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河北医生的非洲故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3日09:44 河北日报

  中国的白求恩

  11月3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始举行。在这之前,卫生部发言人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六部委联合发布会上说,中国将继续向非洲国家派遣援外医疗队,帮助非洲国家发展卫生事业,造福于非洲人民。

  今年6月,我省援助刚果(金)(曾经的扎伊尔共和国)医疗队先遣组已抵达该国首都金沙萨,标志着由于该国战乱而停止的医疗援助,开始恢复。

  自1973年至1997年,我省共向刚果(金)派出368名医疗队员。近日,记者走访了部分当年援非医疗队成员,倾听他们讲述援非故事。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扎伊尔有人口2900万,但全国仅有医生1456人,当地医疗条件之差可想而知,中国医疗队的到来可谓雪中送炭,被非洲朋友亲切地称为“来自中国的白求恩”。

  异国他乡见到成堆六神丸

  位于金沙萨的金丹堡医院是我国和当地的合作医院。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这里每天门诊量数千人。虽说是合作医院,然而药房只有一个,那就是中方的药房,当时就诊病人拿药都是免费的。

  曾任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党委书记的曹树珍,1978年到1980年,担任过医疗队的翻译。11月1日,他为记者回忆起自己刚到刚果(金)的难忘印象。有一次,曹树珍在药房主任的引导下来到医药仓库。“当时我一下子就惊呆了!”

  高大货架上,从海上运来的中国药品琳琅满目,常备药品自不必说,竟然还有满架的人参片、鹿茸丸、虎骨木瓜酒。

  在一个货架上,曹树珍看到了当时在国内很难买到的六神丸。出国前,一次曹树珍喉咙发炎肿得厉害,久治不愈,朋友说六神丸治这病很有效,于是他就跑到药店去买,可司药却把手一伸:“拿介绍信!”一问,是需要医药公司经理批条子才卖。

  但时隔不久,他却在异国他乡见到成堆码放的六神丸。

  “当自己还缺医少药的时候,我们就把大量好的药品无偿送到远隔万水千山的非洲大陆,于是在非洲朋友眼中,我们一向是负责任的大国。”曹树珍说。

  三位总统的保健医生

  这些天,每次看电视新闻时,河北省人民医院康复科的按摩医生李计留都会特别留意是否有刚果(金)大选的最新消息。

  “第一轮投票结果是小卡比拉领先,本巴紧随其后,但两人票数都没有过半,于是还要进行第二轮选举。”11月1日李计留告诉记者,小卡比拉、本巴这两位遥远非洲的政坛人物都曾是自己的旧相识。

  1989年至1991年,作为河北省援助扎伊尔医疗队队员,李计留首次踏上了非洲的土地。回国6年后,1997年他再次前往刚果(金)。两次赴刚果(金)行医的过程中,李计留曾先后为三位该国总统———蒙博托、老卡比拉以及小卡比拉作过保健医生。如今,李计留在工作之余正忙着写作,讲述自己在非洲当医生的故事。

  因为有了这段经历,在许多人眼里,这位按摩医师有些不一般。但在他看来,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援非医疗队员。与其他每位援非队员一样,他们为铺架中非人民的友谊之桥贡献了自己应尽的力量。

  她长眠在非洲大地

  今年6月,我国驻刚果(金)大使范振水,在回国期间特意赴保定看望李敏大夫的家属。

  李敏,曾担任保定市妇幼保健院妇科主任、院长,保定市卫生局副局长,从1981年开始先后三次作为援外医务人员赴刚果(金)工作。

  至今,得到李敏大夫医治的当地病人仍然会时常忆起她这位长眠在非洲大地上的“中国妈妈”。

  1981年6月,李敏作为中国医疗小组组长,到扎伊尔的格梅纳开辟新的医疗点。

  1982年4月7日晚上,连续做了两例手术,已经极度疲惫的她正准备更衣下班,但医院里又送来一位病人,这位妇女送达时已经人事不省。

  经过诊断,李敏很快认定:子宫破裂大出血,感染已达五六天了。情况危急,于是她又马上做了手术准备。

  很快剖开了病妇的腹腔……但在这时,突然停电了!顿时,手术室内变得一团漆黑。手术台前的医护人员全惊呆了。

  产妇昏迷在手术台上,她切开的腹中,已经死亡5天的胎儿发出阵阵恶臭,破裂的子宫和膀胱在淌着血。李敏果断地吐出两个字:“手电!”

  在两束微弱的手电筒的光亮下,李敏完全凭着精湛的技术和手指的感觉,一针一针地缝合着。

  突然,产妇的身体搐动了一下,李敏的左手中指一阵刺痛———手术针针尖刺破了手指。然而,李敏当时没有作声,依然一针一针地缝合着伤口。

  产妇得救了,而李敏却因手指被刺伤感染而造成全身性脓毒败血症。整整十天十夜,她才从昏迷中清醒过来,病中她对身边的翻译说:“如果我死了,不要把我的尸体运回国内,就埋在格梅纳的山顶上……”

  1990年,已经离休的李敏又受当时扎伊尔政府邀请,以个人身份赴扎伊尔,开办诊所、医院,继续为当地人民服务。

  2002年9月30日,李敏大夫因心脏病突发在当地去世。遵照遗愿,她的遗体就被埋葬在了格梅纳的山顶上。

  经受种种考验

  刚果(金)位于非洲的心脏部位,1960年独立后,由于长年的局势动荡,经济衰退,人民生活贫困。30多年中,我省先后在刚果(金)的金沙萨、姆班达卡、格梅纳三地设立医疗点。气候炎热、交通不便、缺水缺电,医疗队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异常艰苦,从处于北温带的中国来到处于赤道骄阳下的国度,河北医生经受了种种考验。

  暗道避险

  刚果(金)独立后,政治局势一度动荡,虽然“贵”为总统的保健医生,李计留同样随时面临生死考验。

  1990年的一个晚上,他为蒙博托总统在总统的庄园别墅里做按摩,这幢别墅坐落的位置紧靠刚果河。

  当时外面雨下得急,风刮得紧。

  平时,他为蒙博托开始按摩5分钟后,蒙博托就会打起呼噜。可那天蒙博托毫无睡意,并且不时抬头静听一下室外的动静。

  几分钟后,蒙博托拿起床头电话,用林加拉语向值班警卫询问和布置着什么事情,口气强硬。随即,蒙博托边穿衣服边用法语对李计留说:“大夫,跟我走!”

  说着,蒙博托推开卧室另一侧房门,进入到一个书房,四面全是书架,上面摆放着各种书籍,他用右手食指按了一个书架边上的按钮,两个书架的连接处迅速向两侧打开。很快闪现在面前一个暗门。李计留随蒙博托顺暗道台阶而下,两侧墙壁上有微弱的灯光。

  刚走两步,蒙博托回过身来,动了墙壁上一个开关,书架又迅速合拢。蒙博托一手扶墙在前引路,在“暗道”里拐了好几个弯,进入到一个李计留从未到过的小客厅。

  这时他们和赶到的警卫汇合,登上停泊在码头上的游艇,一个星期后,蒙博托才返回这个别墅。

  “这个风雨交加,雷鸣电闪的夜晚,总统听到了什么动静?别墅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何那样紧张匆忙。一直到今天,我也没有解开这个谜。”

  遭遇疟疾

  曹树珍为记者回忆起自己在刚果(金)一次患病的难忘经历。

  “寒战高热出汗,整整闹了三天,我一看表40.5摄氏度。”和所有援非人员一样,曹树珍也难逃染上疟疾的厄运,“那次打摆子可以说在我一生中也有很深刻的印象。”

  那几日,病中的曹树珍嘴里总是念叨想吃家乡的京东肉饼。于是给他输液的赵大夫亲自下厨,烙了四张薄皮大馅的肉饼,还做了碗西红柿鸡蛋汤,凉拌了一盘黄瓜,并破例给曹树珍剥了两头大蒜,“当地大蒜奇缺,价格高昂,平时队员们都是限量。”

  饭菜端到病床前,曹树珍一阵狼吞虎咽。

  看着他的吃相,大家又说又笑,他微笑着合上眼,享受同事的关心和家乡饭的余味。但当他再睁开眼睛时,发现几位队友眼圈红了,赵大夫忍不住流出了眼泪。“疟疾在非洲是死亡率较高的疾病,或许他们是担心我们中间有谁会因为生病不治而永远留在异国他乡……”

  三“语”齐下

  刚果(金)的官方语言是法语,而攻克语言关是医疗队有效开展工作的重要前提。

  “医疗队每天都要按时学法语。”曹树珍告诉记者,后来,不少医生能够比较流利地将法语用于临床,但也有年龄大的医生学起来很困难,但他们有自己的办法,就是在和病人接触中注意积累比较简单好记的当地语言林加拉语。

  为了掌握医生们在医疗实践中的语言表达情况,曹树珍在巡回翻译疑难病症时,很好奇地发现,医疗队员问诊可以说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有的医生要求病人解开腰带触诊时说:“请你,封古拉,散堆尔。”“请你”当然是中文,“封古拉”则是林加拉语“解开”,而“散堆尔”却是法语“腰带”,连中文、法语和林加拉语三“语”齐下,病人们基本都明白是什么意思。

  “后来,我跟医生们开玩笑,总结他们看病问诊的语言表达模式为:弗朗赛(法语),林加拉(当地语言),中国汉语带比划。”

  就是这样,医疗队员靠刻苦钻研,善于总结,克服语言上的困难,出色完成援外任务,多年没有出现过误诊和医疗事故。

  中国人,朋友!

  用针灸为总统夫人减肥

  作为复派后首支医疗队的一员,刘焕荣最近一直忙碌地准备着她的刚果(金)之行。对这位河北省中医院的针灸医生来说,1989年到1991年就作为医疗队员,到刚果(金)行医。

  说起当地病人对中医偏好,刘焕荣颇为自豪。

  1989年,刘焕荣到了姆班达卡。开始用小小的银针为当地病人治病。可是一段时间后,治疗效果并不明显。经过反复琢磨,她认识到人种不同,对针灸的感受也应该不同吧。经过调整,小小银针开始发挥威力。

  一天,身高体胖的蒙博托夫人去看望中国医疗队队员,当介绍到刘焕荣是针灸大夫时,总统夫人问翻译:“她怎么那么苗条?”刘焕荣听后,只是笑笑,没有放在心上。可蒙博托夫人动了心思,几天后托人捎信,问能否用针灸减肥。“针灸减肥?”刘焕荣听了只想发笑,可蒙博托夫人是认真的。

  刘焕荣突然想到在学校时学习的“驱饥饿疗法”,于是答应试一试。在“驱饥饿疗法”基础上,她选定了几个特定穴位开始给蒙博托夫人治疗,而三个疗程后,蒙博托夫人的体重大幅下降。

  针灸的神奇疗效一下倾倒了整个刚果(金)。丹麦一位在姆班达卡投资的商人,找到刘焕荣,询问针灸能否保胎。他的妻子已经流产两次,如今怀孕后,又出现了流产征兆。于是刘焕荣每两天一次到其家中进行针灸。几个月后,孕妇顺利地产下漂亮的男孩。商人恳请刘焕荣为孩子起个名。刘焕荣笑着说就叫“华扎丹”(中华人民共和国、扎伊尔、丹麦)吧。

  为蒙博托做中餐

  “我曾经为蒙博托总统做过中餐。”李计留不无骄傲地对记者说。

  1989年在金沙萨时,终日牛肉果腹,李计留的肠胃颇不适应,经请示,厨师长应允他自行解决,李计留乐不可支。

  一次蒙博托夫人散步时看到他正在做菜便问他:“怎么中国医生自己做菜?”“我们喜欢吃素菜。”李计留回答。“那你就做一些给总统尝尝吧。”蒙博托夫

  人请求说。没想到蒙博托风卷残云般吃完他做的中餐,连说好吃。“我非常喜欢吃中国菜,以后你就来帮我做中国菜吧。”蒙博托的话颇为认真。自此这位保健医生又承担了“厨师”的重任。

  当年援非医疗队都是这样,时刻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播种着友谊的种子,和身边的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这其中自然也包括蒙博托。

  扎伊尔代表团中的中国人

  第44届联合国大会前一晚,李计留在为蒙博托做按摩时,蒙博托告诉他,明天联大他要发言,欢迎李计留到大会会场来,到时他会讲扎伊尔和中国的友好关系。至今李计留还记得蒙博托用法语对他说:“中国人帮助非洲是真心实意的,是朋友!”于是第二天,时任外交部长的钱其琛率领的中国代表团入场时,许多中国代表团成员都看到扎伊尔代表团中有一个中国人。

  1991年,李计留任期已满,即将回国。在做最后一次按摩前,他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蒙博托。“有那么长的时间吗?真没有想到你要走了,真不愿意让你走。”蒙博托脱衣服的时候愣在那里了,沉默了一下说。一般蒙博托做按摩45分钟,但开始5分钟以后就会睡觉。可那天晚上,直到按摩结束,他也没有休息。蒙博托对李计留说:“我要起来送送你。”于是重又穿好衣服,这才握手告别。

  西努瓦(中国人)!西努瓦!

  医疗队正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了当地人民的信赖和尊重。

  曾有一位患宫外孕的妇女找到当地大夫求治,手术后,由于处理不当造成腹腔感染,高烧不止生命垂危。扎伊尔大夫准备再实施手术,而这位妇女却坦率地表示:“如果是中国大夫做手术,我就同意。否则,就是死在这里,我也不做。”

  虽事隔多年,曹树珍依然清晰地记得,当年每天早晨8时,医疗队员乘中巴驶往医院时的情景。车两边喷印的“中国医疗队”法文大红字,记录着多年来中国医疗队在当地人民心目中的形象,传播着通过治病救人而凝结起来的深厚友谊。

  一路上,上班的工人、职员,上学的学生,只要看见医疗队的车开过来,都笑逐颜开地驻足挥手,向队员们致意,有的学生边挥手边高声喊着:“西努瓦(中国人)!西努瓦!”每当这时候,车内的队员们除了挥手回应,没有人再高谈阔论什么。“大家微笑着,似乎也在沉思着,今天应该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使友谊的根扎得越来越深!”曹树珍满怀深情地回忆说。

  □本报记者 樊江涛

  访谈

  省卫生厅外事处处长胡春堂: 我省将继续开展医疗援非

  今年6月,我省援助刚果(金)(曾经的扎伊尔共和国)医疗队先遣组抵达该国首都金沙萨。1997年,由于扎伊尔发生战乱,我省医疗队根据国内命令从该国撤回。两名先遣组成员的到达标志着我省已开始向刚果(金)复派援外医疗队。

  10月31日,记者就我省医疗援非有关情况采访了省卫生厅外事处处长胡春堂。

  新闻纵深:目前先遣组在刚果(金)的准备工作如何,其他队员将何时出发?

  胡春堂:此次先遣组的任务就是为其他队员做好住房、饮食、交通等方面的准备工作。根据两国政府的协议,此次复派医疗队将由17名成员组成,除去两位先遣组的同志,其他15名成员正在接受为期6个月的法语培训。

  本来计划其他队员年底前出发,但该国大选还没有结束,考虑到队员们的安全,经请示国家卫生部,出发日期顺延。预计明年初大选结束后该国政局稳定下来,队员们就出发。他们将在刚果(金)工作两年。

  新闻纵深:10月18日,卫生部发言人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六部委联合发布会上表示,我国将继续向非洲国家派遣援外医疗队。这些年,我省这一工作开展情况如何?

  胡春堂:1973年1月10日,当时的扎伊尔共和国[现刚果(金)]总统蒙博托来我国访问时,向周恩来总理提出,希望向该国派出医疗队。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部署,当年我省就开始承担援非医疗任务,向扎伊尔派遣了第一支医疗队。

  1973年至1997年,我省共向扎伊尔派遣援外医疗队12批,派出人员368人次。1997年由于该国发生战乱,医疗队根据国内命令撤回。

  30多年来,我省援非医疗队共诊治患者300多万人次,实施手术5万多台,为受援国培养医务人员1200余名。

  另据不完全统计,已有80多名医疗队员获得受援国颁发的总统勋章、骑士勋章和军官勋章,或被授予“荣誉市民”称号。援助扎伊尔医疗队队员甚至献出了宝贵生命,埋骨异国他乡。

  新闻纵深:30多年来,国内外的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我省在创新援外医疗工作模式上,曾有过哪些有益的尝试?

  胡春堂:为配合我国援外工作的改革,早在1987年,我省第8批援扎伊尔医疗队率先在金沙萨金丹堡医院内进行了“中国病房”式的改革,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中国病房”式的改革,就是在原扎伊尔最大的金丹堡医院运营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实行“一院两制”。“中国病房”的日常工作及内部管理由医疗队自主执行,采取聘任制,对外仍是医院的组成部分。

  “中国病房”式的改革,后来卫生部总结该经验并加以推广。

  采访/本报记者 樊江涛

  背景资料

  中国援非医疗队 累计诊治病人1.7亿

  中国和非洲国家建交半个世纪以来,一直坚持为缺医少药的非洲人民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援助,中国医疗队员也被非洲人民赞誉为中国的“民间大使”。

  据卫生部官员介绍,1963年4月,中国第一支援外医疗队被派往阿尔及利亚。截至2005年底,中国先后向47个非洲国家派出援外医疗队员15841人次,累计诊治病人1.7亿人。现在中国在非洲有医疗点98个,分布在35个国家。

  数十年来,中国援外医务人员牢记祖国的重托,发扬国际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克服语言、气候、生活等诸多困难,与当地医务人员密切合作,全心全意地为当地人民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医疗服务。

  克服了重重困难的中国援外医疗队员,在非洲不仅治愈了大量的常见病、多发病,而且还成功地开展了心脏手术、肿瘤摘除、断肢再植等难度较大的技术服务,挽救了许多生命垂危的病人。他们不但利用现代医疗技术,还将针灸、推拿等中国传统医疗技术以及中西医结合的诊疗办法带到非洲,诊治了不少疑难重症,在所在国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医学奇迹。一批批中国援外医疗队员以辛勤的劳动、精湛的医术、感人的事迹乃至用宝贵的生命赢得了非洲人民的尊敬和爱戴,被所在国政府和人民誉为“白衣使者”、“南南合作的典范”和“最受欢迎的人”,增进了中国人民和非洲人民之间的真诚友好情谊。

  据新华社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