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洞庭鄱阳齐喊“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3日09:01 解放日报

  长江流域最重要的两个天然调蓄湖泊,如今几乎同时遭遇“干渴”——— 被称为“长江之肾”的洞庭湖,水位创30多年来历史同期最低;与此同时, 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目前也持续着50多年以来的历史同期最低水位。

  长江怎么了?

  阳光下的裂缝

  11月2日中午,洞庭湖上,无数条拳头般粗细的裂缝在秋天的阳光下触目惊心。还未入冬,一幕多年罕见的枯水景象就在洞庭湖显现:水位持续下降、湖区大面积干涸。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蒋勇说:“很多片湖心全见底了,望不到边啊。”

  9月份以来,湖南省洞庭湖区经历了一场30多年来最严重的干旱,洞庭湖水位骤降至30多年来历史同期最低点。蒋勇告诉记者,在洞庭湖三大保护区的核心区内,现在已经很难见到完整的水域,除了在东洞庭湖的大西湖和南洞庭湖的莲花坳还有部分水面外,许多地方“如同一片干裂的荒漠和戈壁”,湖底留下了深深浅浅的车轮痕迹。

  “没有水、没有鱼,也没有鸟,”世界自然基金会长沙办公室项目官员韦宝玉感慨。9月26日,在西洞庭湖核心区的杨幺水寨,韦宝玉曾一次性观测到2000多只鹭鸟,然而,不到10天,他再度来到这里,天空已空空荡荡,鹭鸟不见踪影,仅有的一点水面也全部干涸。

  昨天,岳阳市水务局的官员说,这种态势仍在持续。事实上,洞庭湖历年的最低水位一般出现在1、2月份,因此随后几个月水位仍有继续下降的可能。

  同样饥渴的还有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鄱阳湖星子水文站包站长说,8月27日,该站测得水位为10.62米;9月30日,水位下降到9.46米;均为该站有资料记载52年以来的历史同期最低水位。10月31日,水位虽回升到9.98米,仍比历史同期平均水位低2米左右。

  在九江都昌县,鄱阳湖持续的低水位已经造成近6万人饮水困难。当地的水文和航运部门介绍,丰水期间,鄱阳湖每天进出长江的船舶达一千多船次。而今,大量船舶受限航行,每天的船舶数量已减少一半。“水位一旦跌落到9米以下时,航运将更加困难。”

  大旱后的长江

  正在湖北清江流域出差的长江水利委员会江务局长史光前说,今年两大湖水位偏低,主要原因是长江干流来水少。

  “道理很简单,”史光前说:“就拿鄱阳湖来说,它是一个典型的吞吐型湖泊,像一个巨大的葫芦系在长江的腰上,承接江西境内5大河流来水,从湖口位置向长江输出淡水,对长江水量有巨大的调节作用。长江来水多,鄱阳湖就会被装满;来水少,湖水就泄进江里。”

  事实上,长江干流来水总体偏少是今年长江水情的一大特点。在今年9月20日召开的长江流域防汛抗旱年度工作会议上,有关专家把今年长江流域的汛情、旱情、灾情特点归纳为7个方面,其中之一就是汛期干流水位相继创历史同期新低。

  据九江市水文局水情科长樊建华介绍,长江九江段今年较往年提早4个月进入了枯水期,水位更是屡创百年历史新低。长江九江航道处长于发荣说,九江段张南水道上浅区因水流减少,水域水深持续低下,已影响过往船舶通行。不得已,10月5日,该处从南京急调一艘大型进口挖泥船,投入该水域紧急作业,疏浚航道。

  分析来水偏少的原因,长江防总办公室主任魏山忠说,主要在于今年长江流域的干旱范围广,气温高,持续时间长。流域内部分地区甚至遭受了严重干旱、特大干旱的袭击,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50年一遇的重庆大旱。

  由此,史光前强调,干流来水偏少并非如外界普遍所猜测的由三峡蓄水所致。“我可以说,就算三峡滴水不蓄,两大湖遇到今年的情况也照干不误,因为目前三峡蓄水的总量还是较少的。”

  健康长江的呼唤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的八百里洞庭,虽然早已不复当年气势,但沦落至今天“喊渴”的地步,也实在出乎很多水利学者的意料。

  其实,不管是洞庭湖还是鄱阳湖,都只是长江流域众多湖泊命运的一个缩影。在日前召开的第11届世界生命湖泊大会上,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研究员翁立达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半个多世纪以来,长江流域湖泊“瘦身”明显,消亡的湖泊面积已有约3000平方公里。 此前国家水利部总工程师刘宁也曾经撰文指出,与上世纪50年代初期相比,长江中下游的湖泊数量减少了一半以上。

  毫无疑问,湖泊、湿地的急剧减少必然带来生态上的灾难性后果。蒋勇说,今年的超低水位,使洞庭湖湿地本来就脆弱的生态系统遭受着毁灭性的打击。一方面,物种的分布肯定是广受影响,另一方面,水量减少,芦苇、草地裸露,使它们原本具备的吸附功能没有了,水质恶化,污染物降解,这些都是问题。

  问题已经无可回避。有关专家表示,2006年,长江水利委员会在其制定的“健康长江指标体系”中,已经将水系连通性、湿地保留率纳入评价范围,以促进江湖复合生态系统修复,实现“人水和谐”。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表示:“但是要具体落实,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譬如,如何协调发电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科学调度水资源;如何处理水污染防治与地方经济发展之间的冲突,做到和谐发展……任重而道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