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非洲之夜--非洲五国艺术团访华演出上演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2日21:27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11月2日电(记者 邬焕庆)悠扬舒缓的阿拉伯琴声,激昂明快的南非鼓点,奔放灵动的部落舞蹈,色彩斑斓、古朴奇异的装饰,充满原始美的阳刚呐喊……近一段时间以来,北京的舞台被一出出充满异域风情的歌舞所浸染,而首都的观众在一次次热烈的喝彩中品味着对非洲心灵上的亲昵。 作为即将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配合活动,由文化部主办的“非洲之夜--非
这最纯美的交会,起始于郑和当年破浪而至的风帆,更随着1956年后中国和非洲崭新的关系史载歌载舞、欢快吉祥地流淌了50年,日久弥美,春和景明。 歌舞,让非洲走进了中国人的心灵 一群舞者,尽现阳刚之美,动作雄劲粗犷,激情狂野奔腾,如撒哈拉的黄沙、乞力马扎罗的白雪;铿锵的舞步间,生命的原欲和律动,像瀑布一样倾泻…… 这是中国东方歌舞团演出的非洲舞蹈《达姆、达姆》给人的艺术冲击。这个舞蹈去年年底在第三届北京国际舞蹈演出季的精华节目《东方之珠》中倾情演出,在首都观众中引起了轰动。 而这并不是中国东方歌舞团第一次排练、演出非洲舞蹈。 自1962年1月13日在周恩来总理直接倡导和关怀下成立时起,“把外国健康优秀的歌舞艺术介绍给中国人民”就是东方歌舞团不变的宗旨,而和非洲的紧密联系更使得她一开始就浸染了一股浓浓的非洲情结。40多年来,绚丽多姿、瑰丽奇异的非洲音乐、舞蹈,通过东方歌舞团艺术家们科学的艺术再创造和艺术家的精湛演技,展示出特有的神韵和风采,让中国人从此深深地被非洲艺术所打动,非洲是如此亲切地走进了中国人的心灵,一扇明亮的中非文化艺术交流之窗也从此豁然打开。 在东方歌舞团的传播和展示中,非洲歌舞艺术渐渐为中国人民所熟知,而诸多非洲艺术团频频来访,更是一次次地将其充满生命力的表演展现在观众面前。 而这只不过是个宏大交流的缩影。据不完全统计,半个世纪以来,在中非双方共同努力下,中非文化交流获得长足发展。截至2005年,中国与非洲国家签订文化协定65个,文化协定执行计划150多个。中国先后派遣50多个政府文化代表团访问非洲,同时邀请和接待160多个非洲国家政府文化代表团访华。此外,中国还派出170多个表演艺术团组赴非洲国家演出,邀请接待100多个非洲艺术团组来华演出,并且在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文物、博物馆以及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进行广泛交流与合作。 正是通过一曲曲动人的歌舞,中国和非洲,超越了地理上的距离,相互认知、认同。 心灵,因文化的交流而完美交会 50年来,中国和非洲从没有间断的文化交流,在一代代人身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更使得中国和非洲的艺术家、普通百姓在文化碰撞出的火花中产生了心灵的完美交会。 在东方歌舞团国家一级编导李雅媛看来,非洲的舞、非洲的鼓,就是实实在在地贯穿她艺术生命的精灵:“40多年前我刚一入团,便随访华的几内亚佐利巴歌舞团学习非洲舞蹈,我被那激情似火的非洲舞蹈所折服,因为它来自舞者的心灵。自此,我开始了非洲舞蹈的研习,频繁地出访非洲、教授舞蹈、留学考察,并应邀创作、导演大型群众文艺活动。”李雅媛在一篇自述文章中说,“从此我走进了非洲舞蹈世界,在这块炽热的土地上得到了心灵上的感悟,并注入给我创作的灵感,使我创作了许多作品,被人们所欢迎和喜爱。非洲舞蹈是人类文明社会的精神财富和资源,它带给人们以震撼和美的享受。” 歌唱家朱明瑛曾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埃及的舞台上演唱当地歌曲《百斯布撒》,当时出现台上台下同唱一首歌的感人场面,埃及观众给予的三十二次掌声让她至今难忘。 而在非洲一方,2000年至2001年刚果(布)留学生姆文达卡在中央音乐学院留学期间,曾教音乐学院的学生打非洲鼓、跳非洲舞。2004年非洲八国歌舞团来中国表演,刚果艺术学院的音乐家来中央音乐学院介绍刚果歌舞,同年美籍尼日利亚音乐家尤巴教授来中央音乐学院讲学,受到欢迎。非洲音乐、舞蹈在中国的影响愈来愈大,中国人中爱好、学习非洲歌舞的人越来越多…… 文化部外联局局长助理于芃日前说,近年来,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中国政府为进一步加强中非文化关系,增加了对中非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投入,非洲各国对进一步加强中非文化关系也给予了积极的推动和支持,这使双方的文化交往在数量、规模和形式上都有新的突破。而中非文化官员和文化艺术专业人士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通过官方或其他渠道开展的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数量比以往有较大增加。 很多时事观察家都指出,一系列中非文化交流活动的成功举办对加强中国人民与非洲各国人民之间的心灵沟通、巩固和发展中非友谊和友好合作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交会,在平等互助、相互欣赏中升华 在北京繁华的王府井大街,有一家不大却特色明显的小店。进入小店,店里各种非洲的艺术品琳琅满目,错落有致。店主人介绍说,这家小店自开业到现在已经有五年多了,主要经营一些来自坦桑尼亚、肯尼亚、赞比亚、乌干达等非洲国家的木雕、石雕以及其他一些手工艺品。 虽然由于其本身价值,再加上手工艺品运送成本高昂,小店里的每件东西都卖价不菲,但自开业以来,这个经营非洲文化商品的小店一直生意不错。店主人说,这主要是现在很多中国人都因为越来越了解非洲而真心欣赏、喜欢上了非洲和非洲独特的艺术。 事实上,近年来,随着中国和非洲经济贸易往来的日益密切,文化交流在规模、形式和数量上也都取得了新的突破,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正是中非在新世纪合作的重要内容。 进入新世纪,中非文化交流异常活跃。继2002年在埃及举办的“中国文化周”活动之后,2003年12月文化部派遣杂技、歌舞和民乐小组到非洲东部地区巡回演出,受到埃塞俄比亚、肯尼亚、津巴布韦、赞比亚、坦桑尼亚等国民众热烈欢迎。2004年5月,以非洲为主宾洲的“相约北京”活动在华举行,同年7月至8月,“中华文化非洲行”活动在南非、赞比亚、刚果(布)、尼日利亚、加纳、马里等11个国家进行数十场演出,在中非文化交流史上书写了新的篇章。今年2月,文化部派遣上海艺术团赴毛里求斯等非洲岛国访演;“感知中国,南非行”活动11月1日已在南非拉开序幕。 这一切完美的交会,在弥漫着相互信任、欣赏和帮助的祥和气氛中不断深化和升华。 近年来中国加大了对非洲国家文化援助的力度,增加了对非洲艺术人才培训费用,一批政府间文化交流项目得以实施。中国在贝宁、毛里求斯、埃及建立了文化中心,长期开展丰富多彩的传播中国文化的活动。中国还在非洲6个国家建立了孔子学院,从事对非洲汉语教学和传播中国文化的工作。 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常务理事张小兰指出,文化交流是心灵的对话、感情的沟通和友谊的纽带,国家与国家之间开展文化交流无疑有助于增进相互了解和促进互利合作。在推动中非传统友好合作、建立21世纪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过程中,中非文化交流与合作和双方的政治和经贸关系共同发展,为不断加深中国与非洲国家和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增进彼此的团结与合作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关专题: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