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四川民工照顾重庆老太演绎七年母子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3日01:50 重庆晚报

  

四川民工照顾重庆老太演绎七年母子情

  阳光正好,来,梳梳头

  故事导读

  四川来渝打工的周光英、何基明夫妇,照顾孤寡老人罗晓雯7年,不收分文报酬。

  邻居说:88岁的罗老太真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有周光英夫妇这对“孝顺儿女”,她晚年不愁了。

  周光英的老乡说:从没见过周光英这样“傻”的一对“棒棒”。孩子上学正为钱犯愁,“靠劳动挣的钱”咋就不要呢?

  正读大学的儿子说:家里虽暂时困难,但照顾老人是应该做的,他支持爸爸妈妈。

  常被知情人当“闲话”摆谈的周、罗两家非血缘的故事,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梳头、买菜、洗澡

  夫妇俩一边打工抚养儿女,一边继续照顾罗婆婆

  昨上午8时,42岁的周光英比往常出门晚了1小时。早晨,她正读大学四年级的儿子何中波从内江师范学院打来电话说,明年全国研究生考试报名已经开始,他想报考重庆大学,报名费要300多元。“我听得出来,儿子说话吞吞吐吐,是怕我和他爸为钱着急。”周光英夫妇有一双儿女,儿子大学即将毕业;18岁的女儿在老家读高中,明年考大学。

  周光英出了租住在渝中区七星岗地母亭附近的家门,一路疾走。10多分钟后,她推开七星岗和平路290号8楼2号的防盗门———门没锁。7年来,罗晓雯家的门都是这个时段等她来。

  这天天气出奇地好:阳光透过明亮的窗户,温暖地照在写字台边,88岁的罗晓雯满头银发上多了些金色。“今天太阳好,来,我先给您梳梳头。回头我买了菜,中午给您洗个澡。昨天就用热毛巾擦了一下身体,今天好好洗洗。”罗晓雯爱怜地看着这位7年如一日照顾她的女子,眼睛湿润了。

  周光英是四川岳池县农民,小学没读完就辍学务农,后嫁给比她大5岁的邻村村民何基明。10多年前,何基明到重庆打工,在一次搬家中,认识了孤寡老人罗晓雯。何基明经常帮罗婆婆买菜,一来二往,罗婆婆喜爱这位热情的年轻人。7年前,周光英随丈夫来到重庆。丈夫替一家企业搬运货物,周光英帮别人做些家务。这对年轻夫妇一边打工抚养儿女,一边继续义务照顾罗晓雯。夫妇俩俨然成了罗婆婆的子女。

  七年不收分文

  “我这老婆子真是上辈子修来的福,遇到这样的好心人。”

  周光英夫妇在渝打工,生活并不富裕。两口子起早贪黑,平均月收入仅千余元。扣除每月150元房租,剩下的还要负担儿女的生活和学费。

  罗晓雯退休费每月800元,有套2居室福利房。罗婆婆身体不好,也没多余积蓄。

  今年10月下旬,正在家看报的罗婆婆突感身体不适。当时,周光英正为别人家做家政。“中午,我照例打电话到罗家,才知道情况。我赶到,老人已动不了了。”那次生病,罗婆婆手指和肩膀关节都出了问题。

  一人照顾不过来,周光英就打电话让丈夫来帮忙。“送老人到医院就诊、拿药,楼上楼下跑。安顿好老人,夫妇俩才感觉到饿得受不了。”罗婆婆对他们的照顾很感激。

  罗婆婆怕住院花钱,周夫妇往返医院也不方便,就拿了些药回家调理。

  “一连七八天,小周不仅喂我饭,几乎包揽了全部家务……我这老婆子真是上辈子修来的福,遇到这样的好心人。”近几年,随年龄增长,罗婆婆常生病卧床。每次罗婆婆生病,周光英总是24小时守候,端屎倒尿毫不含糊。

  有时,周光英心头也不免掠过一些惆怅:两个孩子每月几百元的生活费还没有着落。她照顾老人就不能出去做工,家庭重担都落到丈夫何基明一人身上。

  “照顾老人是应该的。至于为什么不收老人的报酬,是感觉她退休金本来就不多,仅看病花费就不小。”何基明说,即使生活很窘迫,他也不曾抱怨妻子义务照顾老人,更多时候,他还帮助妻子照顾老人。

  周光英告诉记者,她和丈夫已经把罗婆婆当成了自己的母亲。“哪有儿女服侍妈还要妈开工资的?”

  教夫妇学英语

  罗婆婆当起夫妻俩的语言老师,先教标准的重庆话,然后是普通话

  罗晓雯1918年生于广东,1岁多时母亲去世,她随父辗转四川成都、重庆,1948年嫁给在渝的一名银行旧职员。她一生无子女,老伴1996年去世后,罗婆婆无依无靠。罗婆婆年轻时曾上过中专,后在幼儿园当老师,每天坚持阅读报刊,思想比较前卫。几年前,她上老年大学时迷上了英语,曾写信给奥组委要求2008年到北京当义工。

  罗晓雯献爱心的事儿,曾经在北京、东北等地引起轰动。

  2001年9月中旬某天,退休在家的罗晓雯在中央电视台《夕阳红》节目上看到,葫芦岛市救死扶伤联合会会长李树文从小孤苦,后来事业有成,积极推动当地救死扶伤等社会公益活动。他的事迹感动了同样出身寒微的罗晓雯。

  于是,罗晓雯给中央电视台有关部门打电话找到了李树文。她决定拿出自己积蓄大半生的1.3万元,资助李树文的救死扶伤事业。李树文深受感动邀请罗婆婆到北京,参加“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组织的社会各界促进中国公益事业发展研究会。在北京,年过半百的李树文见到这位来自重庆的老人,激动得当场跪在老人面前连声喊“妈妈”。

  罗婆婆也是个热心人。记者几天的采访中,从很多邻居口中得知,老人很有爱心,乐于助人。“罗婆婆能遇到小周夫妇,也是她多年行善的回报。”一位在罗婆婆家附近修鞋的老人说。

  “小周是个细心人,每次从老家回来,都带点新鲜土特产。乡下人种地不容易。我就给她点钱,她说啥都不要。”多年来,周光英对罗婆婆的照顾,罗婆婆看在眼里,记在心头。

  之前,周光英夫妇带有浓重的地方口音,时常闹些笑话。为了让她更好地融入重庆都市生活,罗婆婆当起了他们的“语言老师”。

  罗婆婆先从“标准重庆话”教起,然后是普通话。“每次打电话,她都在电话里纠正我的发音,很管用。”周光英夫妇现在说一口地道的重庆话,全靠罗婆婆精心调教。

  现在,周婆婆家有个专用小黑板,上面常变换简单的英语单词和短句,她已经开始教夫妇俩英语了。夫妇中周光英成绩较好,能用“渝普”应对记者采访。但谈起英语,周光英还是有些不好意思。“我这人笨,学了半年,20多个英语字母才刚认全!”周光英在记者面前露出羞涩的笑。

  儿女的榜样

  “我们从父母身上看到自己的未来。经济状况要改变,但孝心不会变。”

  周光英的儿子何中波读书很争气。高中毕业后,何中波没费什么力气就考上了内江师范学院数学系本科。中波在学校十分节俭。他利用业余时间做家教,以尽量减轻父母的负担。

  何中波兄妹也将罗婆婆当成亲人。

  每到寒暑假,兄妹俩都到重庆看望父母,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儿。

  “两个孩子都很懂事,我喜欢他们。平时小周做完饭就走,不在我家吃饭,但每次孩子来我家,我都叫小周多买点菜,做点好吃的一起吃,孩子正长身体,营养亏不得。”出于对周光英夫妇照顾自己的感谢之情,罗婆婆有时也偷偷给孩子点零花钱。“这可千万不能让周光英知道,她知道坚决不会收。”罗婆婆告诉记者。

  纸包不住火。

  中波上大一时,一次暑假来重庆,就缠着妈妈要钱上网。周光英一听火冒三丈:她在罗家常听老人读报,自己也能认些字,看到报纸上说青少年沉溺网络的事太多了。

  后来,还是罗婆婆了解到其中的原委:中波读大学,需要了解更多的信息,上网不是打游戏,是找资料,在网上读书比买书划得着。

  原来,罗婆婆背着周光英夫妇给了中波兄妹每月每人50元钱。“孩子不小心说漏了嘴,小周才知道这事。她早知道,孩子是不敢要的。”罗婆婆说,“中波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这与他的家教有关。”

  “我一定要考上研究生,找份自己喜欢的工作,报答父母。我父母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我们不能走他们的老路!”如今,何中波正集中精力备战考研,但那笔对他家来说很大的学费怎么办呢?“妹妹说,如果实在不行,她就不考大学了,全力支持哥哥读研究生。”周光英说,经济负担重,不会影响她照顾老人的,但想到女儿的未来,她还是很迷茫。

  就图个心安

  “2008年,我们全家带上老人一起去北京看奥运会。”

  很多认识周光英的人都说,周光英义务照顾罗婆婆,有“传统”。周光英在农村长大,父亲早逝,母亲再嫁。母亲去世后,年迈的继父无人照顾,周光英就主动承担照顾继父。“现在很多人功利心强,别说照顾继父,就是自己亲生父母能好好孝敬就已经很不错了。小周照顾继父真是无微不至,是个难得的好媳妇!”

  逢年过节,周光英夫妇都会回老家与继父一起团聚。他们把罗婆婆常用的东西准备好,才放心回家,临走前,不忘再三叮咛罗婆婆注意关煤气灶和水龙头。即使在家里,也常常不惜长途话费,向她报平安。

  “照顾老人,就图个心安。”周光英夫妇表示,只要在重庆生活,他们会一直义务照顾罗婆婆。“2008年,那年老人家正好90岁。如果条件允许,我们全家带上她一起去北京看奥运会。”周光英憧憬着未来。这位淳朴的大嫂说这番话时,笑得很灿烂。

  本报记者 袁尚武 文/图网络编辑:甘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