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将百姓冷暖挂心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3日03:43 青岛新闻网-青岛日报

  

将百姓冷暖挂心头
走在胶南的大街小巷,四处都弥漫着一种幸福的味道: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贫有所济……日渐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让市民们心里有了底,焦虑感随之渐行渐远……

  “穷年忧黎园,叹息肠内热”是诗人杜甫一生关心百姓疾苦的真实写照。胶南市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也有一部分人为此付出了代价。决策者们深知,“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要在于察其疾苦”,他们始终如杜甫般将百姓冷暖挂在心头,举全市
之力加快构筑完善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让他们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

  病有所医

  “有啥也别有病”是平民老百姓最大的心愿,生病对贫困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因此,构建和谐社会,提高农民健康水平无疑是题中应有之义。

  为此,2003年,胶南市财政拿出2000多万元,全面建立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今年7月又对其作了重大调整,将镇级医院住院报销封顶线提高到3万元;让参合农民自主择医;药品品种报销范围增加到669种;还增加了住院分娩报销;出院实施就地结报;降低药品价格30%以上,全年将为民节省上千万元医疗费。

  同时,该市财政安排4000万元资金建设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对全市医疗资源进行了大洗牌,“小病在村、一般疾病在镇、大病不出市”的就医格局有望在3-5年内形成。

  目前,该市农民参合率达95%,累计报销医药费用4037万元,受益人口213万人次。实施农村大病医疗救助115人次,救助金额60.9万元。

  老有所养

  吹拉弹唱、笑声朗朗,藏南镇敬老院里总能飞出令人羡慕的声音。老人尹相太说:“在这里吃穿不愁,政府照顾得也挺好,经常过来问寒问暖,我们心里都热乎乎的。”

  2003年,胶南市依托市、镇两级敬老院,按照每人每年5000元的标准对部分建国前无子女老党员实行了集中供养。今年,为实现全市2872名建国前老党员集中供养,市财政又拨出750万元,动工兴建老党员之家,内设医务室、多功能厅、门球场等,让老人们舒舒服服地在里面颐养天年。

  今年又频频出招,使五保供养的老人很可心。每人每月有90元最低生活保障金,集中供养的每年还增发920元生活补助;市财政拨款让其参加新农合,大病医疗救助还不受病种限制;市财政又投资700万元新建了7处镇中心敬老院,新增床位600多张,初步实现了农村五保供养的规范化运作。

  同时,胶南今年还出资16404万元建立了被征地农民和成建制转非村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统一发放了养老金卡,让17个成建制转非村和91个失地村的近12万居民享受到了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待遇。

  贫有所济

  听说农村低保标准又提高了,珠海办祝家庄的刘文进赶紧拿着存折去了信用社。

  今年,胶南市财政拨款432万元,把农村低保标准由年人均820元提高到了1080元;而且实行现金差额救助、社会化按月发放;农村低保范围也由10928人扩大到了12545人;同时增发五保对象、残疾人、独生女等专项生活补助金;还筹措资金200余万元,对城市临时困难家庭、城乡孤儿等十类家庭或弱势群体给予救助。城乡低保金和分类救助金通过邮政快车直达低保户手中,今年1—9月,共发放城乡低保金645.17万元,发放各类专项救助资金208.7万元。

  “终于能住上干爽明亮的大房子了。”从年久失修的危房中搬进新居的王台镇东漕文村的宋连香禁不住感慨万千。像宋连香这样受益于贫困残疾人安居工程的残疾人还有很多。今年以来,胶南市投资137万多元为95户残疾人翻盖了新房子,并为15名贫困残疾人修缮了现有房屋。据了解,残疾人安居工程将持续到2008年,届时,全市700余户贫困残疾人都将住上宽敞明亮的新房子,真正实现“居者有其屋”。

  如今,“厚德慈济、爱心飞扬”的慈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今年的“慈善一日捐”中,胶南社会各界踊跃捐款665万元,5家企业设立了慈善冠名基金3750万元。在上半年投入370多万元进行慈善救助的基础上,又实施了慈善特困户救助、助学、爱心复明等救助项目,一笔笔饱蘸着浓情的善款,逐渐挥去了笼罩在贫弱者头顶上的阴霾,让阳光照亮了新的生活。

  连 刚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