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崛起一代新型农民——无锡为农办“节”透视之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7日08:49 无锡日报

  本报城乡统筹部集体采写

  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中国源远流长的每一个传统节日,都留存着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

  今天,我们走进田野重新点击节庆文化,看到了比人际交往、比物品贸易更深的内
涵———在欢快的锣鼓背后,在一份份订单背后,是无锡农民充分释放的智慧,是农民对生产方式和取财之道的崭新解读。

  一代新型农民,崛起在太湖之滨。

  泥巴捏成产业链一只小小的桃子,撬动了一个庞大的配套产业。阳山只有5000户桃农,但阳山桃农协会会长估算,吃桃子饭的起码有3万人。光是锡东、胡埭、甘露、武进等地,为阳山水蜜桃生产包装盒的企业就达50多家,甚至用边角料做桃子盒垫,也能养活一家企业。“阳山桃”的巨大潜力,使附加值开发成为一座“金矿”。

  目前,阳山桃串连出一条庞大的现代农业产业链,从主产品水蜜桃、副产品水蜜桃酒、桃花茶,一直到淘汰老桃树开发的桃木雕刻制品,对桃树的开发已淋漓尽致。

  田野上的多元经营,让农民踏出致富的多重步点。滨湖镇大浮村果农周伯华种的5棵醉李、80棵杨梅,今年70%的水果是被纷至沓来的游客摘走的。6月9日上午,记者在硕果累累的醉李树下遇见他时,他正在盘算要为自己路边的果园做个醒目的指示牌,引导更多游客来此采摘。而在首届生态旅游节前,他还时常为果品烂在枝头而紧皱双眉。昔日,在田里忙于施肥、修剪;如今,在田里谋划一项项招徕市民的绝活。无锡农民,跨过了观念上的一道门槛。

  农民本来就不缺致富的智慧,他们需要的是一个释放智慧的平台。而一系列涉农节庆活动,正打造了让农民大显身手的平台。今年“五一”长假,市民赵先生邀请远道而来的亲朋,在太湖中品味“渔家乐”的风情。游船一路劈波斩浪,船老大稳稳地握着手机联系业务。也许谁也想不到,这位与太湖风浪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渔民,2001年起步搞“渔家乐”前还从没见过手机,第二年便以此招揽游客了。当年,渔民面对5000元一条的游船没人肯买,现在一艘“渔家乐”造价高达170万元,也有人甘愿掏钱。

  一个个农业节,为现代农民描绘着诱人前景。已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的唯琼生态农庄,今年计划追加投资2880万元,兴建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五年磨一剑”的阳光生态农林开发有限公司,明年可望上市;红豆集团的红豆杉紫杉醇提炼厂,10月份正式投产,大量提取紫杉醇制成抗癌药物……田埂上的流行词江南5月,天气已热。无锡体育馆6000余平方米的会展中心内,一场别开生面的农产品“时尚秀”,热度丝毫不逊于场外的骄阳。这是无锡最大规模的农业节———首届农业博览会的一个场景。这里亮相的“有机大米”、“水果玉米”、“无公害茶叶”等新鲜面孔,让市民惊叹不已:“今天的农业,与过去大不相同了!”要刮目相看的,不仅仅是这些争奇斗妍的优质农产品,更有无锡农民经营理念、生产手段和思想观念的洗礼。在记者为写作此稿而历时近3个月的采访中,“绿色”、“无公害”、“标准化”、“订单式生产”、“网上销售”等词汇,裹挟着强烈的时代气息,从昔日的“乡下人”口中娓娓道出,

  让人恍如来到现代企业的研发中心。

  农业节带给农民的,不仅仅是一份份订单,更有最新的市场动态、科技知识。

  田埂上的这些流行词,正是无锡农民脱胎换骨的写照。几乎每一个农业节期间,专家学者总是必请的贵宾。在鹅湖镇的青鱼节上,由专家主持的科技讲座听者如云。农民们一致反映,这样的“养鱼经”只听一次太不过瘾。于是,镇政府便把培训制度化,每年2次请专家为所有养殖户授课,并把最新的技术资料及时发放到农民手中。惠山区阳山镇在桃花节上,与江苏、浙江、山东和上海三省一市“科技兴农团”的30多家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实现了科技与农业的“联姻”。

  昔日的弱势产业,如今有了强大起来的农民兄弟,就有了敢与工业媲美的底气。据农林部门统计,去年无锡农业亩均产出达2800多元,处于全国先进水平,高效农业面积达68.5万亩,已初步形成“三分农田一分高效”的强大阵容。农民过去抛荒的土地上,如今可以种出“金子”了!

  有节的农民是幸福的有节日的人是幸福的人,有节日的田野是充满生机的田野。

  9月初,已是葡萄落市季节,但35岁的杨建军仍回味在丰收的喜悦中。10亩葡萄,今年每亩至少增收1000元。最舒心的是,现在根本不愁销路,光是苏州红灯笼超市就上门包销了七八成。这一情形,与4年前迥异。当年,小杨夫妻俩凌晨5时多就要起身采葡萄,7月的田间气温高达40摄氏度,冒酷暑采到下午3时多后装车送至苏州,守到半夜12点才开始批往超市。既要交进场费,还要遭遇挑三拣四的冷面孔。“100多箱葡萄,验货者要从头翻到尾,每箱查一遍”。

  鸿山镇200多户葡萄种植户的尴尬,在首次鸿声葡萄推介会打出名气后彻底改观。每年红灯笼超市自己包车来鸿山进货,还免费向果农提供周转箱。去年销售季节后,“红灯笼”特意请鸿山葡萄种植户去苏州旅游;今年5月,又上门请十位种植大户吃饭,联络感情,敲定订单。

  “真是天壤之别啊!”今昔的不同地位,让杨建军如此感慨。今年初,小杨为10亩葡萄增建了设施大棚,引进先进的滴灌技术,发展早熟品种“金亚”,30天的葡萄销售期延长至两个月。在甜蜜产业中越干越甜的他,现在惟一的不满足是土地少、规模小,“计划去外地搞50亩,要搞大”。

  葡萄园旁的简易屋内,小杨今年夏天新装了一台上网电脑,也装着他对未来发展的新理念:葡萄网上发售,市民认养果树,由他管理,成熟后果子归认养者所有,你可随意邀请朋友来此采摘赏玩……全新的农家乐模式,让人们对这位朴实的青年农民刮目相看。节日,是人生的一个驿站;农民的节日,就是农业的驿站,从这里出发,又是一个新的起点。

  农民,成为一个个节日中最大受益者。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随之发生深刻变化。锡山区斗山村最大的茶农高二度,承包了30亩茶园,他家有一册特殊的账本,上面密密麻麻记载了十多位工人每天采茶的工分。这位年近六旬的老农自豪地说,他每年给季节性采茶工人开的工资就超过2万元。从高二度2001年开始种茶以来,斗山“太湖翠竹”已成为锡北镇农业最大的支柱产业。

  一位政府官员曾如此感慨:如果在3年前,人们谈到农民时,形象远没有现在这么“高大”,这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各种各样的涉农节庆活动,这些节日让更多的人关注农村、关注农业、关注农民。

  节日是短暂的,但影响是久远的。农民是农业之魂,在新农村建设的地平线上,无锡农民托起了现代农业的一片绚丽霞光。

  撰稿:周晓方祝维达赵晖策划:陈宗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