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举债抚养27名孤残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5日01:19 大众网-齐鲁晚报

  没有丰厚的收入,也没有令人艳羡的职位,却收养了27名毫无血缘关系的孤残孩子。13年来,临沂市苍山县的王俭、袁秀堂夫妇,用无怨无悔的行善事迹见证了人性的光华。

  今年58岁的王俭是苍山县卞庄镇敬老院的院长,用他的话来说,是该院近70名五保老人共同的儿子。1993年,曾在村里搞计划生育工作的妻子袁秀堂来到敬老院帮着照顾老人,成为一名没有工资的“编外职工”。11月3日至4日,记者采访了他们。

  袁秀堂第一次收养孤残儿是在1993年秋天。因为县里没有福利院,公安干警将一名奄奄一息的女孩送到她的怀中。女孩的惨状给袁秀堂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浑身布满毒疮,瘦得只剩下一层皮,大腿只有成人的大拇指粗。四肢僵直地张开着,脑袋是扁的,活像一只青蛙。袁秀堂来不及害怕,仔细给“蛙女”擦身,买来奶粉和饼干喂她吃。但1994年春天,“娃女”还是大睁着眼睛死去了……

  自1993年起,他们陆续从派出所、民政局、妇联……接过了27名被遗弃的孤残孩子。最多的一次,他们从家门口一下子就“捡”到4个孩子。

  今年11岁的“家园”(夫妻俩给他起的名字),11年前因先天性软骨病被父母遗弃。县民政局领导将他送来时,孩子就像一只可变形的玩具娃娃。为了救孩子,袁秀堂买来钙奶每天喂他喝,买钙片喂他吃,渐渐地改善了他的病情。眼下,与“家园”一起和夫妇俩生活的,还有一名患先天性脑瘫的11岁男孩,夫妇俩给他起名“智慧”(如右图)。

  自从收养这些孤残孩子之后,夫妇俩原本困难的家境更加艰难。令人无法想象的是,在收养孩子之初的一段时间,两人每月的工资总收入仅60多元钱。

  3日,记者走进王俭、袁秀堂夫妇在卞庄镇敬老院的家:一间二三十平方米的屋内,用柜子隔成两个空间。一面当“客厅”,一面做“卧室”,放下三张大床,就几乎没有落脚的地了。夫妇俩介绍,最多时同时照顾4名重度残疾的孤儿,夜里甭想睡个安稳觉,每晚少说也得起来七八次。

  这么多大小便经常失禁的孩子所带来的清洁压力可想而知。40来岁的袁秀堂每天用井水给孩子们洗衣物和尿布,时间一长得了严重的关节病。一次,她用针头从膝盖中抽出很多脓血,粗通医术的她敷上一点儿消炎药,病情竟然渐渐好转了。

  由于多年收养残疾儿,王俭夫妇已负债7000余元。以至于数年前所在系统分房时,因凑不齐9000元房钱没有分到房子,成为同资格职工中至今唯一的无住房户。“等到退休了,公家将房子收回去咋办?”住在敬老院的公房里,朴实的袁秀堂面露愁色。

  据悉,自1993年至今,在夫妻俩收养的27个孩子中,除了病死的12人,还有13个孩子在病情好转之后被当地人领走了,仍在抚养的有两人。每一次送出孩子,王俭、袁秀堂夫妇都要流一次泪。“养个小猫、小狗时间一长都不舍得扔呢,何况拉扯一个孩子!”

  4日中午,尚在苍山的本报记者将采访见闻向省慈善总会通报。常务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刘玉文听后当即表示,他们支持王俭、袁秀堂夫妇的善举,绝不会坐视不管。目前,夫妇俩仍收养的两个孩子,可带到设在省千佛山医院的“山东省慈善医院”检查、诊治。


文/片 本报记者 乔显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