主再把任务包给司售人员——只收取经营利润,安全却缺乏监管。

  而这些挂靠经营、私营、承包车辆者,有的就是交警或其亲属,“官股”猖獗。在10月15日的新闻发布会上,重庆市公安局副局长张志维说,近几年,重庆市先后有16名交通民警因本人或直系亲属经营车辆被调离工作单位;在清理交警挂靠经营、私营、承包公交车辆时,有3名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的家属主动将所经营的车辆转让给他人。他说,干警今后若以任何形式参与交通运输经营活动,一律“脱衣服走人”。

  出事的“711”渝B41067的违章记录也引起广泛质疑:按规定,一次罚款200元,半年多时间164次违章该缴纳3万多块钱,若是这些罚单真的这样执行了,车主将得不偿失。周振刚指出,这辆“711”的车主肯定和交管部门达成了某种协议,这样全年的罚单就会一次性“打折”执行。某线路司机透露,线路上交警“占干股”,或要求车辆“进贡”,车在违章后就可以通过这些交警去“了单子”,即有专人出面撤销罚单或将处罚金额改小。由于重庆的交通罚款已改由银行代收,只要交警开出的罚单还没输入计算机系统,撤单或改单并不难操作。某民营公司总经理承认,一定程度上,这种做法已经成了行业的某种“潜规则”。

  准入的游戏规则一出台,几大民营公司忙着要在最后通牒前挤进“公交”的门槛。他们期待着彻底完成身份认证,毕竟,城市公交是垄断行业。他们算了一笔账:车价按21万元来算,算4年报废,每天折旧145元,驾售工资每天200元,保养55元。油料费,以沙坪坝到朝天门为例,40多公里一个往返需要天然气30元左右,每天5圈,共150元。这样,每天的各项成本合计为550元。按每圈150元计算,每天共收入750元,盈余200元,每年就是7.2万元,再除去退休工资,参与的社会义务,估计每年剩余3万元没问题。-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