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骗子“杀熟”电话蒙走4000元最近网络诈骗又出新花招,骗子先在同学录上偷出信息,再伺机行骗,市民要警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3日05:50 北方晨报

  本报讯 实习生 洪偲瑾 记者马琳报道 “同学”盖州有难,鞍山的李先生自是慷慨解囊,鼎力相助。可李先生却万万没有想到此时同学正在上海的家中。

  而李先生称,他的个人资料仅登录在网上的同学录中,骗子极有可能是从同学录中盗取了他的个人资料。

  “女同学”设“车祸骗局”

  前日上午,家住铁东钢城街道的李先生接到在上海工作的一位“女同学”电话,说她到沈阳出差,想利用这次机会到鞍山与大学同学聚一聚,结果在路过盖州时发生车祸把人撞伤,急需一万元。可身上现金才几百元,银行卡里也只有六千多元,还差四千元。“女同学”说想向李先生借四千元,并把她的银行卡号告诉李先生。

  李先生也没多想,就按照“女同学”提供的银行卡号把四千元打到了她的卡上。

  等到下午再打“女同学”手机询问事故处理的情况时,他发现这位“女同学”已关机。这时候,李先生才开始怀疑,忙打电话到上海联系上真正的同学,这才发现上当受骗了。

  行骗翻新手段专门“杀熟”

  

  那么,骗子为何对李先生的情况知道得如此详细?祸端就是网上“同学录”的“通讯录”。

  据李先生称,他惟一公开自己的个人资料方式就是在自己的大学同学录的网站上。在国内某知名同学录网站上,记者见到了李先生的同学录,记者只是简单地注册了一下,便看到了李先生60多个同学的全部个人资料。

  在国内另一家知名的同学录网站记者试图进入同学录看到个人资料则吃到“闭门羹”,该网站提供了很好的保护措施,当有人以访客身份进入时,仅能看到该同学录里的留言和一些照片,个人资料完全屏蔽,要想看到私人信息,必须要经过该同学录管理员的同意。

  据接警的钢城派出所民警分析,骗子采取这种手段骗取钱物,是一种典型的“杀熟”现象,骗子利用的是同学间重视友情的特点。诈骗分子从网上“同学录”里查到相关信息,通过聊天记录找出和其他同学联系较少的“同学”(一般都是女同学),然后冒充这名“女同学”给其他同学打电话。从接到电话开始,受骗者已经陷入了诈骗分子精心布下的骗局之中。

  律师称网站管理有漏洞

  “网上个人信息泄密,是一种严重的个人隐私权遭到侵犯的行为。”辽宁钢城正大律师事务所陈峰律师告诉记者,“像李先生这种情况,网站负有管理不当的责任,如果该网站能够提供安全的保护措施,就不会存在个人资料被盗取的漏洞。”

  陈律师提醒,要想避免受骗,“防”字为先。人们在上网时尽量不要过多地透露诸如家庭住址、电话号码、财务情况等个人信息,以防被有不良企图的人利用。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