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非洲淘金 浙商一马当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7日05:58 都市快报

  

非洲淘金浙商一马当先
11月5日第二届中非企业家大会上,参会人员在热烈交谈。

  新华社发“现在的非洲到处是商机。”34岁的王曾友是义乌一家民营企业的老板,刚在南非中华门商业中心买下一处店面,决定拓展在非洲的市场。

  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举行之际,中国商务部亚非司
司长周亚滨将非洲评价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首选地之一。

  实际上,一向嗅觉灵敏的浙江民营企业早已经把商业触角伸到了非洲各地,近日浙江省经贸委的统计表明,浙江企业一年之中在非洲的投资额达5570万美元,位居国内各省之首。

  非洲“螃蟹”

  “我的起步已经晚了,很多有远见的老板早几年就到非洲发财了。”王曾友笑着说。他指的是南非中华门商业中心,这家由浙江义乌华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在约翰内斯堡创建的商业中心,在成立之初曾被很多人怀疑。但几年下来,南非中华门商业中心已经发展成为目前南非规模最大、种类最齐、服务最全的中国商品选购场所,也是中资企业在南非最大的商场项目,集销售、仓储、展销、信息及服务于一体,汇集了中国各类名优特商品。

  “非洲贸易额每年高达2000亿美元,南非是门户之地,吸引力很大。”浙江义乌华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赵贤文说,“做生意,要有哥伦布的冒险探索精神。”

  浙江商人吴国斌也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早在2003年,他就前往加纳首都阿克拉发展,如今经营一个中国商城,从事小商品批发贸易,生意不错。“加纳汇率较稳定,投资风险较小,法律法规也比较完善,很适合投资。”他介绍,目前中国已经有近200家大企业在加纳投资。

  近几年,去非洲掘金的浙江民营老板多起来,投资的领域和生意范围越发扩大。浙江省外经贸厅提供的信息显示,浙江个别企业已介入非洲的资源开发领域,如余姚的“兴隆”公司、“长青”公司,相继在刚果(金)设立矿业公司,开发当地丰富的金属资源。事实上,浙江民资参与非洲资源产业开发正进入风潮。今年6月,宁波华州矿业投资有限公司获得加蓬一处面积为2000平方公里的铅锌矿详细勘探权。此前,该公司在加蓬还获得一处1.1万平方公里锰矿的详细勘探权。

  省内资源紧

  浙商“走出去”

  为何浙江人会在中非贸易往来中一马当先呢?长三角经济研究专家吴民为分析说,非洲制造业和轻工业不发达,有的国家连根针都不会造,产品绝大多数依赖进口,价格昂贵。因此,价格适中且品质不错的中国小家电、小五金和小百货在当地销得很好。在整个非洲市场上,中国货通常能卖到很高的价位。“听说在安哥拉的市场上,一台1300元人民币的全自动洗衣机,出口到那里能卖1000多美元。”

  据浙江省经贸委公布的全省能源与利用状况的报告称,经济上的快速发展,使得浙江固有的资源捉襟见肘。资料显示,浙江省能源消费总量接近1亿吨标准煤大关,已步入全国能源消费大省行列,煤、电、油全面吃紧。此外,制造业发展所需的铜、铝及其他黑色、有色金属绝大部分也依赖外供。

  非洲正是在此背景下进入浙江人视野的。非洲拥有丰富的矿产、石油、农业等资源。浙江省外经贸厅国际投资促进中心有关人士说,去非洲投资的客观条件日臻成熟。目前非洲许多国家都为外来投资制定了优惠政策,投资环境也逐步改善。

  此外,浙江省《实施“走出去”战略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规定,从2005年开始,浙江企业赴国外进行资源开发将享受政府“资助”:当年累计投资在100万-500万美元的资助人民币10万元;投资在500万-1000万美元的资助人民币20万元;投资在1000万-3000万美元的资助人民币30万元;投资在3000万美元以上的资助人民币50万元。在国家层面,今年1月份签署了《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进一步加强双边贸易合作。

  机会在左 风险在右

  浙江工商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院长苏为华认为,在目前国家倡导加快与非洲经济贸易交流以及合作的大背景下,一马当先的浙江民营企业,起到了良好的标本意义,其经验教训都值得其他省份去研究和学习。

  “时下的确是投资非洲的好机会,但是既然是经济行为,就需要注意风险的规避。” 区域经济分析专家翟志宏说。浙江省外经贸厅国际投资促进中心相关人士也强调,去非洲经商,首先要对市场进行考察,要熟悉所在国法律、经济体制、经济政策和风俗礼仪等。其次要形成规模。现在大量华商仍在当地各立门户,既增加成本又缺乏效率,大家以股份制联合起来比较理想。以公关为例,组成股份公司后,有专人与当地警察局、税务等部门打交道,集体进行维权,既有效又节省成本。例如在喀麦隆,华商们组成中国总商会,大家集体进货集体销货,效果很好。

  据《中国经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