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实施希望工程15周年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3日15:45 观察与思考 | |||||||||
把爱带给希望 —浙江省实施“希望工程”15周年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首老歌曾拨动了无数人心弦。
希望工程是一项爱心工程,它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连结着万家情、牵动着万人的心。 希望工程在浙江的15年,无数的爱心用实际行动点燃了贫困学子的希望之灯。 15年来,全省已累计接受捐款2.17亿元,援建希望小学414所,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大、中、小学生20. 35万名,建设希望书库978个,培训希望小学教师207名。 爱心和希望永恒。 “9218”倡议书点起希望的火种 要品尝着浙江“希望工程”15年的硕果,还是让我们先把记忆追溯到1989年10月31日这个普通的日子吧。 这一天,一个响亮地名字从此在中华大地诞生:“希望工程”。 经团中央书记处批准,从这一天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以救助失学儿童重返校园为主要内容的“希望工程”。 希望工程代表一颗爱心,也是一种责任。一经实施,很快就在中华大地上轰轰烈烈地铺展开来。人们不分身份和地位 ,不分年龄和职业,都纷纷加入到“献爱心”的行列之中。 而地处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浙江,无论在经济建设方面,还是在社会的全面发展方面,都处于全国前列。 事实上,随着希望工程在全国各省市陆续开花结果,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和了解。这些,浙江都看在眼里并记在心里 ,浙江团省委更是在“暗中”了解、学习兄弟省市开展希望工程的情况,汲取他们的成功经验,积极筹划。 1991年的5月,春意盎然的杭州。 希望工程创始人之一、时任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徐永光来到了浙江省团委机关。他建议,省青基会的工作只 有推出希望工程,才能打开局面,干出实事,才有作为。 1992年1月8日,团省委九届二次全委会议发出倡议:献上一分一角十分爱,助我十万贫困失学童。 “我省尽管素有文化之邦的盛誉,但还有700多万文盲、半文盲,8至14周岁的学龄孩子,从未上过学或小学中 途失学的有18万,许多聪明可爱的孩子因没钱而失学,他们急切地盼望社会伸出救助之手。” “我省由国家和省扶持的贫困县有7个,在这些地区,有的乡村8至14周岁的学龄少年儿童失学人数高达三分之一 。他们的失学耽误了一批少年的成长,也影响了贫困地区的建设和发展,解决贫困地区少年失学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一名小学生一学期的书杂费只需要20元,20元钱就可以使一名贫困地区失学少年重返校园,获得受教育的权利 ,告别文盲和愚昧。” 这三段话是观察记者在当年这份倡议书上的部分摘录。 这份被外界称为“9218”的倡议书,以其客观、实际的事实和朴实的言词感染了浙江大地。 从这天起,全省各地市县、各行业、各部门的各级团组织,都将希望工程列入自己的工作议程。地市县一级的团组织 还建立了专门的机构负责实施工作,逐步形成了一个有效的覆盖全省的工作网络,成为组织化的运作体制,使希望工程的工作 落在实处。 “9218”倡议书,把希望工程在浙江的火种点燃,并开始遍地燎原。 令人意想不到的 第一个五年计划 吴慧芳,泰顺县竹里乡何宅羊村人,是我省首批希望工程受捐者之一。 1991年,恰逢上学年龄的她,有的并不是兴奋渴望而是困惑。她在家里排行老小,上头还有两个哥哥也在上学, 全家六口人的生计,仅靠父亲一个人劳动所得的每年收入仅140元维持。父母虽然没跟她说,但她已分明感觉到,自己可能 会失学。 想不到,这时学校老师给她传来一个令她兴奋的好消息:省里有个希望工程可以让她上学。“当时真的好开心,终于 可以和其他伙伴一样上学了。” “记得从一年级开始,每个学期开学,希望工程都会给我200元的学费补助,直到小学毕业从没间断过。”吴慧芳 说。 后来,家里亲戚的条件好了点,在自己的努力下,她升上初中、高中,几年前,直到从连云港化工高等专科学校毕业 。现在,她已在温州找到一份不错的职业。 “要不是希望工程,我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样子?我不上学,就……。”她说。 希望工程在浙江实施之初,团省委定了个五年计划(1992—1996),筹资40万元,每年资助1000名孩 子,建2所希望小学。 倡议书发出后,社会各界积极响应,义演义卖、捐款捐物。“浙江企事业单位希望工程结对大行动”、“1+1助学 行动”等活动接二连三地开展。 很快就产生了省内第一位捐赠者:刘东,省社联干部,捐款30.5元,日期是1992年1月16日。 1992年2月29日,在杭州武林广场举行捐款活动。 1992年6月26日,浙江省第一所希望小学在文成县岭后村奠基。 9月,安吉塑料电器厂将视力保护器义卖所得的50万元捐给“希望工程”。 1993年3月,台州9家单位共捐款22.8万元。 1994年3月,杭州拱墅区房屋建设开发公司捐款20万元用于建“希望小学”。 …… 艰辛的付出,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取得的成绩让希望工程工作人员分外惊喜: 1994年,浙江省全年接受捐款691万元,救助孩子1.8万名,援建希望小学29所。 希望工程在浙江短短几年里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很多人都在问一个问题,浙江有何高招? 据了解,浙江希望工程启动之初,省政府专门拨款150万元,在贫困地区援建8所“希望小学”;由省教委专门下 文,给希望工程受助生减免全部学杂费;各地和各有关部门也纷纷制定确保希望工程顺利实施的优惠政策。许多党政领导不仅 带头慷慨解囊,而且还亲自给希望工程捐赠人写信表示感谢,有的通过撰文、讲话,为希望工程呼吁,以及社会各界群众积极 响应。 在翻阅了希望工程捐赠资料后,掩卷闭目,记者的头脑中出现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 1992年3月4日,清早,天空飘着细雨。省府大院里树上的新芽在春雨的沐浴下显得愈发生机盎然。在大楼前“ 希望工程捐款赠书献爱心活动宣传日”的横幅下,省级机关的众多干部排成一字长蛇阵。他们中间有沈祖伦、许行贯、柴松岳 等省领导,也有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干部。他们有的手里拿着书,有的怀揣着钱,有人撑伞也有人任凭细雨淋着。在他们心 目中都有一个目的:为了处在困境中的孩子有书读,有书看。 1993年初,一位76岁的老人推开了省希望工程办公室房门,将5000元人民币放在桌上说:“这钱资助给因 贫困失学的孩子们。” 工作人员不敢相信,这么大手笔的捐助出自一位七旬老人。这位敬爱的老人名叫陈远洲,家住杭州,是一位离休干部 。 …… 万涓细流汇聚成河,爱心长河奔腾不息! 与希望工程心连心 适逢浙江希望工程15年,记者在希望工程荣誉榜上看到了一份“杰出贡献奖”的名单,这些企业家都是我们平时耳 熟能详的:奥康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振滔、绿城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卫平、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南存辉等 10位企业家。 浙江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李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道:“浙江这块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壤,孕育了这部分先 富裕起来的企业家,他们都有一颗炙热的爱心,他们与希望工程心连心,从中折射出的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社会责任心。” 在这些企业家中间,不得不说一下圣雄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他就是立志捐建100所希望小学的林圣雄。 2006年3月28日上午9时,全国希望工程个人捐款“状元”、温州企业家林圣雄先生再次向省希望工程捐款4 00万元,用于援建18所希望小学。之前他已援建了82所希望小学,这天的捐赠将使他圆满地完成了援建100所希望小 学的心愿。 2002年3月,初春的暖意,在温州平阳的土地上融化开来。 平阳县闹村乡中心小学的吴姣姣深情地朗诵着——“乡亲们忧虑的眼神,小朋友渴望的目光……我们多想有一所崭新 的学校……今天梦想即将实现,在春风吹拂下,我们看到一幢幢希望小学拔地而起……” 台上台下是快乐的孩子,他们的幸福写在了每张稚气的脸上。 36岁的林圣雄静静地聆听着,这天,他又捐出了200万元用于建造10所希望小学。 林圣雄有一句话常挂在嘴边:拉弟弟妹妹一把,给更多的孩子重新上学的机会,我愿意尽一切可能。 1966年,林圣雄出生在温州平阳县腾蛟镇,一个山沟沟里的穷地方。 “我忘不掉自己小时候的一幕,离初中毕业还有两个月,因为家里没钱不得不辍学回家,跟随父亲外出打工。” 在随后的日子里,林圣雄当过泥水工,替温州大大小小的企业当过推销员,在最艰苦的日子里,他只能吃别人不吃的 菜帮子。 1991年底,林圣雄出差途经成都,在机场候机大厅看到当地一位女教师与几位学生抱着募捐箱。当得知那是为了 帮助读不起书的孩子重返课堂,他从准备回家过年用的1200元钱中,拿出1000元投进了募捐箱。从这天开始,他与希 望工程结缘。 1998年,林圣雄决定,花20年时间完成100所“圣雄希望小学”的建设。现在看来,还需要再花8年左右的 时间,就能实现他对失学孩子的承诺。 林圣雄说:“我有钱了之后,就开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做什么事情更有意义?” 温州人很能吃苦,也很富裕。那么,富裕起来能够再做一些什么对社会有益的事情?于是他选择了希望工程。 有人曾问林圣雄,把那么辛苦赚来的钱,一次次的捐出去,心不心疼?林圣雄回答说,我一点也不心疼,我觉得挺快 乐。帮助希望工程,实际上就是在帮自己。 对林圣雄来说,女儿的话更让他感到幸福无比。女儿在说起父亲的公益行动时说:“父亲对社会有大爱心,对我有小 爱心,我理解他。” 让爱心得以延伸 与时俱进的浙江,让希望工程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延伸。 李迪秘书长告诉观察记者:“1991年,活动启动之初,主要是为协助解决农村地区孩子九年义务教育,2002 年6月开始,我们把希望工程事业作了一系列延伸,希望工程的生命力将更为强大。” 2002年5月,由省教育厅完成的一份调查报告提供了一串令人无法忽视的数据:全省29.3万在校本专科生、 1.3万研究生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3.5万人,占学生总数的12%,其中,特困生近1.5万人,约占5%。家庭经 济较困难的中小学生26万人,约占总数的4%。 看到这份报告,省委负责同志当即批示:“一定要坚持做到: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不能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不让一个 大学生因家庭贫困不能就学或辍学。” 6月12日,这两个“不让”赫然出现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工作报告中,成为省委、省政府对全省人民作出的庄严承 诺。 实施大学生助学计划,政府、社会协力同心,构筑资助贫困大学生的双重保障。 刹那间,全社会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贫困大学生。人们惊讶地发现,与资助中小学贫困学生的“希望工程”相比,资助 贫困大学生的社会努力还几乎是一片空白。 浙江立足省情,大胆探索。经过认真调研准备,团省委决定,在继续深入开展希望工程的同时,在全省开展以“爱心 助成才,共园大学梦”为主题的“浙江省大学生助学计划”,建立“浙江省大学生助学基金”,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资助 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 这项功德无量的创举引起广泛共鸣。一个由省委宣传部、团省委、省教育厅、省广播电视局、浙江日报社负责人组成 的计划实施领导小组应运而生。6月中旬,《浙江省大学生救助基金管理办法》正式出台。6月22日,本省5位青年企业家 ——林圣雄、寿柏年、邱继宝、王振涛、南存辉分别捐助1000万元,建立“浙江省大学生助学基金”,正式揭开“浙江省 大学生助学计划”的序幕。 浙江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李迪告诉记者,几位企业家捐赠的这笔基金每年增值250万,至少能够援助100 0名学生。在浙江省高校入学的贫困大学生,在履行必要程序后,将得到每人每年2000元人民币的资助。资助款项于每学 年的10月和3月,由省青少年基金会下拨至贫困大学生所在高校团委负责人发放。 浙江发动社会力量援助贫困大学生,其意义已经远远超出“资助计划”本身。 一方面,保证了高校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另一方面,发动社会力量资助贫困大学生,对于弘扬全社会奉献精神、 责任意识,提升普通公民的道德精神,具有特殊意义。眼下,随着这项助学活动的开展,全省大学生奋发学习、报效祖国的信 念更加坚定;全社会互助共济、和谐奋进的文明氛围愈加浓厚。 “浙江省大学生助学计划”实施五年来,那些受助的学子,他们有的继续深造,有的走向社会,开始创造自己的财富 。在他们心中都有一份与希望工程难以割舍的情怀。 9月份开始攻读浙江大学研究生课程的艾静对记者说,当年,是助跑学子工程使拿到通知书后为难的我露出了笑脸。 由于得到了帮助,我得以顺利入学。四年来我一直心存感激,也一直关注着助跑学子工程活动的进展。“助跑学子工程对我的 影响,决不仅仅在于这大学四年,而是会伴我一生。因为这代表的是一种乐于助人的精神,使我们有勇气和信心面对后面的人 生。” 2002年的受助生聂芝芯来信说:走出大学校门,我四处找寻就业信息,为工作而奔波,但当我一想起那么多关心 我、帮助我的好心人,我就不断地勉励自己不要气馁,要勇敢地接受各种挑战。她还寄语今年的助跑学子:“在大学里充分展 现你自己,做你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将自己的潜力挖掘出来。” 不久,一个新的问题又引起了希望工程的注意。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并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一 支重要力量。与此同时,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的就学问题也日益突出。 目前,我省现有近50万流动人口子女,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比例达到了97%,入学率位居全国首位 。但是,我省依然还存在着一定数量的适龄农民工子女因为家庭经济贫困而就学困难,甚至因贫不能完成学业。和城里的孩子 一样,有学上,有书读,是这些进城务工农民后代们的共同心声。 2004年1月,旨在资助我省进城务工、家境贫困的农民工子女就读的“浙江省希望工程助学进城计划”正式启动 了。启动仪式上,卧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向浙江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捐赠人民币1000万元,用于这一计划的实施。基金每 年的增值部分将用于资助在我省城市务工的家境贫困的农民工子女就学,每年的资助人数不少于600名。 团省委书记、省青基会会长赵一德在启动仪式上充分阐述了实施这一计划的重要性。他说:“这很好地体现了希望工 程‘让农民的后代人人有书读,协助政府实现教育公平’的宗旨,让同在蓝天下的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少年儿童一样,共同沐浴 阳光雨露。” 此外,2006年,浙江希望工程还将继续拓展实施项目:一是为解决农村贫困学生读中职,今年秋季在全省推出“ 希望工程职业教育助学计划”;二是为了响应包括广大农村青少年在内的农民群众对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的迫切要求,响应 政府关于动员社会力量多渠道办医的号召,将在农村地区捐建“希望医院”项目。 我们将维护好这个品牌 “希望工程是我们国家最好的一个公益品牌,维护好它我们责无旁贷”。李迪秘书长丝毫不掩饰他对希望工程的热爱 。 就在去年,浙江希望工程在线(hope.zj.com)开通,此举创造了一种新的公益捐助模式,为人们提供了 方便、快捷、透明的爱心奉献渠道。网站的“爱心结对”和“在线捐助”功能,建有困难家庭学生资料数据库,其中分为“还 未结对学生库”、“意向结对学生库”和“已经结对学生库”,可在线查询、确定结对帮扶对象,并可在线提交捐助基本信息 和捐助意向,包括捐方类别(单位/个人)、捐方名称、捐助类别(银行/邮局)、捐助金额、联系方式、捐助留言等,大大 方便了捐助方、受理方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并缩短了捐助实施的周期。 希望工程事业越干越大,如何使每一笔捐款尽快地用到失学孩子身上,成了希望工程办公室面临的一个难题。而资金 的使用和管理最为敏感。 省青基会深感责任重大,丝毫不敢马虎,除了严格执行国务院颁布的《基金会管理办法》和全面接受中国人民银行浙 江分行的监督和稽查。省青基会先后制订了19项有关规章制度,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资金管理套路:所有捐赠者的姓名、 单位、金额及捐赠日期,全部输入电脑实行计算机管理;定期向社会公布收支情况;定期检查各地资金的使用情况等等。 因此,就有了这样一些镜头:在通往丽水、衢州、台州的一些偏远地区的希望小学那崎岖的山路上,省希望工程监察 委委员和省希望工程监察巡视员的身影经常可以看到。而且风雨无阻,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检查在建和已建的希望小学情况, 抽查希望小学结对助学贷款的落实和上门了解受助生家庭的学习和生活,还与当地的团、教委进行座谈。很好地起到了推动和 加强希望工程的管理、监督和保护希望工程健康发展的作用。 在记者采访的一些捐助人和社会企业家中,他们均表示把钱捐给希望工程,心里既感到踏实也非常放心。 无怪乎,希望工程在浙江实施15年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全省已累计接受捐款2.17亿元,援建希望小学4 14所,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大、中、小学生20.35万名,建设希望书库978个,培训希望小学教师207名。 能取得这些优异成绩我们不用感到奇怪,因为它是一个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深入人心的爱心品牌! 15年的光阴一晃即过,希望和爱心伴随着我们。而未来,爱心仍将继续,希望永无止境! 观察记者 傅宏 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