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青基会:吞掉任何一笔钱是不可能的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7日01:21 新京报
青基会:吞掉任何一笔钱是不可能的

难以得到的助学款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青基会:吞掉任何一笔钱是不可能的

助学款延误时间表


  “信息不全导致拨款延误”

  10月·北京·青基会

  此时,孙家洲已经不想和青基会联系了。

  他说,“如果出于爱心捐赠的善款真的被克扣掉了,那这是对中国慈善事业和教育事业的双重亵渎!”10月31日,记者就此采访中国青基会副秘书长汪敏,她说,孙家洲的资助款是9月中旬拨到山西省希望事业发展中心的,可能是因为学生个人信息不完整或者上报的比较晚才延误了,她表示,已经让人打电话到山西省方面问情况。

  她认为,出现问题一般是因为受助学生所提供的信息不够准确、完整。刘海兰的情况已经初步了解,应该是信息不全导致的,至于具体的问题出在哪里,还得继续调查。

  11月4日,记者查询中国青基会“圆梦行动”网站,能够查到刘海兰的信息,不过其录取学校和录取专业是空白。

  “捐助款已汇到学生账户”

  11月·山西太原·省希望事业发展中心

  11月2日下午,山西省希望事业发展中心一名女工作人员确认,刘海兰的资助款已到该处,但由于刘海兰所在的广灵团县委的电话一直忙,打不通,所以没有汇过去。

  刘海兰11月5日向本报记者表示,9月15日左右,县团委的工作人员曾经和她姐姐联系过,留了一个山西省希望事业发展中心的电话。她姐姐打过去,对方问了她的

银行卡号,但什么也没有说,后来又打电话来要了一次账号。刘海兰说,当时一家人挺开心的,以为能得到捐助,可以减轻负担,但随后又无声无息,一直到9月底孙家洲打来电话都未见到这笔钱。

  但昨日,山西希望事业发展中心一位高姓工作人员否认曾经和刘海兰家人联系过,他说,可能是刘海兰填报信息有误,他们一直只联系到了刘海兰的班主任,而班主任也找不到她的家人。另外,刘海兰所在的广灵县团委书记在外地学习,手机号也变更,也一直联系不上,所以一直没有汇钱。

  该中心秘书长李增建解释说,有的汇款一直没有下发有两个原因:此前发现,如果很快下发,有的学生接到录取通知书后又不愿意上这所大学,想再复读一年,这样与捐助人和青基会的初衷不一致,所以一般会延迟发放;同时,还要进行家访,了解该学生详细情况,必须确认这个学生在念大学,确实缺钱才能把钱汇过去,“保证钱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因需要一个一个核实,时间会长一点。”

  另外,直接往学生的银行卡上汇钱容易出错,所以,对部分学生采用的是统一汇款到当地县团委的方式,包括一部分地址和联系方式不准确的学生。

  李增建证实刘海兰的资助款还在山西省希望事业发展中心,他表示,很快就会把资助款汇给刘海兰。

  汪敏坦陈,刘海兰的情况也有这个项目运作上的问题,今年青基会采用的捐助模式是“二级直通车,”也就是从青基会下拨各省,然后直接到学生账户。但因一些地方违规操作,想搞一些发放仪式,一个一个与学生面谈,不但时间拖长,资金也被卡住。汪说,9月中旬她曾对这些地方提出严厉批评,其中就包括山西省。

  昨日下午,山西方面具体负责此事的高先生说,上午已经将捐助款汇到刘海兰的账户上了。他保证,刘海兰所在的县只有她一个人的捐助款延误了,没有其他的学生收款延误。

  昨晚,刘海兰说,今天让母亲去查账号收到捐款没有。

  -对话

  “吞掉任何一笔钱是不可能的”

  中国青基会副秘书长介绍刘海兰受捐延误情况,表示捐助全程透明

  针对孙家洲的质疑以及刘海兰捐助款滞后发放的情况,11月5日,记者与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副秘书长汪敏进行了对话。

  新京报:为什么在结对卡上写着“你已经获得助学金”,而实际上捐款还未到账的情况出现?

  汪敏:结对卡和汇款是同时进行的,因为一般汇款时间比结对卡邮寄时间要短,所以两者很难说谁先到学生手上,还有的学生是先收到捐款,后收到结对卡。

  所以不存在误导的嫌疑。有一点要指出,实际上,结对以后,这笔捐款已经在这个学生的名下。

  新京报:按照青基会的要求,捐款一般10天左右发出,刘海兰的为何两个月以后才下拨?

  汪敏:初步了解应该是资料不全导致的,山西方面反应是她的账号有差错,如果信息有误,尤其是账号,我们拨款是很慎重的,因为有可能划出去就收不回来。反复核查资料可能花费比较长的时间,加之此前收集资料,以及在县、省的审核时间,花费时间比较长。

  新京报:这样的情况多吗?

  汪敏:不多,我们的观点是一个都不能少。快的是7月份拨款,慢的(信息不全的)话要到10月份。但我们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捐款都到达,因为广大农村的通讯交通条件都不一样,学生和学校的情况千差万别,而且这些信息都是“移动靶”。从高中到家庭到大学,信息都在变化,不好跟踪。今年我们4000多个捐助的学生,还有70多个学生的捐助款没有下拨,因为根据他们的信息实在是找不到人。这些捐款有的会转给其他学生,有的会退回给捐助人。

  新京报:这么长的链条,如何保证捐款“公正透明”的使用?

  汪敏:我们一直在寻找最合适的方式,尽力让这个流程更科学透明。去年我们采取青基会对高校的模式,但仅仅针对108所211工程的高校,今年针对所有高校,受益学生的面广很多了,但难度也加大了,全国上千所高校,我们不可能一家一家联系。就采用“二级直通车模式”,个别地方将其变成了“三级直通车”,我们已经警告了。

  我们所有捐助和被捐助的信息在网上都可以看到,而且在不断更新,既接受社会的监督也接受媒体的监督。拨出去的每一笔捐款都要审核,无论是捐助者还是被捐助者,都可以根据这些信息随时和我们联系,提出疑问。我想,在这么透明的环境,想吞掉任何一笔钱都是不可能的。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李立强 张弘 实习生杨清晓 郝琳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