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长三角企业走进非洲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6日09:00 解放日报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近1300名中非工商企业界人士参加了4日举行的第二届中非企业家大会。

  之前,记者采访了其中的长三角一些企业,了解到这些企业“走出去”后相当成功。从这些企业成功的案例中,我们看到了中非合作前景广阔。

  “菜篮子工程”定点赞比亚

  在非洲广袤的田野上,一批有胆识的中国人前去投资农业,获得了成功。目前,赞比亚全国共有10多家由中国人经营的农场。

  距离赞比亚首都卢萨卡市区17公里的中赞友谊农场,占地667公顷,由江苏农垦集团和中国农垦总公司合资兴建,以小麦、玉米、大豆等种植业为主,奶牛养殖业为辅。 农场现有中方人员7人,当地职工110人。自1993年至2005年,中赞友谊农场生产粮食近3.7万吨,总收入为1000多万美元,利润近289万美元。赞比亚农业部、中央统计局将友谊农场成功经验向全国推广。

  中赞友谊农场场长董发富向记者介绍说,中国企业和个人到赞比亚“种田”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已发展到15家农场,共有土地约1万公顷,其中6家属国有企业创办。这些农场效益都不错,一些农场在当地已颇有名气。

  “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董发富介绍说,赞比亚国土面积中47%为可耕地,地表水资源占南部非洲的25%,日照长、昼夜温差大。 但由于种种原因,赞比亚时常需从南非等国家进口粮食,运费每吨为40至60美元。中国人来到赞比亚办农场,缓解了当地粮食和蔬菜供应紧张状况,提供了部分就业岗位,当地人赞不绝口。

  中垦集团副总经理韩相山介绍说:“非洲土地比较便宜,主要农业生产资料、劳动力和电的价格也只有国内的一半。在畜牧业、农副产品加工等方面,中非有十分广阔的合作前景,许多中国乡镇企业的加工技术在这里都能适用。

  韩相山说,由于中非相距遥远,信息沟通困难,不少投资者苦于对非洲市场缺乏了解,不知如何前来开展合作。他建议,国内企业或个人来非洲投资前必须进行可行性调查,找准切入点。

  市场“对接”潜力大

  “这一次到非洲‘踩点’收获颇丰。”浙江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告诉记者,8月中旬,他和各地的20多位民营企业家考察了肯尼亚、坦桑尼亚、莫桑比克、马达加斯加四国的投资环境。

  考察回来后徐冠巨已经有了两个方面投资意向:农业和物流业。“肯尼亚常年气温在20摄氏度左右,适合发展农业;非洲国家有些商品价格比较贵,如莫桑比克水泥每吨售价高达160美元,利润空间较大。”

  加纳中国商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西非采购中心总经理吴国华最近很忙,他正在筹划将于今年12月8日在加纳举办的“中国轻工业产品及小商品博览会”。他告诉记者:“非洲,特别是加纳等国对床上用品、家居用品、沙滩椅、洗涤剂、旅游用品、搪瓷用品、不锈钢器皿、塑料制品、箱包、日用五金、自行车、皮具、雨具、灯具、照明器材、电线电缆、乐器、钟表眼镜、文教用品、工艺礼品、化妆品饰品、家具厨卫清洁用品等有旺盛的市场需求。”非洲国家主要工业品和大部分日用品都从亚洲国家进口,其中中国小商品物美价廉,颇具竞争优势。

  非洲国家医药器械需求量大。前不久,国内一家民营医疗器械公司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办了一个小型医疗器械推介定货会,不足100平方米的展厅被参观者挤得水泄不通。一位客商甚至当场要求将价值几百万元人民币的展品全部买下。定货会闭展后,坦桑尼亚、乌干达、埃塞俄比亚、苏丹、尼日利亚等国家热情邀请展团赴展。

  据中国驻肯尼亚使馆的工作人员介绍,医疗器械在非洲地区有着广阔的市场潜力。

  中医中药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认可。例如,从中草药青蒿中提取的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而我国重庆酉阳是青蒿的主要产地。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曾从重庆酉阳县采购了约30吨的青蒿素类抗疟疾药运往非洲,价值约3亿元人民币。中国还是全世界少有的几个拥有人工种植青蒿技术的国家,如果将这种技术引入非洲,不仅可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必然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投资领域进一步拓宽

  浙企是中非经贸合作的主力军。“2005年浙江企业与贝宁的贸易总额超过4.6亿美元,占了国内的一半。” 中国驻贝宁共和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李朝胜介绍说。

  非洲有丰富的石油,以贝宁为例,已经探明的油田储量就达45.8亿桶。

  浙江省发改委人士称,以前浙江民企赴境外创业,较多涉足汽车零部件制造、纺织、服装、皮鞋箱包、建筑等行业。而现在有实力的民企已尝试林业承包、矿产开发这些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行业。

  浙江省中小企业局局长吴家曦认为,在资源要素制约日益加重的背景下,仅着眼省际间的资源供给合作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和建立稳定的供应渠道。2005年,浙江省设立“‘走出去’战略专项资金”,鼓励企业赴国外开发资源:当年累计投资100万美元至500万美元的项目政府资助10万元;投资在500万美元至1000万美元的资助20万元;投资在1000万美元至3000万美元的资助30万元;投资在3000万美元以上的资助50万元。

  据浙江省外经贸厅有关人士介绍,光今年1至10月,浙江就有不少企业参与非洲矿藏开发。今年5月,浙江嘉利珂钴镍材料有限公司在南非投入1000万美元购买了钴镍精矿基地,预计5年内其产品将占全球市场份额的5%以上。今年6月,宁波华州矿业投资有限公司获得加蓬一处面积为2000平方公里的铅锌矿勘探权。也在今年初,余姚的“兴隆”公司、“长青”公司,相继在刚果(金)成立矿业公司,开发金属资源……

  浙江民资参与非洲资源产业开发眼下“蓬头”四起。

  专家建言

  时下的确是走进非洲的好机会,但是既然是经济行为,就需要注意风险的规避。”李朝胜参赞说。上海同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吴泗宗教授也提醒说,去非洲经商,首先要熟悉并尊重所在国的法律、经济体制、经济政策和风俗礼仪等。要主动听取我国驻当地大使馆经济商务官员的指导。项目立项前要进行可行性调研。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