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格里芬:推开中美太空合作之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8日15:05 世界知识

  张浩

  不久前,美国宇航局局长迈克尔·格里芬进行了为期六天的对华访问,此次访问中美两方都给予了极高的重视。美国 有媒体甚至使用“史无前例”和“里程碑式的”等词来高调形容。的确,对中美两国来说,这次访问的意义不光体现在这是美 国宇航局局长的首次访华上,更重要的是,双方都期待着此次访问能开启两国在外空领域内的合作。但与此同时,
人们也注意 到,美国也出现了另一种声音:除《华盛顿时报》推出形如好莱坞杜撰大片般的《敌人》新书宣扬“中国间谍威胁”外,以保 守派政治家和军方为背景的美国《国防新闻》周刊与网站也推出《中国试图用激光致盲美国卫星》的长篇报道,声称中国“正 在进行”用激光致盲美国间谍卫星的实验。在中国“军事威胁论”噪音甚嚣尘上的背景下,中美两国能在太空领域展开真正的 合作吗?

  美苏争霸,但“太空握手”

  其实,早在冷战时期,美国和其对手——苏联尽管展开了以战略军事力量为核心内容的军备竞赛,其中包括航天技术 领域内的激烈竞争,但就是在此背景下,美苏两国仍然展开了在外空领域上的合作。

  1972年,在“缓和”的背景下,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和美国总统尼克松积极推动两国签署了“联盟(Soyuz)- 阿波罗(Apollo)”计划。其主要内容为两国的宇宙飞船在太空进行对接。1975年7月15日,两国的飞船“联盟 19”号和“阿波罗18”号在轨道上成功实现了对接,“联盟19”号飞船的宇航员列昂诺夫和美国“阿波罗18”号的宇 航员斯坦福德热烈握手并互致问候,全世界的电视观众观看了这一历史场景。这一被喻为“太空握手”的两国外空合作,不仅 成为了美苏双方缓和几十年来剑拔弩张紧张气氛的标志,更重要的是,这是一次真正意义的太空合作——验证了当宇宙飞船在 太空发生事故时另一方提供救援的技术可行性。但遗憾的是,直到冷战结束,双方也没有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深入或更广泛地进 一步合作。

  冷战结束后,原来美苏之间全面紧张对抗的基础已不复存在,而俄罗斯日蹙的经济情况使得原本风光无限的航天工业 步履维艰,而在这种情况下两国在外空领域内的合作反而进一步强化,其典型的事例就是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日本、巴西 和欧洲等国航天局联合推进的载人航天计划——

国际空间站。该空间站计划是在美国相关空间站计划的基础上,逐渐吸收俄罗 斯等国的加入合作而形成的,预计耗资逾一千亿美元。但是有批评者认为,该计划耗费过大但却收效不多,同时也制约了参加 计划的其它国家发展独立的航天技术。我国没有参加该项计划,而是完全另起炉灶自力更生地发展了本国的载人航天工程。

  中美合作:

  由来已久与开始起步

  实际上,中美两国在太空领域内合作由来已久,中国的长征系列

火箭曾多次承担美国商用卫星的发射。但是1998 年美国参议院考克斯一伙炮制出的考克斯报告,则污蔑中国利用商业卫星发射机会窃取美国机密,在此之后通过的《商业授权 法》则在实际上彻底地中断了美国卫星甚至是有美国零件的卫星在中国商业发射的可能。中美两国在商业卫星发射领域内有极 高的互补性,这种合作也并非仅对某一方有利或更符合某方的利益,同时在技术、经济方面也是最成熟的合作方向,但是在部 分美国人转变冷战思维观念、重新审视两国关系之前,中美两国的这一有着深厚基础和历史条件的合作无法展开。

  2003年10月15日,我国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成为继俄罗斯、美国之后第三个拥有 独立载人发射能力的国家。这一事实对美国产生了极大的刺激。美国首次认识到我国在航天领域内拥有巨大潜力和长远追求, 而且我国提上日程的探月工程等宇航计划也引起了美国的浓厚兴趣。尽管美国国内有人不断唤起早已沉睡多年的冷战记忆,将 中国在航天领域内的突破与冷战时期苏联咄咄逼人的势头相联系,但大部分美国人并不认为中国会在这个领域内对美国形成挑 战或者威胁,因此主张中美太空合作的声音逐步升高。而此次美国宇航局局长访华也正体现了这一趋势。

  中美两国间在太空领域上的合作现状,用“刚刚起步”来形容颇为贴切。在2006年10月12日国务院发布的《 2006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已经先后与13个国家、空间机构和国际组织签署了16项国际空间 合作协定或谅解备忘录,开展了广泛的双边和多边合作,但其中恰恰不包含美国,这也更使美国认识到在与中国相关的太空合 作领域美国可能会陷入孤立境地。可以说,是否与中国展开太空合作已经不再是一个问题,取而代之的是合作的领域和如何合 作。

  合作前景

  当前,中美两国最有可能也是最为迫切的合作领域是对“太空垃圾”的监测。“太空垃圾”主要是指分布在地球近地 轨道上的大量碎片。随着人类在外空行为的日益增多,这类碎片的数目也急剧增加,严重威胁各国的近地轨道航天器安全。目 前人类只能对这些碎片进行监测记录以规避其碰撞。美国拥有对全部较大碎片进行监测的能力,我国也在2005年成立了“ 中国科学院空间目标与碎片观测研究中心”对其进行监测。事实上,两国在这一问题上的合作早已开始。2005年我国发射 神舟六号宇宙飞船之前,两国就相互向对方提供相关数据。可以预计,今后两国在这一领域内的合作将更加紧密、频繁甚至机 制化,在这一领域内的合作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一旦受到人为阻挠所带来的危害是难以想像的。

  与美苏“太空握手”合作相类似,中美两国也极有必要在两国飞行器的接驳等方面展开合作。美国的哥伦比亚号航天 飞机失事之后,美国不得不停止所有的

航天飞机的发射工作,在此期间,美国必须依靠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来向国际空间站运 输人员及设备。作为除美俄之外全世界惟一具有独立载人航天能力的中国,也具备了这种可能。而当中美两国的飞船具有接驳 能力之后,中国的飞船不但能成为美国在紧急情况下的备份、承担救援任务,而且美国或其他国家的飞行器也能对中国的在轨 宇航员及其他重要设备提供紧急情况下急需的援助,从而使得双方合作的基础更加深厚,未来合作的前景更加美好。

  可以这样认为,没有美国对于中国“利益攸关方”这一角色的认知及其带来的政策改变,格里芬的访华乃至于以后两 国间所能展开的合作是无从谈起的。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