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工业化新政的幸福指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8日08:12 潇湘晨报

  

工业化新政的幸福指数

  现代化的猎豹汽车生产车间。重化工业是湖南工业的基础,是湖南的优势和潜力。湖南要加速发展,必须立足基础,发展有全国竞争力的产业。图/记者殷建军

  □“十一五”开局之年,湖南决策高层妙招迭出,政策的新走向,令人耳目一新。

  □作为湖南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力量,工业也随着这些新决策的出台而逆风飞扬。据省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湖南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前三季度,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为1993.26亿元,增长17%。

  □数据变化的背后是执政者对湖南推行新型工业化理念的提升。

  □湖南的工业化不仅要考虑增加老百姓的收入,还要特别关注老百姓的幸福指数。这意味着,湖南的发展在价值取向上有了根本性的转变。

  在5月10日召开的“抓住中部崛起机遇加速推进湖南新型工业化座谈会”上,就任近半年的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春贤第一次公开向各省直单位、市州、大型国企负责人全面阐释他对湖南推动新型工业化的理解和思路。

  “湖南的工业化不仅要考虑增加老百姓的收入,还要特别关注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张春贤的这席话,被外界评论为:湖南的发展,在价值取向上已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一个工业弱省的振兴之路

  湖南的工业实力还不强,不应把重化工业推到一边,而应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用高新技术加以改造提升,在新的起点上发展壮大。

  多少年来,流传过一个让湖南人心疼的故事:一车活蹦乱跳的生猪,运到广东,只换回一车纯净水,还赔了运输费。

  “市场不会怜悯弱者!当你的工业化水平不高,只能用农业文明成果去交换工业文明成果时,你得到的,自然是一个苦涩的比值。”一个简单的故事却反映出了湖南工业的落后,工业化也因此成为了湖南人最大的梦想!

  “抓住中部崛起战略,加速推进湖南新型工业化,惠及全省人民。”在今年召开的“抓住中部崛起机遇加速推进湖南新型工业化座谈会”上,被媒体评价为“具有国际化视野和现代领导风范”的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春贤以其独特的眼光,对湖南新型工业化的走向、机遇、挑战等作出了精辟的论述。

  所谓新型工业化,新在不同于早期高投入、高消耗的增长模式,新在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然而,神往之余,一个关键的问题也迎面撞来:曾被作为农业大省建设的湖南,又该如何就新型工业化谋篇布局?

  “重化工业的优势是投资规模大,资本密集,附加值较高,产业链条比较长,需求潜力较大,带动能力强。”张春贤分析说,但突出的问题是对能源、环境、就业的压力大。

  也正因为如此,“中国是否可以越过重化工业阶段”的探讨引发了著名的“吴厉之争”。

  2004年7月,吴敬琏率先对于“重型化”工业提出质疑。他认为,“重型化”将会导致出现资源短缺、失业率抬升等问题,中国的工业化后期可以依靠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推动。针对吴敬琏的观点,厉以宁很快作出了回应。他表示,“重型化阶段在中国不可逾越”。

  “吴厉之争”具体到湖南又将如何决策?

  “湖南推进新型工业化,不能另起炉灶,要立足现有基础。”张春贤说,2005年,湖南规模工业中轻重工业比为35.2∶64.8,全省10大优势产业中,装备制造、钢铁有色、石油化工、建材等都是重化工。

  湖南的这一选择,折射出一个工业弱省的脚踏实地。

  然而,湖南也必须慎重考虑吴敬琏的担忧,毕竟在湖南,能源短缺、环境承受力急剧下降等影响社会持续发展的问题的解决已迫在眉睫。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为此,张春贤详细分析了发达国家的工业化之路。在他看来,这一过程大约经历了4个阶段:第一阶段——经济增长主要靠土地和自然资源投入的增加来实现;第二阶段——经济增长主要是靠大量投资发展资本密集的机器工业,特别是重工业来支撑的;第三阶段——经济增长不单靠物资资本的积累,更要靠效率提高来推动;第四阶段——经济增长主要靠信息化带动。

  毫无疑问,要实现后发制人,理所当然选择“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作为湖南工业的未来发展之路。

  发展取向体现亲民思想

  湖南的工业化不仅要考虑增加老百姓的收入,还要特别关注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百姓富裕了就是省委书记最大的心愿。”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刚上任的张春贤说出了自己最大的心愿。

  这句让人刻骨铭心的话,成为了张春贤执政的最高理想。

  张春贤曾再三说,湖南搞工业化,不是为了工业化而工业化,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利益,让工业化的成果惠及全省人民。更重要的是,湖南的工业化不仅要考虑增加老百姓的收入,还要特别关注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有专家评价,张春贤的这席话意味着,湖南的发展,在价值取向上作了根本性的转变。这些政策体现的亲民、为民倾向,无不表明湖南政府职能加快转变,公共服务职能正在加强,改善人居环境、注重群众幸福等已成为湖南高层决策者关注的重点。

  在湖南的现实中,张春贤的这番告诫及时而且十分必要。以环境为例,据省环保局的资料显示,目前我省部分城市饮用水源存在安全隐患,长株潭地区水环境容量已经饱和,绝大部分城市受到不同程度的酸雨污染。与2000年相比,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34.6%,工业烟尘、粉尘分布增加18.4%和20.3%,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增加8.7%,工业固态废物产生量增长43%。

  “重化工业阶段的到来给我们带来了发展机遇,但更多的是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正视和应对重化工业阶段的挑战,将是我国今后相当长时间的重大任务。”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李佐军看来,我国当前出现的部分行业投资过热、货币需求大增、GDP高速增长等,都与我国进入新的重化工业阶段有很密切的关系。

  “湖南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在保护环境中推进工业化,减少工业污染物排放,避免对水、大气、土壤的污染,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张春贤说,湖南要把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民营经济为主体的中小企业放到战略层次来看待,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举措。

  同时,湖南作为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多。富裕全省人民,重点和难点是富裕农民。“十一五”时期,湖南省每年有100多万城镇劳动力需要就业再就业,有近1000万农村富余劳动力处在不稳定转移就业状态。重化工业资本有机构成高,对GDP、财政的增长贡献较多,创造就业岗位、吸纳就业的能力低。所以,无论从工业化本身来看,还是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来看,都不能靠一条腿走路。

  在经济发展的大潮前,能源、环境、就业等问题所连带的百姓幸福指数被张春贤反复提及并要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座谈会后,省国资委一与会人员如此评价:“湖南的思路更国际化,政策更科学人性化了!”

  湖南版图的“经济马赛克”

  未来,湖南将着力培育50个主营收入过50亿元的产业集群,到2010年,50个产业集群主营收入达到7900亿元以上。

  历时4年,今年10月份,以浏阳生物医药园为核心创建的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已正式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长沙由此成为国家在中西部布局的第一家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

  按照规划,到2015年,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将成为中西部规模最大、国际竞争力最强的生物产业基地。可是,谁也不会想到,8年前,这个由浏阳市建设的工业小区,居然只有1637万元起家。

  是什么制造了湖南浏阳生物医药园的奇迹?答案很简单:主要得力于产业集群的几何级效应。

  大量的产业集群存在,在世界经济版图上形成了色彩斑斓、块状明显的“经济马赛克”。张春贤提出,加速推进湖南新型工业化,要将大力发展产业集群作为着力点。

  据省经委专家分析,湖南大力发展产业集群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湖南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已不允许再走粗放式发展的老路,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张春贤看来,当前湖南必须通过抓优势产业、抓中小企业、抓高技术产业、抓园区建设、抓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来推进产业集群。

  根据省经委提供的资料显示,“十五”以来,湖南已经形成了一批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雏形,如装备制造业已形成了长沙工程机械制造、株洲(湘潭)轨道交通设备制造、长沙汽车及零部件制造、永州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和衡阳高等级输变电装备制造等一批产业集群。

  “未来,湖南将围绕工程机械、有色冶炼及深加工等16大类产业,着力培育50个主营收入过50亿元的产业集群,到2010年,50个产业集群主营收入达到7900亿元以上。”省经委主任胡衡华说,湖南将研究出台《关于大力培育发展产业集群的意见》及集群分类指导意见,从规划上引导产业集群的发展。

  根据初步设想,“十一五”期间,我省将围绕精品钢材、锰深加工、有色冶炼及深加工、石油化工、现代中药及生物医药、食品加工、汽车及零部件、工程机械、电站配套及输变电成套设备、轨道交通装备、电子信息、造纸、陶瓷及花炮、轻纺、卷烟、新材料等16大类产业,重点培育50个产业集群。

  到2010年,这50个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总额将达到8000亿元左右,占全部工业经济总量比例达50%以上。其中,2010年,形成3-5个年主营收入过500亿元的优势产业集群,10-15个年主营收入过200亿元的产业集群,其余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过50亿元,一批相关产业在规模上进入和保持国内同行业前列。

  到2010年,五年弹指即过,湖南只争朝夕。从决策高层的调整与部署,所有人都已看到湖南的新气象、新未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