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应试教育这条线越描越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4日05:27 杭州日报

  

“应试教育这条线越描越粗”
“应试教育这条线越描越粗”
“应试教育这条线越描越粗”
“应试教育这条线越描越粗”
“应试教育这条线越描越粗”
全国人大常委会部分委员指出,应试教育是一些学生逃出校门,最后走上犯罪道路的源头

  “应试”和“犯罪”存在因果关系

  最近在昆明一些禁毒所的视察,让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刀美兰格外心酸:很多被送
来戒除毒瘾的竟然都是年仅十二三岁的小孩子。在日前召开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上说到这次视察经历,仍然让刀美兰委员激动不已。

  毒品、网络游戏和色情暴力传播诱发未成年人犯罪,这些让每个父母都担心的问题,成为此次会议审议《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时众多委员关注的焦点。

  许嘉璐副委员长带来的一组来自教育部的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率上升一倍以上,而且65%以上都是团伙犯罪。游戏、网络成瘾的超过200万人。与之对应的另一组数据则显示,36%的中学生在走进校门的那一刻,心情郁闷、紧张、疲惫、厌烦、焦虑和恐惧。中学生对学习很有兴趣和比较有兴趣的比例不到50%。由于高考竞争激烈,80%以上的学生产生了“失败者”的心态。

  在王永炎委员看来,这两组数据之间存在着某种因果关系。“应试教育这种导向如果不从根本上扭转,厌学、辍学的问题解决不了,会导致未成年人犯罪严重,解决起来将十分困难”。

  他说,由于很多学生对学习没兴趣,他们先是逃学,后来就辍学。这时候,与枯燥乏味且负担沉重的学业比起来,网络游戏等娱乐格外具有吸引力。沉迷于虚拟游戏对未成年人造成了严重伤害,他们流浪、打架斗殴、偷窃,最后走上了犯罪道路。

  “应试教育这条粗线越描越粗”,被王永炎委员视为很多未成年人逃出校门、最后走上犯罪道路的源头。

  “学生为了‘分’,教师为了‘钱’”

  无论此前分组审议《义务教育法》修订草案,还是此次审议《未成年人保护法》草案,应试教育之风愈刮愈烈都让委员们揪心。

  陈士能委员有两个小外孙女,一个今年刚刚上初中,还有一个上小学三年级。两个小女孩周末、节假日和寒暑假几乎没有自己可以自由支配的玩耍时间。她们必须去补各种课程,或者是奥数课、英语课,或者是语文课、珠算课。

  “她们现在的学业负担,比我们在青少年时代要重得多。”陈士能委员看着心疼,却也不敢松懈。“因为社会竞争很激烈。你如果不去补习,你就上不了好初中和好高中,大学就更不用说了。”

  受邀列席此次常委会的全国人大代表朱善萍是江苏省南京市外国语学校教科室主任。她到北京之前特地问学生对《未成年人保护法》有什么期待,“学生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希望家庭作业少一点,希望书包轻一点”。作为英语特级教师,她在全国各地作教育权益讲座时发现,有的学校早上5时半就让孩子起床,一直到晚上10时孩子还在学校。每个桌子上都堆着厚厚的教辅书,孩子课外活动时间和自习时间很少。有的地方星期六全天补课,还有的学校一个月只放半天假,有的学校甚至一个月放一天假。孩子们长期处于这样的高压状态下,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我们这一代人,包括老一代人都没有经受过这种长期的高强度的学习压力,大家都发展得很好,为什么要把孩子压迫成这样呢?”朱善萍说。在她看来,沉重的高压式学习占用了孩子大量的时间,孩子没有时间思考,甚至连跟父母朋友交流的时间都很少。

  王永炎委员尖锐地指出,现在的社会风气和有些政策仍然引导学生和家长注重分数,引导学校注重升学率。这导致“学生为了‘分’,教师为了‘钱’,或者说教师是为了学生的‘分’”的现象严重。

  “光讲减轻负担,但是没人管是不行的”

  “孩子应该得到个性化的发展,他们应该是健康的、阳光的。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应该有快乐生存的权利。我衷心希望把上面几条写进《未成年人保护法》。”朱善萍呼吁说。

  一些委员建议,针对各种课外补习班泛滥的现象,法律应该明确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和其隶属的学校不得以任何借口占用学生节假日时间组织文化课补课”。列席会议的张礼慧代表则建议,法律还应该增加规定“不能以任何形式在学校推销、订购课外书籍”,以避免加重学生们的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

  草案第19条规定不得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但如果加重了学生负担怎么办,加重学生的负担应该负什么法律责任,草案中未作相关规定,实际上也无法作出规定。

  刘明祖委员认为,教育行政部门应该专门制定一个对加重学生负担的行政处罚规定。

  “光讲减轻小学生的负担,但是没有人管是不行的。”杨长槐委员建议,各级人大应该开展一次执法检查,通过执法检查加强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监督。

  据中国青年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