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洋高参为上海创新开“良方”——第18次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侧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6日08:19 东方网-文汇报

  创新,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话题,也是解读一座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坐标系”。上海如何迅速积聚并释放创新的“能量”?昨天,前来参加第18次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的各国企业家集思广益,围绕创新的主题,就政府角色与创新氛围培育、创新与企业发展、创新与产学研联动等课题与市长们进行了坦诚的对话。

  经合组织秘书长葛利亚认为,上海是讨论创新这个主题非常合适的地点,上海不仅
将举办2010年世博会,也将成为长期展示创新成果的场所,永久地展示新思想和新技术。

  英国国家科技艺术基金会高级研究员李德彼特说,在中国,对于创新的需求更多的是在发展的基本层面,而不是创造“不同”的层面。中国的快速发展要求在生活的最底层进行创新,例如如何建造房屋,如何生产能源,如何供水以及人们选择何种交通方式。实际上,因为中国要以低成本对能源、通讯以及交通等基础技术进行再创造,中国在将来极可能成为各种突飞猛进的创新之源。他认为,如果想让城市进行创新,必须鼓励一些融合不同元素的做法,以形成新的混合事物。这意味着有创造力的城市必须相对开放并具有国际性气质。这样的城市要吸引各种有抱负、有才能的人,然后让他们彼此融合。他说,上海的成功对于远在千里的人们也息息相关,因为上海是亚洲各大城市发展的重要典范:开放、国际化、可持续并且有创新能力。之所以说上海具有创新能力不是因为它为创新型公司提供了基地,也不是因为它能创造新技术,而是因为它能够创造让人们和谐生活的新方式,创造城市生活的新方式。20世纪的城市历史主要是在美国和欧洲书写的,亚洲城市将书写本世纪的城市历史,上海是书中的主角之一。

  瑞士罗氏集团董事长胡沫从国际背景看创新的地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日益挑战着国际性区域(大城市)能否适应或改进其经济竞争力,在这场区域间的竞争中,上海处在一个很好的位置上:上海的实际竞争力与创新力在连续15年两位数的增长率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三年来,上海取得了有目共睹的辉煌成就。他说,最新的区域创新与竞争力研究结果已经呈现出全球性的视野。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持续创新,不仅为经济学家所认同,而且被大多数政治家视为世界发达国家经济稳步增长的最重要的因素。创新是一种与制度体系紧密相联,与资本积累、尤其是人力资本积累相关,且与知识的发展与运用紧密结合的过程。他建议,上海组建创新委员会,政府应当大力弘扬部分企业从创新中获益的范例。

  美国通用汽车董事长瓦格纳说,自从现代科学和技术在19世纪之交产生以来,创新一直是世界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重要的源泉。他认为,政府需要执行长期的、稳定的政策,鼓励并支持先进技术的开发。借鉴推行一些行之有效的政策可以帮助上海这样的地方经济形成“创新集聚区”效应。

  日本三井住友金融集团总裁北山祯介分析说,近年来,在全球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仅仅依靠民间机构的力量,技术创新已难以得到顺利且强有力的开展,政府力量的积极参与已经必不可少。有许多国家,业已明确将技术创新确定为影响本国经济中期发展的重要政策课题,并实施强有力的推进措施。他说,通过综合性努力以及国际性协助,相信上海市的技术创新定会获得丰硕成果。

  瑞典银瑞达集团董事长沃伦伯格从瑞典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比较后说,要彻底扭转过去三十年经济增长相对缓慢的现象,需要对现有的地方政策、研发和创新方面的政策措施进行调整,推动产业竞争、专业分工和创业冒险。同时,需要扫除在创新方面的影响供应和需求相联系的一些不利措施和政策。

  美国史带投资集团董事长格林伯格认为,创新是一个国家和一个公司的命脉,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同时,创新是复杂的、多面的。创新不仅仅是基础科学和新的实验设备,创新是通过新产品、新服务、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所创造的价值。因为创新同时可能带来冲击,创新需要坚强的领导,长期的战略和致力于创新的人才。他说,长期战略已经拟就,到2020年,中国将大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大加强基础研究的能力,加入创新国家的行列。同时,我们都知道上海人民的智慧和能量。我坚信上海将成为世界创新的中心。

  加拿大庞巴迪公司董事会主席布多昂说,尽管中国的创新精神还将继续保留下去,而中小企业也实现了非凡的成就,但是挑战依然存在。下列这三条建议有助于解决未来会出现的挑战:首先,继续改造中国的中小型企业的融资环境和出口援助环境。其次,确保创新者能够获得应有的回报。最终,中国传统的产业群可以成为哺育中小型企业以及创新活力的温床。他说,如今,中国的创新精神发展得更加有声有色。在郑和利用磁性罗盘带领着他的船队,为中国创立了世界航海先锋的名声之后,杨立伟在2003年驾驶着“神舟五号”飞船飞上了太空。这进一步证明了中国人的激情,对于成功的渴望以及无与伦比的创造能力。今天,中国正走在和平发展的道路上,它将再次引领整个世界进入一个繁荣和创新的新纪元。

  本报记者陈惟

  下图:与会代表认真倾听。

  本报记者傅国林摄

  

洋高参为上海创新开“良方”——第18次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侧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