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黑龙江野猪猎捕令引争议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4日02:29 京华时报

  猎捕指标成香饽饽

  黑龙江省林业部门近日下达了一份“猎捕令”,黑龙江省两个城市林区的野猪将遭遇合法猎捕。随之而起的,一方面是不少地方争相申请猎捕指标;另一方面是许多人展开了抵制猎捕“声援”野猪的活动。

  由于生态环境恢复和野生动物保护政策实施,黑龙江省境内的野猪种群有所恢复。今年9月,东宁县经常出现野猪三五成群跑来啃食农田里玉米的情况,无奈的村民敲锣打鼓也轰不走,甚至还出现了野猪伤人的事件。为此,黑龙江省林业部门近日批复了在野猪“重灾区”有组织地、适当猎捕的“猎捕令”。

  这次受“猪害”比较严重的牡丹江市和鸡西市批复的野猪猎捕指标分别为50头和100头,猎捕时限到今年12月底前。猎捕结束后,省野生动物行政管理部门将对猎捕野猪的数量和范围进行核查和验收,所捕野猪必须到指定的有野生动物经营许可的单位进行处理。

  据了解,位于边境地区的鸡西市今年向省林业部门提交的捕杀申请中提出,林区野猪给农户造成了很大经济损失,因此准备猎捕200头野猪,并最终得到100头的猎捕指标。省林业部门有关工作人员介绍说,自从批复了牡丹江市和鸡西市的野猪捕杀指标后,其他地市也纷纷提出类似捕杀申请,使他们感到很为难。

  饭店闻风欲开宴

  问题在于,截至批复下达,获准捕杀的地区并没有对野猪分布、数量、啃食农田及伤人情况作出确切的调查和数据统计。而且,令人担心的是,“猎捕令”尚未生效,已经有人开始托关系要求协助“杀猪”。一家烹饪学校的烹饪教师姜新海从事厨师工作已有20多年了,他坦言曾亲手宰杀过不少野生动物。虽然近几年,野鸡、野鸭这样的野味都很少见了,“但是一些旅游景区还有个别饭店从非法偷猎者手中购买狍子、野猪、飞龙等野味,另外设置厨房烹制后高价出售。”在此情况下,野猪“猎捕令”无疑成了他们的“福音”。据记者了解,一些经营野味餐厅的老板已经准备大开“野猪宴”了。

  万人签名呼吁禁捕

  野猪“猎捕令”下发后,当即引发了野生动物研究学者、环保志愿者以及社会公众的反对。环保志愿者发出倡议“保护野生动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万人签名呼吁叫停猎捕野猪。

  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院长贾竞波教授对记者说:“这种不分雌雄、不论长幼的猎捕不仅可能对减少猪害无益,甚至可能带来野猪种群的不均衡以及对生态环境的连带影响。”

  贾竞波更担忧捕杀野猪可能冲淡人们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野生动物保护意识,而且合法猎捕野猪的口子是否将一开难收,也是政府主管部门即将面对的重要难题。

  野生动物研究专家提出,目前黑龙江省野猪的数量仅是粗略估算出来的,缺乏科学依据。只有在科学调研出动物种群数量和栖息地环境容纳量之后,才能按照性别、年龄段严格制定猎捕限额,不能不加区分地一杀了之。

  猪扰民还是民犯猪

  来自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农村的大学生张彪听说家乡的野猪将被捕杀的消息后,主动要求加入环保志愿者的行列,因为他知道野猪吃庄稼是因为它太饿了!

  专家认为,如果对包括屡遭大火袭击的扎龙自然保护区和野猪频繁伤人、毁田的地方作个详细的调查,人们可能会发现,其实是人侵占了野生动物世代繁衍、停歇的栖息地。

  由于《野生动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于野生动物造成的人身伤害和经济损失没有明确规定,被害人都没有得到赔偿。批复“猎捕令”的黑龙江省林业厅出于人道主义考虑,只对发生在木兰县和嘉荫县的两起野生动物伤人事件给了总计不到5000元的“救济金”。这也造成一些现实的困扰:野猪最爱吃麦苗、玉米和地瓜,如果在春秋两季遭到破坏,一群野猪下来这一年的收成基本就没指望了,被猪啃了该找谁赔呢?

  专家建言退耕还林

  黑龙江省林业部门有关人士表示,目前,主管部门正在全面地调研野生动物伤人、伤害家畜、家禽以及庄稼这样的事件,着手为省政府提供各个方面的依据,并将于明年出台关于野生动物伤人、造成经济损失的管理办法。

  贾竞波建议,在野猪较多的地区,当地政府应结合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还给野生动物一个美好家园,更帮助当地农民解决野猪之患。

  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叶平提出,人为干预自然要遵循规律,政府在民生与动物的权利之间进行平衡应慎之又慎,因为生态环境的严重失衡、永久性破坏和动物的永久性逃离、消失都将是无法弥补的“自然之痛”。 据新华调查

记者: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