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聆听“非典型性”贝多芬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3日03:43 青岛新闻网-青岛日报

  曾受邀担纲德国众多顶级交响乐团指挥的著名德国指挥家克里斯蒂安·爱博沃尔德昨日抵达青岛,对这个陌生国度的陌生城市首次进行为期三天的音乐探索。由一名在欧洲享有盛誉的地道的德国指挥家担纲青岛交响乐团纪念德国作曲家贝多芬专场音乐会的指挥,对于年轻的青岛交响乐团以及岛城所有的古典音乐爱好者而言,都将具有特殊的价值与意义。

  诠释第三个“莱奥诺拉”

  身为柏林“汉斯·艾斯勒”音乐学院教授的克里斯蒂安,依旧十分乐意耐心履行教师的职责而不惜花费相当大的气力向记者们解读了此次合作演出的“贝式”曲目,“实际上这次我们所选择的并不能代表那个大家所熟悉的,已经形成自己典型风格的贝多芬,而是属于他早期的作品,这些作品更容易让我们联想到莫扎特或是海顿,无论是莱奥诺拉序曲还是他的第二交响曲都是如此。”

  据说贝多芬的《莱奥诺拉序曲》一共写了四遍,这部贝多芬唯一的歌剧《费德里奥》首演时并不成功,也许贝多芬的确塑造了他心目中绝无仅有的最佳情侣费德里奥与莱奥诺拉,但是歌剧本身的价值却似乎并不为时人认可,所以贝多芬后来进行了修改。不过这三次修改中,最成功的还要属第三号,更多的人喜欢这部作为歌剧序曲而言略显庞大的“莱奥诺拉”,可它依然是四个版本中最受宠的一个,现在,人们更愿意在把第四版作为真正的歌剧序曲演奏的同时,在第二幕和第三幕之间加入更加经典著名的第三个“莱奥诺拉”作为间奏。

  这次德国人克里斯蒂安就将与青岛交响乐团合作演奏这个体态较为丰满的“莱奥诺拉”,那位在法国革命的大背景下勇敢成功地将情人费德里奥救出牢狱的英雄与爱人。

  很令人欣慰,在生命的后期略显暴躁焦虑的贝多芬也曾经带给我们这样令人悲喜交集但最终大团圆结局的浪漫戏剧。

  西方音乐传统的未来在中国

  对于记者所言德国和奥地利是否可以看作是西方古典音乐传统的重心时,克里斯蒂安教授并不认同,他表示,也许最初有一个时期,因为有贝多芬、莫扎特和海顿等著名作曲家的出现,德国古典音乐的确盛极一时,但是在随后的30至50年,由于德彪西等音乐家的出现,法国取代了德国成为重镇,当然,之前还有意大利,之后又有俄罗斯,古典音乐的中心始终都在变动中,并没有停留在一处。克里斯蒂安认为,也许,不久的将来,这一中心将会移至中国。他告诉记者,虽然中国并没有这方面的传统积淀,但是他却十分认同数十年前中国学习俄罗斯音乐文化传统的做法。

  在克里斯蒂安教授看来,中国学习音乐的年轻人都拥有天生超群的禀赋,比如郎朗,当然还有他唯一的一名中国学生,据说,正是因为有这名中国上海学生的介入,克里斯蒂安教授的首次中国音乐旅程才得以成行。这也使他更加坚信,十几年之后的中国绝不仅仅会只有一个郎朗。

  不愿用指挥棒指挥

  与法国著名指挥家皮埃尔·布莱兹认为手指能传递更多细腻信息而不用指挥棒指挥的理由不同,德国指挥家克里斯蒂安不愿用指挥棒的理由其实很简单——用指挥棒指挥似乎包含了更多的技术内容含量而非艺术上的考量。但在这位德国指挥家看来,指挥棒的有无更多还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表现,所以尽管不愿用指挥棒指挥,青岛观众还将看到11月4日晚上使用多余的指挥棒的克里斯蒂安和他的贝多芬。

  本报记者 李 魏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