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江南大学 设计人才的摇篮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6日10:13 江南晚报

  汪自力石倩

  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1958年的无锡轻工业学院,到1995年的无锡轻工大学,2001年无锡轻工大学、江南学院、无锡教育学院的合并重组。这所新挂起“江南大学”牌子的学府,在它所处的城市里更多的是一种低调与平和。设计圈的人知道,“北清华,南江南”绝非虚言。该校设计学院是全国设计院校中惟一12年里连续3届荣获“国家教育成果奖”的
,纺服学院在2004年的一次全国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排名中位居第四。在注重创新,把设计视为新生产力的今天,江大成为国内设计界名副其实的“黄埔军校”,清华大学、上海交大、浙江大学……江大的学生成为设计教学的骨干;海尔、华为、康佳……江大的学生是设计策划的主脑。因为有了江大这个设计人才的摇篮,无锡在刚刚兴起的创意产业中,才有了别样的底蕴、不同的内涵。

  “设计就是生产力”对话设计学院院长过伟敏

  在江大梅园校区那幢有着黄色蜂巢标志的设计学院大楼里,院长过伟敏教授接受了我们的采访。这位43岁的博士生导师,十分谦逊,对学院里历年来所取得的成绩淡然处之,但谈起“设计”来,却是非常敏锐。

  记者:早在1960年,轻工业学院就设立了“轻工日用品造型美术”专业,是全国最早设立“工业设计”的大学。这么多年来,“江大设计”是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思想呢?

  过伟敏:目前我们学院有工业设计、艺术设计、建筑学、广告学和动画5个系及7个本科方向。除了两个硕士点外,还有一个“产品系统设计理论”的工业设计博士点(全国仅8个),整个设计学科已被列入了国家“211”重点建设学科。我们在校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有200多。我们的本科是设计类最热门的学校,今年招生近400,报考学生却超过了1.8万!

  要说我们的特点,最有特色的就是“交融”,我们招收的400名新生中,艺术类的300名、理工科类的100名。艺术生和工科生一起学习、互动,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路还可以培养团队精神。我们的学生既有动手能力,又有审美眼光,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既实用又美观的产品。这种办学思路在全国就我们一家。

  记者:从设计师和教授的眼光,您感觉到设计的概念这些年有哪些变化?

  过伟敏:我们学校以前主要是“玻搪陶塑”的外观设计,注重实用性。目前则主要着力于4个领域:设计的地域化研究、设计的人性化、设计的生态化、设计的数字化。从系科的设置上,你能看到,设计已经从原先的美化功能发展到现在的从前期设计策划到后期的设计评价。我们虽然是一所研究型的学院,但我们倡导的并不仅是一种概念上的东西,更多地是和现实的联结。理论研究也是着重对未来的一种畅想,力求使人们的生活更合理。

  目前我们的硬件与世界一流设计学院并没有太大的距离,在圈内的影响已经远播欧洲。我们的学生不存在就业的问题,我们

  服装设计:

  闯出了“象牙塔”

  沈雷,江南大学服装设计系主任,在服装的设计理论和实践领域都颇有建树,曾获江苏十佳服装设计师称号。

  然而无锡人更多的却是从电视报道、报刊专栏上记住了这个“名人”。

  作为时尚设计的重头,服装及纺织品的设计在创意产业中的影响也是重大的。据沈雷介绍,该校的服装设计系已经把服装设计、服装工程、服装表演3个专业完全打通,让3个专业在一个体系下学习,使创意、制作、展示融合一体,便于培养全方位的人才。这在全国是一个创举。学生不仅在科目上互通,还格外注重实践。现在时代发展很快,闭门造车的设计是没有生命力的。设计与经济密不可分,只有“走出象牙塔”与企业、产业紧密结合,才能作出有价值的产品。服装系已经参与了报喜鸟、博士烧、老爷车等国内大牌的品牌策划,从产品的取名到样品出样再到营销模式,这一系列的过程学生都全程参与。他认为,目前的服装设计已经超越了“画一个样子”的阶段,“一个好的创意不能脱离基本的制作规范,而一个好的模特,也只有在对作品的内涵有所了解后才能更好地展示。”服装的设计也是全方位,面向社会的开放体系。目前,该系与奥运会指定服装“国奥”的合作正在全面展开中。

  【记者手记】上世纪70年代轰动整个世界的经济事件,就是日本经济的腾飞。而日本能够与美国、欧洲经济相抗衡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日本政府始终把工业设计现代化作为日本经济发展的战略导向和基本国策。国际经济界一致认为,“日本经济力=设计力”。

  但一个优秀的设计作品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期待立竿见影,过于急功近利的企业家往往为此放弃了与设计人才的合作,往往失去的是美好的未来。怎么让江南大学一流的教学资源、设计人才带动起无锡整个设计行业的发展,或许是无锡创意产业兴盛的关键。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