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专题 > 正文

舆论监督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助推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9日11:10 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11月9日电 (记者陆文军) 对媒体的批评报道,有的地方和单位唯恐避之不及,但上海市卢湾区却对批评报道敞开了热情的大门。这个区规定,对重大的批评报道,有关领导和有关单位负责人要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第一时间研究处置办法,第一时间向上级和媒体反馈处置情况。

  卢湾区的这个规定可不是“作秀”,而是落实在每篇批评性报道的整改行动上。如
一家媒体今年10月20日的报道说,卢湾区新天地周边深夜出租车抢客,交通异常混乱。当日卢湾区有关部门就出台了整顿措施,使该区域交通状况大大改善。但卢湾区有关部门并没有到此为止,而是着手制定了有关交通管理办法,保障了这类闹市区域交通的安全畅通。

  近4年,卢湾区先后处理解决媒体批评报道反映的问题近600起,做到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形成了“媒体履行监督职能,政府尽好服务职责,力求公众满意和谐”的良好互动。

  卢湾区的这种对待批评报道的态度和做法,值得各级党委和政府借鉴。他们的做法说明,批评报道不是什么洪水猛兽,非要拒之门外而后已。相反,正确对待批评报道,对批评报道反映的问题及时解决,能够有力地推动实际工作,维护国家和群众的利益。因此,批评报道对一个地方和单位来说,不是什么不好的事,而是一件大好事,是提高执政能力的“助推器”。

  既是一件好事,为什么有的地方和单位对待批评报道还要采取排斥甚至压制的态度呢?为什么一有批评报道,就动辄以“影响工作大局”“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等理由,对行使舆论监督的媒体和记者找岔子、扣帽子、打板子呢?究其原因,在这些地方和单位的负责人心里,他们个人和小团体的“声誉”和政绩形象,比群众的疾苦冷暖更重要,比党和国家的事业更重要。说白了,不是什么“从大局出发”考虑问题,而是为个人私利作打算。这种负责人,往往对批评报道搞“公关”“摆平”,或采用非常手段压、堵,严重者甚至不惜违法进行威胁恐吓,必得扼杀舆论监督而后快。殊不知,这样的做法只会养痈遗患,让小问题酿成大祸端,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更大的损失。

  各级党委政府应有虚怀若谷的胸怀,把新闻舆论监督作为端正政风的一面镜子,作为改进工作的有力抓手,像卢湾区那样,对待批评报道“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把每一次批评报道都当成改进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的契机。媒体也要正确使用批评报道这种公众赋予的职责和权利,既要大胆对各种不良现象进行批评,又要把握尺度,重在解决问题。要以实事求是的精神搞监督,用事实说话,不能哗众取宠、猎奇求怪,更不能道听途说、以偏概全,损害舆论监督的公信力。

  相关专题: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