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垃圾转运站放到幼儿园和居民区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遭遇居民质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8日09:19 中国环境报

  ◆本报记者班健

  您认为垃圾站应该建在幼儿园和居民区中间吗?可以建在幼儿园和居民区的上风口吗?对此,大家肯定会不假思索地说NO,然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管委会的选择却是YES。

  项目处在环境敏感区,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被淡化

  正在建设的垃圾转运站处在开发区内狮城百丽小区、天宝家园小区、21世纪双语幼儿园和实验中学之间,为开发区5万常住人口服务。居民担心垃圾转运站会产生恶臭、废气等环境污染;滋生苍蝇、蚊子、老鼠,细菌传播不容小视,对地下水也可能造成污染。另外,这个垃圾转运站恰好处在居民区的上风口。除此之外,垃圾转运站和已经投入使用的热电厂仅一墙之隔,居民非常担心,垃圾转运站在储运垃圾时产生的大量热能,紧邻热电厂的天然气储运罐,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在垃圾转运站施工现场,记者并没有看到建设项目的铭牌,就是说这个项目没有经过公示。

  10月27日下午,由开发区社会发展局组织,开发区城市管理局、环保局等单位的相关负责人员和狮城百丽小区的居民代表坐到一起,召开沟通会。

  环保局工作人员称,这个项目按照国家规定,可以公示也可以不公示,所以选择了不公示。我国“环评法”明确要求,除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外,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前,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国家环保总局环评司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说:“原则上这个项目应该公示。”

  那么项目通过环评了吗?对此开发区环保局工作人员介绍说,此项目填报了环境影响报告表。按“环评法”要求,“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开发区对这个处在环境敏感区的项目选择做环境影响报告表,显然已预先做出假设,即垃圾转运站对环境只可能造成轻度影响。

  而且,在沟通会上,开发区工作人员并没有向居民解释垃圾转运站的污染防治工序、开发区将如何加强环境监管等居民关心的问题。对此,居民质疑,开发区为何要淡化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同时省略公众参与的环节,精简垃圾转运站的审批和建设过程?

  照搬10年前规划,垃圾转运站建在居民区和幼儿园

  让居民对这个垃圾转运站不满的,还因为它与有近600个孩子就读的幼儿园仅一墙之隔。很多家长在记者询问的第一时间,先是惊讶、既而愤怒和担心,“怎么可能,怎么会把垃圾站建在小孩子中间?”

  实际上,这个项目在9月中旬已经开建,计划11月20日左右就要竣工。

  开发区城市管理局规划人员周波(音)在沟通会上介绍,1997年这个规划就做了,当时就确定为市政规划用地。对此,居民代表提出疑问,距离1997年将近10年过去了,规划地周围的功能布局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10年前,这个项目周边还是村庄,没有这么多的居民小区。难道规划不考虑这种变更吗?

  记者发现,社区和污染企业的纠纷,在很多城市很普遍,但起因往往是随着城市扩张,原来处在城市边缘的工厂被新建的居民区包围,造成先来的工厂污染后来的居民;但开发区建垃圾转运站这件事,却恰恰相反:是先有居民区、幼儿园等住宅、教育基地,后要在这中间建一个垃圾转运站,等于人为地在环境敏感区安排了一个污染源。

  声称考虑居民需求,却没解除居民疑虑

  双方还对垃圾转运站目前的位置究竟是属生活区的中央区域,还是边缘区域存在分歧。居民代表认为,这一区域是亦庄生活区的中心区域,人口密度相对较大,空间相对拥挤。附近居民近2400户,幼儿园有近600个孩子就读,这样的位置不应该是开发区规划部门所认为的居民区边缘地带。

  面对居民的疑虑,周波解释说:“项目都是有规划、有手续的,完全合法。市政规划不可能有最优的方案,我们认为这是最合适的方案。垃圾转运站建在这里,就是充分考虑居民需求、从生活的需要、开发区的需要决定的。”

  居民希望提供相关证明,周波说:“规划文件存档了,可以到档案室查询。”但10月30日下午,居民代表王艳芳去开发区档案室查询时,档案室说规划文件还没转交过来。几经周折,才了解到文件还在规划部门,但规划部门的有关人员表示,虽然规划资料在自己手里,可是并没有权限也没有义务让居民看。

  垃圾处理应以人为本,项目建设应充分考虑环境风险

  开发区坚持这个项目的所有程序都合法,对此律师黄小媛指出,开发区对潜在的各种问题、风险考虑不周,坚持认为按国家标准执行就没有任何问题,这种解释没有说服力。

  记者从10月24日即开始联系开发区采访,但环保局以要新闻办统一安排为由拒绝。记者联系新闻办工作人员,工作人员虽表示会尽快安排,但总以领导不在等各种理由不断推迟采访时间,记者要求提供环评报告、环评单位等信息,也遭拒绝。

  早在2004年,北京市就面向社会公布了生活垃圾治理白皮书。白皮书确定了生活垃圾治理的基本原则,第一条就是以人为本原则,要求从生活垃圾的收集、运输到最终处理实施全过程管理,防止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垃圾转运站项目从选址开始、建设等均不告知居民,遭遇公众质疑,很难说履行了这一基本原则。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