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皖苏“茉莉花”争夺战升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4日07:50 中安在线-安徽商报

  本报讯(马顺龙朱礼文)本报3月23日和4月20日独家报道《凤阳籍明史学家夏玉润:民歌<茉莉花>源自“凤阳花鼓”》和《皖苏两省学者为民歌<茉莉花>“产地”舌战》两篇文章后,在史学和音乐学界引起极大轰动。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经南京民俗专家考证,认为民歌《茉莉花》“源于南京”,并发表《600年前<茉莉花>从南京唱响》一文。《茉莉花》源起何处再掀波澜。对此,中国明史学会会员
、安徽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滁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夏玉润坚称民歌《茉莉花》“源于南京”一说缺乏科学证据。

  其一:南京民俗专家王涌坚依据1960年南京市工人业余艺术学校汇编的《曲调选》,证明《茉莉花》的前身是《鲜花调》,在南京白局曲调中原名《闻鲜花》,释其意为“闻”了几种花。孰不知,《闻鲜花》在清代、民国时并不少见。其实,《闻鲜花》是《鲜花调》的又一称谓,而不是什么“闻了这4种不同的花”之意。

  其二:南京民俗学家称,近年贵州屯堡的沈万三后裔来宁寻根,将在贵州流传了600年的《茉莉花》曲谱——“洪武茉莉花鲜花调”曲本带回了南京,说明“《茉莉花》与南京血浓于水的关系”。

  夏玉润透露,据他多年详密考证,《鲜花调》之名,最早见于清乾隆年间,《茉莉花》则更晚一点。曲本名称“洪武茉莉花鲜花调”,不一定代表它就是洪武年间的曲本。能否拿出专家鉴定该曲本刊印年代的考证依据?能否拿出该曲本最初来自于南京的证据?能否拿出“洪武茉莉花鲜花调”就是《茉莉花》前身的证据?

  其三:针对有人说“对于民歌的籍贯,行内有条惯例,以民歌的收集地为准”,有学者称:“《茉莉花》是在南京六合收集到的,所以它的籍贯就在六合。”夏玉润为此颇为纳闷,何为“行内”?何为“惯例”?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戏曲音乐集成、曲艺音乐集成均有编纂的体例,体例中没有这种说法。上述“集成”要求的是:曲调收集地点、时间及演唱者、记录者的姓名,没有涉及“源”,即“版权所有”的问题。

  夏玉润最后强调,说《茉莉花》的前身是《鲜花调》,我省方面最早出于乾隆年间的文字依据就有《缀白裘•花鼓》,李声振《百戏竹枝词•打花鼓》,《霓裳续谱•花鼓献瑞》3件,而这三种文字依据均来自同一民间艺术——凤阳花鼓。从曲谱上,现已发现自咸丰、同治到民国年间近10种工尺谱、唱片、五线谱、简谱本,亦均为凤阳花鼓。在考证《茉莉花》的源流时,仅靠民间传说,不拿出具有科学性的证据是没有说服力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