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铁道部拟收铁路建设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5日11:12 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本报讯据《中国经营报》报道:铁道部正尝试寻求一种方法来“堵”住我国铁路建设资金的庞大缺口。近日记者获悉,今后火车票价有可能效仿民航的机场建设费概念,在票价中引入“铁路建设基金”。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就此事进行市场调研。

  货运上早已收取铁路建设基金

  在我国,铁路建设缺钱已经不是秘密,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20年铁路要建成超过1.2万公里的客运专线和约1.6万公里的其他新线,需要资金达到两万亿元人民币。

  铁路建设资金的收取在货运上由来已久,征收对象是铁路的货主。据悉,除了化肥、粮食等特殊物资外,铁路承运的其他货物都需要缴纳建设基金。这笔建设资金包含在运费中,按照每吨/公里的运费抽取一定比例上缴。

  建设基金模式或被沿袭到客运

  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今后建设基金的模式可能被沿袭到铁路客运中,“票价改革有可能分步实施,新建的客运专线首当其冲,之后普通线路的客运也会涉及。”据悉,这种借鉴民航机场建设费模式,在铁路票价之外额外收取的“铁路建设资金”,在高速列车和普通列车、新建线路和原有线路会有所区别,建设基金定位在不同数额。

  票价改革起因是铁路建设缺钱

  “推动票价改革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客运专线的建立。”上述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在铁道部的“十一五规划”中,我国未来五年中新建的客运专线将达到700公里,占所有新建线路的一半左右。但是由于客运专线的成本较高,每建造1公里新铁路就要耗费人民币1亿多元,建成后票价制订和收益情况成了铁道部的难题。

  铁路专家告诉记者,从成本核算的角度来说,铁路客运的人/公里成本要高于货运的吨/公里,但收入却远不如货运,只占据全部收入的1/3左右。如何制订合理的收益模式成为首当其冲的问题。

  消费者和政府诉求存在错位

  一直以来,我国铁路的客运价格都执行全国统一的政府定价,2000年经批准后,允许部分铁路旅客票价以公布的《铁路旅客票价表》为基准上下浮动。不过近年来,铁路客票降价的情况寥寥无几,“十一”期间沪港铁路出现的单人往返8折票,也被看做是特殊的营销手段,并不具有市场化意义。

  因为客运市场供不应求。一些主干线都在超负荷运营。另外,它也与铁路的体制不无关系。目前我国实行的是“铁道部-铁路局-站段”三层管理模式,全国共有18个铁路局,如果某条线路的列车需要打折,它在一个铁路局的管辖范围之内还好说,而一旦出现跨局的情况,则需要面临报批程序、收入分配上的很多问题。

  而在票价之外额外收取一笔建设基金,旅客的感受就是票价涨钱了。消费者希望票价下调,铁道部希望维持高位,二者之间出现需求错位。而其背后蕴藏的深层原因,在于我国铁路融资渠道不畅通的尴尬。

  来自铁道部的数据显示,目前在铁路的建设投资中,除了政府和银行的资金,铁路直接面向市场的筹资数量不到10%。建设的资金压力,一定程度上也引发了铁路票价改革的尝试,但这种成本转嫁给消费者的模式并不能改变铁路融资的根本难题。

  新闻链接

  民航总局表示机场建设费近期不取消

  记者3日从民航总局获悉,机场建设费近期不会取消。

  今年4月,财政部下发的《关于处理18项到期政府性基金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披露,2002年经国务院批准,包括民航机场管理建设费(即机场建设费)在内的18项政府性基金政策于2005年底执行到期。并经国务院批准,将包括民航机场管理建设费在内的17项政府基金的政策执行期延至2006年年底。

  而2006年年底将至,明年是否停收机场建设费?民航总局3日在其官方网站回应:机场建设费近期不会取消。

  据统计,1992年至2005年期间,我国民用机场数量由100个增至142个,而机场建设费从最初的每人收取15元,到现在的国内航班每人50元,国际航班每人90元,国内支线航班每人10元。截至今年,我国民航业共收缴机场建设费累计超过300亿元。

  针对此前数百亿机场建设费去向不明的质疑,民航总局回应说:2004年9月,已明确了机场建设费收入全额缴入中央金库。已收取的机场建设费主要用于解决我国东部地区的疏堵问题,以及西部地区机场飞行区和安全类项目建设。

  民航总局表示,近年来我国一些机场超负荷运行,机场设施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机场建设仍然需要大力投入,“考虑到这个资金缺口很大,机场建设费近期不会取消”。据《北京晨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