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环保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保 > 正文

黄河治理开发最高目标:维持黄河健康生命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8日10:24 新华网

  

黄河治理开发最高目标:维持黄河健康生命

  ▲山东省淄博市磨李乡农民在治黄工地上(摄于1994年10月)。 新华社发

  新华网郑州11月7日电(记者张百新刘雅鸣林嵬)“黄河治理事关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必须认真贯彻落实

科学发展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进一步把黄河的事情办好,让黄
河更好地造福中华民族。”

  11月3日,在郑州举行的纪念人民治理黄河60年大会上,当宣读完胡锦涛总书记关于黄河治理工作的重要批示后,会堂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年近八旬的老河工郭国才激动地说:“人民治黄这60年,我亲眼看过来,治理黄河先要保护好黄河,按这个思路走,黄河的事一定能办好。”

  黄河,这条养育了中华民族,又曾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的河流,在安澜60年后,开始进入一个“人水和谐”的新时代。

  从古至今,黄河治理都是治国兴邦的一件大事

  传说大禹治水时,滔滔黄河流经潼关时被中条山和华山挡住去路,大禹劈山导滞,让黄河穿山而过,从此,人们便用中条山的“中”字和华山的“华”字组合起来,命名黄河流过的地方为“中华”。

  “黄河平、天下宁”,从古至今,黄河治理都是治国兴邦的一件大事,黄河安危,事关大局。

  “善淤、善决、善徙”是黄河的特性,一旦决口,洪水可北抵京津、南达江淮,历史上黄河决口1590次,改道26次,水患所至,黄沙扑空城,人或为鱼鳖。

  历史上,为了把黄河治好,有为君主宵衣旰食,河工百姓舍死忘生。一部治黄史,就是民族的奋斗史、智慧史。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曾亲率数万士兵堵黄河决口,并写下《瓠子歌》,记录堵口情况和具体办法。而最早提出“以人治河,不若以河治河”主张的则是明代河南虞城的一位秀才,开创了一代新治河思想。“报卒骑羊如骑龙,黄河万里驱长风”如实记录了清代黄河汛兵乘羊皮舟报汛,与洪水上演“生死时速”的情景。

  黄河洪水来临之时,人民万众一心、团结抗争;在黄河缺水断流之际,人们忧患反思,发出:“我们不能没有黄河”的呼声。

  1998年,黄河断流日益加剧,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163名院士联名呼吁:拯救黄河。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李国英说,这几年,温家宝同志曾5次叮嘱他,要确保黄河不断流。

  在实施黄河水量统一调度后,黄河已7年没断流。为了进一步保护、管理好宝贵的黄河水资源,今年8月1日,国务院《黄河水量统一调度条例》正式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大江大河流域水量管理调度的立法。

  三门峡是黄河治理从“征服自然”到“尊重自然”的起点

  1946年,新中国还没有成立,冀鲁豫解放区就成立了黄河水利委员会,开启了人民治理黄河新纪元。从那时起至今,黄河扭转了频繁决口改道的险恶局面,创造了伏秋大汛岁岁安澜的奇迹。60年来,沿岸人民“兴利除害”,将千年“害河”变“利河”,其功劳远在大禹之上。

  从被称为“悬河头、华北轴”的郑州沿黄河南行,两岸雄伟的大堤已成黄河一景。据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黄河大堤已4次整修,土方量相当于15座万里长城。

  过去,黄河干流上没有一座水库,如今,从青海龙羊峡到河南小浪底,18座水库如18颗明珠缀在黄河上。目前黄河水库仅发电装机容量就达1700多万千瓦,还在防洪、灌溉、供水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历史上受黄河水害最重的下游两岸大地,如今成了受黄河惠泽最厚的地区,每年有100多亿立方米黄河水滋润着3900多万亩农田,成为我国最大的农业自流灌区。在山东,一立方米黄河水,就能增产一公斤粮食。

  目前,黄河以占全国2.2%的天然径流量,滋养着全国12%的人口,灌溉着全国15%的耕地,还为沿岸50多座大中城市供水,并支撑着流域内石油、煤炭等工业。

  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李国英说:“人民治黄60年,是一部除害兴利,造福华夏的历史,这一时期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无法比拟的。”

  不能讳言,在这60年间,由于认识的局限性,人民治黄也走过不少弯路,积累经验的同时也累积了不少的教训。1954年,黄河规划委员会编制了《黄河综合利用规划技术经济报告》,计划在黄河干流上建46座拦河坝,层层拦水拦沙,梦想让千古黄河之水变清。

  1960年,黄河干流上第一座水库三门峡下闸蓄水,出库的黄河水变清了。但黄河毕竟是黄河,蓄水仅一年半,就有15亿吨泥沙淤积库区,回水倒灌关中平原,危及西安。当时,西安专家说:“不久,我们就可以坐在西安城楼上,用黄河水洗脚。”

  在三门峡水库修建的同时,黄河下游也规划了7座拦河大坝,当时人们认为,三门峡一修,黄河变清了,可以放开手脚利用黄河水了。由于三门峡改变运用方式,两座建成的大坝被炸,正在建设的三座大坝下马。

  三门峡水库建设中留下的遗憾,为中国黄河泥沙问题研究提供了教材,三门峡的经验教训,为小浪底水库的兴建及运用方式的设计打下了基础,小浪底建设成功地解决了泥沙淤积问题。专家指出:三门峡是黄河治理从“征服自然”到“尊重自然”的起点。

  “人水和谐”的治河理念转变具有标志意义

  “黄河万里触山动,洪波喷流射东海”。从古代诗人笔下,我们读到的是一条水量丰沛,生命强健的黄河;而如今,黄河却是另一番景象:滔天之水变如带细流,一些支流长年断流。

  近二十年来,随着流域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黄河承载压力日益增大,以下游断流为标志,流域生态系统呈现整体恶化的趋势。

  黄河专家洪尚池说:“黄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缺水断流、水质污染、河道萎缩、生物多样性被破坏;一旦这种状况发展下去,黄河就可能变成内陆河、季节河。”

  “在庆贺战胜了多少次洪水后,我们突然发现黄河自身却越来越不健康了。”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李国英说。

  在科学发展观思想指导下,2004年,黄河水利委员会首次提出了“维持黄河健康生命”这一黄河治理与开发的最高目标,要彻底遏制当前黄河整体河情不断恶化的趋势,使之恢复到一条河流应有的健康标准。

  在“人水和谐”的治河理念下,黄河水利委员会开展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重大实践。通过全河水量统一调度,黄河已连续7年不断流;连续5年的调水调沙,冲走了下游河道3.8亿吨泥沙,河道生态系统恶化的趋势被遏制。

  专家指出,由过去的人定胜天转向尊重自然;由人和水的抗争转向相互依存;从单一的索取转向在开发利用中更注重保护,治黄思路转变具有标志意义。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历经160万年的沧桑巨变后,在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一定会焕发青春,安澜无恙、奔流不息。

  ■新闻背景

  人民治黄的由来

  新华社郑州11月7日电(记者林嵬姚润丰)1946年初,解放区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在山东菏泽成立了冀鲁豫解放区黄河水利委员会,以此为标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治黄事业,开启了新的纪元。

  据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提供的资料,1938年,为了阻挡日军进攻,蒋介石决定“以水代兵”,下令扒开花园口大堤,造成黄河南流改道。黄河改道后,故道干涸,沿岸群众在河床里开辟耕地,建设家园,陆续迁入40万人。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群众,在黄河故道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建立了冀鲁豫和渤海两个抗日根据地。

  1946年初,当时的国民政府决定堵复花园口掘口口门,让黄河回归故道,企图水淹解放区。为了应对新的黄河防洪形势,抓紧抢修黄河故道堤防,解放区政府建立黄河治理机构。当年5月,冀鲁豫和渤海两解放区政府动员40多万民工开展复堤整险工作。1947年3月15日,花园口堵口工程合龙,黄河水全部向故道流去。

  自1946年以来,黄河下游已60年伏秋大汛没决口,创造了岁岁安澜的历史奇迹。

  ■新华快评

  黄河之“病”警示畸形发展之忧

  

黄河治理开发最高目标:维持黄河健康生命

  母亲河累了,让她休养生息吧!

  今年是“人民治黄60周年”,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李国英,喜忧参半,心情复杂。喜的是,“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的黄河,创造了60年岁岁安澜的历史奇迹。忧的是,黄河出现河道断流、河床萎缩、污染加重的生态危机,承载能力已达极限。

  作为一条泱泱大河,黄河干流曾经是咆哮万里、奔流激射的雄浑景象。为了养育中华民族,黄河已承载了很多很多,她尽了最大的力。如果说过去治黄的首要目标是防洪水、防决口,那么今天,“维持黄河健康生命”已成为科学治黄、依法治黄、和谐治黄的新目标。

  保护母亲河大型活动举行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