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专题 > 正文

北京交管措施效果显现 1日外埠车进京数量减半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2日15:58 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北京11月2日消息(记者 黎政祥 通讯员 宋泽宇)由于北京市交管部门管控措施得力,11月1日外埠车进京减半。11月1日是中非论坛峰会期间采取管控外埠进京车辆措施的第一天,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由于近段时间北京及周边省市、地区加大了宣传和检查力度,京张、京开、京石、京沈、京津塘、京哈等高速公路和京密路等主要进出京道路交通流量较平时有较大幅度下降,平均降幅近50%,全市各条主要进京道路及办证处周边道路交通秩序良好。

  为了在中非论坛峰会期间保持良好的交通环境,相关部门决定按照“以面保点、以外保内”的方针,加强对外埠车进京的管理,以缓解北京市区交通压力,减少

交通安全隐患。为此,北京市交管部门于10月25日专门发布通告,外埠车进京予以进一步规范。

  “一是除省际长途客运车辆外,悬挂外省市号牌的机动车进京须持以下手续办理市区通行证(货车有效期不超过2天,客车有效期不超过3天):机动车驾驶证;在有效期内的检验合格标志,行驶证;2006年7月1日以前投保且在有效期内的商业三者险保险凭证或按规定粘贴交强险标志。悬挂外省市号牌的机动车办理市区通行证后,只准在五环路(含)以外道路通行,但禁止驶入机场

高速公路;8吨(含)以上货车6时至22时禁止在五环路主路通行。

  二是悬挂外省市号牌的运送鲜活农副产品的“绿色通道”车辆办理市区通行证后,准许每天23时至次日6时在五环路以内道路通行。

  三是长期市区通行证和有效期一个月的市区通行证在有效期内可继续使用,但持证车辆禁止在四环路(不含)以内道路通行。”

  中非论坛峰会期间,北京严把主要进京关口,开展环京“护城河”行动,筑起五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北京市界以外河北、天津交警设置检查站,发现手续不全、车况不合格车辆提前劝返;

  第二道防线,北京边境主要进京道路上设置的16处检查站、办证处及28个治超站;

  第三道防线,五环路以外除主要国市道、高速公路之外的其它所有进京道路,交通民警在其他次要进京通道和车马小路,确定管控路线,增设巡逻岗,加强巡逻控制,实行流动办证,发放宣传材料,严格查处外埠车辆交通违法行为。对未办理“进京证”有意绕行的不合格车辆一律予以劝返,防止带有安全隐患的车辆进入市区;

  第四道防线,以五环路为重点,沿线进京方向的主要出入口。在与进京放射线连接的六环路等可绕行道路入口设立专门岗位,提前指示车辆绕行,并发放宣传材料,在五环路主要路段、出入口严格检查进京车辆;

  第五道防线,五环以内的城区道路,增派警力,加强路面巡逻、管控力度,重点对在规定时间内允许进入的外埠进京车辆、长途客运车辆等加强管理,同时,严格检查,防止挪用、伪造和使用过期证件。

  为把住进京关口,昨天,管辖各进京要道的延庆、大兴、密云、朝阳、昌平、通州、延庆等区县公安交管部门的主要领导纷纷在办证处、检查站第一线带班,现场指挥。为确保管控工作顺利实施,各郊区边境办证处均采取了设置宣传诱导标志、渠化设施等保障措施:房山、通州、朝阳三个交通支队分别在京石高速公路窦店服务区、京哈高速公路白庙办证处、京津塘高速公路大羊坊收费站、京沈高速公路白鹿收费站,码放椎桶等隔离设施,渠化出待检车道,将主路进京车辆全部引导至办证处内接受检查和办证;大兴交通支队在京开高速公路西红门主收费站外1公里处采用隔离护栏设置了劝返掉头专用车道,防止安全隐患车辆进入市区。

  从昨天零时开始,北京全市16个进京办证处、检查站民警实行24小时昼夜职守,对所有外埠进京车辆逐一进行检查和办证。据了解,与北京毗邻的河北周边交警部门也在积极配合,大力协助本市严格管控外埠进京车辆,河北高速六支队在京张高速公路宣化、沙城出口设立分流岗,对大部分货车提前进行分流疏导,并在高速公路入口设立卡口岗,禁止不符合规定载重货车驶入高速公路;滦平县交警部门派出警力近30名,提前检查劝返不合格进京车辆,极大地减轻了我市边境进京办证处、检查站交通压力。

  从昨天起至中非论坛峰会结束,北京市交管局组成若干检查组,每天分赴各远郊边境办证处、检查站和主要进京路线,及时了解掌握一手情况信息,加强现场检查指导,及时发现协调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据统计,昨天零时起至17时,各进京办证处共检查外省市进京车辆37181辆,对7431辆不合格车进行了劝返。

  相关专题: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