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制度创新:为实现“两个率先”选好人用好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8日09:41 龙虎网

  【龙虎网报道】江苏实现“两个率先”,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

  省委书记李源潮旗帜鲜明地指出,要选好人、用好人,最根本的办法,是靠制度、靠机制。

  几年来,省委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着眼,大力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以公开公正公平克服吏治腐败和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以注重实绩、鼓励竞争来调动想干事、能干事、干好事的人的积极性,以民心拥护、民意公认来引导干部用权为民。

  放眼全省我们欣喜地看到,一批批政治上靠得住、发展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各级领导干部竞相涌现,一个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正在逐步形成。

  创新干部选用制度——

  公推公选从“试点”走向“常态”

  [新闻回放] 2003年11月下旬,全国首位公推公选县长人选和市长人选分别在沛县和金坛产生。与此同步,南京市白下区、雨花台区区长人选也通过这一方式正式产生。

  2004年9月1日,省委宣布在全省范围内公推公选22名省管领导干部,其中包括14个省级机关部门的副厅(局)长、5所省属高校的副校(院)长和3个县的县长。9月27日,省委决定,现场直播发改委副主任一职的演讲答辩现场。如此大规模的公推公选创全国之最,而把竞争现场同步推向公众也开全国之先。

  2005年11月,省委公开选拔省信息产业厅厅长等20名领导干部,部分职位面向全国和海外公开选拔。

  在这些新闻热点的回溯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江苏干部制度不断深化改革的推进轨迹——

  从公开选拔到公推公选,从偏远县、市到中心城市,不仅有乡镇干部,也有省管干部;(下转A2版)

  让党旗更鲜艳①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特别报道(上接A1版)不仅有党政机关的领导干部,也有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不仅有副职领导干部,而且有相当一批正职领导干部;既有委任制干部,也有选任制干部推荐人选。一些地方还将公开选拔拓展到整个领导班子,并由现职干部发展到后备干部、妇女干部、党外干部。显而易见,干部制度改革探索的范围越来越大,职位层次越来越高,民意的份量也越来越重,设计的程序也日渐科学规范。

  统计显示,2003年以来全省已经通过公推公选方式选拔任用了47名厅局级、261名处级、1815名科级领导干部。其中既有党政机关部门的正副职拟任人选,也有县(市、区)长、乡镇长推荐人选,还有高校领导干部。

  2005年1月11日,省委在出台的《关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中提出,坚持把公推公选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方式之一,并根据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需要,有计划地进行,逐步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同时明确规定,党政领导班子正职岗位出现空缺,需要在较大范围内选拔时,或者领导职位空缺较多,以及为了改善领导班子结构,需要集中选拔领导干部时,一般可以采取公推公选的方式。公推公选,正日渐从引人注目的探索试点,逐步走向了“常态”。

  改进考核机制——

  以发展论英雄、看素质识人才、重实绩用干部

  [关键词:民意调查]2006年,南京市六合区在对11名区委领导人选的考察中,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部分村和社区党组织负责人组成的390名调查对象,以无记名的方式现场填写,并收回一份特殊的书面调查问卷。问卷主要分群众生活改善、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等5大类别设置调查要点及评价等次;对个人的调查,则按工作作风、工作成效和公众形象3个类别设置要点,并单独设置了“对被调查对象总体印象”一栏和相应的三个评价等次。

  [关键词:实绩分析]2006年,“实绩分析”的引入使得对干部政绩和班子执政能力的评判有了更加科学的方法。

  2006年,在全省县(市、区)级党委换届中,一种新型的干部考核评价方法进入公众视野——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除了改进和完善传统的民主测评、个别谈话等方式外,民意调查、实绩分析被首次引入到干部考察工作中,从更多层面、更广视角,深入了解、准确认识、公正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南京市浦口、六合两区,盐城所辖9县(市、区)和镇江所属6个县(市、区)都积极开展了试点。

  民意调查、实绩分析等新型考察方式的运用,更加科学、系统地从更多层面获取考察对象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情况,使得一批德才兼备、群众公认、实绩突出的干部脱颖而出。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综合考核评价更加注重速度和质量、当前和长远、显绩和潜绩的辩证统一,更加凸现“民意”的份量,对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政绩观形成了明显的导向作用。

  建立健全制度——

  畅通干部上和“下”的渠道

  [数据点击]2003年以来,省委常委会以票决制的方法讨论决定了500多名领导干部的任免。

  2005年,全省7800多名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接受公示,24人公示后未予任用,其中处级以上干部7名。3440名委任制领导干部试用一年,有11名干部试用期满后未予录用。同年,全省98名领导干部自愿辞职、引咎辞职或被责令辞职,其中处以上11名。133名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因不称职、不胜任被免职、改任非领导职务、转岗、待岗。

  能者上的渠道畅通了,如何让不称职的庸者、劣者“下”?省委组织部把解决“能上能下”作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突破口,在干部选拔任用的各个环节,都有了制度依据和制度保障。如党委常委会、全委会表决制的全面实施,并扩大适用范围;任前公示、试用期制的普遍推行;任期制、辞职制积极实践;不胜任现职干部的认定标准和调整办法首度制定等等。五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干部队伍中改革创新要争先、工作创优要争先、为民创业要争先的氛围日益浓厚。

  处于全省发展前沿的无锡,对新区公推竞岗产生的副处级干部实行聘任制,聘期三年,期满后考核合格方可续聘三年。金坛市制定实施了领导干部待岗制,14名科级领导干部待岗处理,待岗期满后,2人恢复原领导职务、7人改任非领导职务、5人降职处理……

  各地富有特色的创新实践,大大激发了干部队伍的内在活力。

  上下、南北多层面互动——

  干部交流实现新突破

  [新闻回放]2004年1月,时任南京江宁区委副书记的郗同福前往连云港市任市委常委兼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此后,时任张家港市副市长的秦晋安调任徐州市副市长兼徐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时任昆山市委常委、副市长的高雪坤调任淮安市副市长兼开发区主任。时任江宁区委办公室主任的唐国海调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任正职。

  2006年4月,中科院院士、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徐南平赴苏州挂职任副市长。同批前往各省辖市挂职的,还有其他19名高层次优秀年轻人才。他们将分别担任省辖市副市长或市长助理,省级机关副厅长或厅长助理等职务,挂职时间1-3年。

  加强干部交流,是锻炼提高干部能力、激发干部队伍活力、改善领导班子结构的有力杠杆。

  今年以来,我省抓住市县党委换届机遇,围绕“正职干部”、“重点岗位”、“年轻干部”和“南北干部”这四大重点推进党政领导干部交流,积极打通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者和专业技术干部“三支队伍”之间的交流渠道,使得干部交流实现经常化、制度化。

  目前,全省13个省辖市党政正职、纪委书记、组织部长全部实现易地交流,54个县(市)的党政正职有92.5%易地交流任职。地处苏北东陇海开发带重要节点上的3个县(市)党委书记均来自苏南。苏中、苏北8市党政班子中,来自苏南和省级机关的就有37人,其中正职14人,占正职总数的87.5%。

  “三支队伍”交流渠道被打通。高校、科研院所和国有企业中一批年纪轻、素质好、有发展潜力的高知识层次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陆续被选拔充实到地方党政领导班子中,人才流动的体制性障碍逐步突破,领导班子知识、专业和年龄结构明显改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