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市农技站深入开展“科技入户”工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9日03:43 青岛新闻网-青岛日报

  本报讯 今年以来,我市广大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开展“科技入户”工程,紧密围绕粮食增产、农民增收,通过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园区建设、联系种植大户等方式,向农民传播科技知识,推广新技术、新成果,全面提升了农业整体素质和农业竞争力。

  ——建立农业科技示范点,让科技进村入户。要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最根本的是要普及先进技术。为此,我市积极创新农技推广工作方式,通过选择科技带头户和建立现
代农业实用技术示范点等措施,创建了农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新机制,形成人、财、物直接进村入户的科技推广的新模式,以实际行动打造“情系三农”服务品牌,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广泛赞誉。

  根据种植业区域布局,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按照“抓点带面、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的思路,统筹规划,在全市6个农业市区建立了20多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在每个基地建立5到10个示范点,借助这个平台,将技术服务落实到点,将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截止到目前,已建立农业科技示范点100余个。每年深入无公害示范园区、基地和种植大户等示范点进行技术推广服务30多次,同时,针对各地的不同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给农民面对面技术培训10多次,讲课的内容包括麦田管理、大棚蔬菜、土壤与肥料,根结线虫病的防治等,培训农民1000多人次;免费发放市农委编写的《特色作物栽培与利用》、《蔬菜优质高效栽培》等科技书籍1000余册,科技资料1万余份。

  ——树立“以人为本”的推广理念,灵活多样方式服务农民。长期以来,受体制和计划经济的影响,农技推广工作服务方式单一,没有在管理、服务、示范、培训等方面下工夫,对农民缺少组织协调、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影响了桥梁和纽带作用的发挥。对此,市农技站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选择,用适合农民经验的讲解方式传授农民切实需要的科技知识。首先,他们注重指导科技示范园和示范基地的建设。在平度的南村、即墨的移风、胶南的王台等20余处示范园区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实践证明,通过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以园区为桥梁和载体与农民有机结合起来,是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领着农民富的一种好办法,是促进优良品种与先进技术尽快普及推广的好途径。其次,他们注重指导专业种植村。我市有许多具有区域优势和传统优势的农作物种植专业村。市农技站通过到这些专业村进行专门指导、培训和市场信息交流,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增强了农技人员的实践能力,而且极大提高了他们农产品的市场

竞争力。此外,他们注重指导种植大户。在推广工作中,对种植业大户进行重点培训与指导,并把其中富于创新的先进分子培养成科技示范户,当作向农民传授科技的“二传手”。

  ——发挥技术优势,切实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市农技站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带领技术人员扑下身子,深入生产第一线,掌握第一手资料,准确地把握农情,切实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为农民排忧解难,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有力地指导了农业生产。过去,栽培技术不配套,特别是肥料施用不合理,造成土壤病虫害增多的现象比较普遍。例如在即墨移风镇的蔬菜区内,种植的春白菜、甘蓝出现了大面积的根肿病,大姜根结线虫日益严重;在莱西孙受、平度南村镇的无公害蔬菜示范园,由于土壤板结蔬菜根系生长不良,许多地块出现植株萎蔫现象,严重影响了作物生长。为解决这些问题,市农技站推广了无污染、无公害微生物肥、清洁栽培、日光消毒等关键技术,种地与养地相结合,通过土壤改良,降低土壤病虫害的发生,增强了土地的产出能力。

  市农技站站长王军强介绍说,在实施“科技联户”工程中,他们先后帮助农民解决了蔬菜种植区根结线虫、越夏蘑菇栽培温度高等30多项困扰农业生产的技术难题。 (本报记者 梁学勇)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