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黄河出现断流河床萎缩等危机 承载能力达极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2日16:35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1月2日电 题:为了母亲河的健康

  ——关于黄河的对话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今年是“人民治黄60周年”,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李国英,喜忧参半,心情复杂。喜的是,“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的黄河,创造了60年岁岁安澜的历史奇迹。忧的是,黄河出现河道断流、河床萎缩、污染加重的生态危机,承载能力已达极限。

  作为一条泱泱大河,黄河干流曾经是咆哮万里、奔流激射的雄浑景象。为了养育中华民族,黄河已承载了很多很多,她尽了最大的力。如果说过去治黄的首要目标是防洪水、防决口,那么今天,“维持黄河健康生命”已成为科学治黄、依法治黄、和谐治黄的新目标。

  古今黄河的对话:害河?福河?

  [旁白]毛泽东主席生前遗憾不多,但没有走一走黄河是一个遗憾。不过,毛主席那句“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名言,引领着中国人民创造出治黄60年岁岁安澜的奇迹,这与历史上黄河决口1593次、改道26次的“灾难记忆”形成鲜明对比。

  曾七次被淹没的古都开封,地下形成了“城叠城”的世界奇观。开封屡次被洪水淹没,最严重的一次死亡人数达35万之多!开封浓缩了古今黄河变迁的历史,一唱三叹的黄河文明在这里写下最鲜明的一笔。

  黄河流域是我国农耕文明的发源地,有人说黄河文明是一种“落后的文明”;但至北宋时,得黄河之利的开封,已成为“人口上百万、富甲天下”的国际大都会。河南大学教授李润田说,开封几度因河而废,因河而兴,它体现的不是愚昧文化,而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创造精神。

  悬在开封人心头的“决口”之剑是如何被摘除的?开封黄河河务局总工程师孟昭岭说,为确保“任何情况下不决口”,开封段近88公里的黄河堤防,先后清除了历史形成的大小隐患3.4万余处,同时黄河大堤被加宽到100米,建成集“防洪保障线、抢险交通线、生态景观线”于一体的坚固堤防,加之中游小浪底水库的调控,使黄河开封段抵御洪水的能力由60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

  60年安澜无恙的黄河,已经不再是“雷霆一怒、赤地千里”的“害河”。她变成了一位慈祥的母亲,用有限的乳汁喂养着沿黄人民,成为国人心目中的“福河”。

  作为我国唯一穿越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大河,目前黄河以占全国2.2%的天然径流量,滋养着全国12%的人口,灌溉着全国15%的耕地,还为沿岸400多座城镇提供用水。黄河的水电资源蕴藏量居全国第二位,新中国成立以前,黄河干流上没有一座大坝,而今已建成18座水利枢纽,发电总装机容量1000多万千瓦。

  祖祖辈辈生活在黄河柳园口的农民王明说:“黄河就是俺的娘亲。过去大堤上到处是庙,可老百姓年年敬神年年被淹。如今汛期天天有人报水情,心里头稳着呢!村民有钱不再敬河神,而是盖新房、通公交车。”

  断流前后的对话:归去来兮,黄河刀鱼!

  [旁白]也许我们的祖辈永远想不到,黄河近20年来竟会频繁断流。情况最严重的1997年,全年断流时间高达226天,断流河段一度延至河南开封,山东境内黄河全线干涸。被称作“中华民族摇篮”的大河,5000年来一直桀骜不驯的大河,就这样叹息一声蜷缩进了内陆。老百姓甚至把绿豆种到了河道里,“风动飞沙扬,十种九不收”的局面,在黄河河道里再次上演!

  黄河刀鱼为黄河口独有,堪称“黄河标本”,它的生存状态就是黄河生态系统的“晴雨表”。黄河河口水文局专家高振斌说,这种鱼河里生,海里长,大部分时间生长在入海口。“其他的鱼放到锅里煎时都要放油,唯有黄河刀鱼不用,它鱼鳞上的油就足够了!”

  但河口断流后,黄河刀鱼消失了。一起消失的还有许多洄游鱼类、浮游生物。不仅如此,断流还使两岸土地迅速盐碱化,优质的“黄河大米”产量锐减。黄河三角洲的利津镇大马村农民叹息说:“黄河水没了,我们的生活就不行了。”垦利镇南十字井村农民说,黄河断流后,全村只有一个地方能挖出甜水,每天只出10多担水。村民胡明秀感叹:“喝不上水比生活困难更厉害。”

  黄河三角洲有许多植物耐盐碱,但上世纪90年代,黄河三角洲数万亩耐盐碱的柽柳林因淡水断流、海水倒灌浸泡而死,三角洲里还有8万亩刺槐林干梢,接近枯死。

  黄河三角洲是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黄河泥沙在这里“填海造陆”。上世纪80年代前,黄河下游水急沙多,每年送入河口10多亿吨泥沙,三角洲面积持续扩展。但近20年来,黄河来水骤减,海水蚀退陆地,黄河三角洲不仅停止扩展而且出现萎缩,1997年断流最严重的一年,三角洲萎缩了七八千亩!

  转机发生在1999年,国家开始对黄河水量统一调度。自此,黄河连续7年没断流。正是坚持了人与自然和谐的治水理念,合理配置水资源,强制关闭一批过度引水的引黄闸,才保存了黄河生态的血脉,唤醒了一度沉睡的黄河!

  在黄河入海口,从南岸湿地归来的利津河务局干部盖鹏程说,连续5次调水调沙,此前干涸的河道形成漫滩,两岸芦苇重新长了起来,在深秋季节再现美丽的“芦花飞雪”。河道鱼虾也多了起来,三角洲面积稳定下来,数百种珍贵的鸟儿正飞回安居。

  “一度绝迹的黄河刀鱼又零星出现。”盖鹏程说,“尽管还难得一见,但黄河刀鱼的再现,正是黄河生态开始改善的一个信号”。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