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新京报特刊089——救援队长也打哆嗦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9日16:04 新京报
新京报特刊089——救援队长也打哆嗦

2006年5月18日A18版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新京报特刊089——救援队长也打哆嗦

进入巷道,安凤玉的眼前只能看到5米的距离。他的工作基本上都是在这种黑漆漆的巷道中进行。


  安凤玉(京煤集团救援队长)

  2004年出任救援队队长的安凤玉已经和井下打了近20年交道。

  救援队曾经因为装备问题而损失了一名队员,虽然那是20多年前的往事,但安凤玉始终引以为戒。

  2004年底,救援队获得了200多万的资金,他全部用于购买指挥车、装备车和破拆器械等装备。今年,他们还能获得200万左右的资金,安凤玉说,这些钱还要用于装备的升级换代。

  因为在井下,装备就是生命的保障。今年,他们一共出动7次,都获得成功。

  不能依靠精良的装备救更多的人,安凤玉有些遗憾。因为不到万不得已,别人不会找他们。

  11月3日,晴。

  安凤玉的眼前,只有5米的距离。5米内,只有队员们的头灯、手臂光条晃动出点点亮光;5米外,只有一片漆黑。

  安凤玉,京煤集团昊华公司矿山应急救援队队长。此时,他正带领队员在巷道中训练。

  “我们总在黑暗中工作。”安凤玉淡淡地说。在巷道里找人的时候,白天黑夜的概念已经没有了。

  “不清楚情况,人不能随便进去”

  平谷金矿救援时,他们是白天去的,等从井下出来,天已经黑了。

  今年5月16日中午12点左右,安凤玉接到平谷黑水湾村金矿发生事故的通知。5分钟后,他们出发了。

  安凤玉说,救援队平时出动的反应时间一般是1分钟左右,但那次,他们用了5分钟。“因为我们接到电话后,要分析大概要带什么装备。”安凤玉说,但通知就说堵人了,“堵得怎么样,堵了几个人,都不知道。”

  安凤玉捉摸着,堵人了,呼吸器、器具监测、破拆、通风等工具是必然要带的,另外有可能需要用到供风、压风机等救护材料,还有一些支护材料、绳索等东西,也都要装上,这就晚出动了几分钟。

  大概下午2点多,救援队赶到事故现场。初步了解的事故情况是,那是已经关闭了的矿井,整个巷道分上中下三个水平两个出口,有4个人进去盗采,被砸下来的渣给堵住了,大概堵在一个缓坡上。

  “不清楚情况,人不能随便进去。”安凤玉说,当时他就带着2个人先进去看看情况。

  “腿都哆嗦,真害怕”

  安凤玉说,他老搞救援,也老下井,但在平谷的这次,他走着,腿都哆嗦,“真害怕”。

  这是个年代久远的金矿,井内巷道纵横复杂,四通八达,延伸好几个村子,一般人根本进不去,进洞后也很难出来。

  安凤玉和2个队员进到巷道后,他们水平走了大概300多米,然后就是下山了。他发现,那巷道非常狭窄,大部分地方都在1米左右宽,而且支护特别差,“就跟那种悬空的桥似的”,中间打一个木头,然后前面打一个木头,头顶上是空的,有水,脚底下也是空的,也有水,还不时有石头哗啦哗啦的往下跑,崩得哪儿都是。

  这种因非法盗采而引发的事故,救援队总是很头痛。因为与正规矿比,非法盗采的矿,巷道一般都特别差,基本没有维修管理,不仅自己的安全质量毫无保证,也不利救援。

  救援队一共进去2组人,手里还拿着当地人画的草图,两路侦查回来后,虽然大致确定了人在哪儿,但都没有见着人。安凤玉建议用点炸药,把渣崩下来。

  没想到,炮响了以后,渣哗啦就下来了,那渣量相当大,不仅把存渣的巷道给堵严了,把底下的巷道也堵严了。

  由于从原来的巷道无法上去救援了,安凤玉就带着人从上层巷道绕过去,一路走,一路喊。喊了70多米后,被困人员听见了,也有了回声。但他们的位置在底下50多米处,于是,大家拽着绳索往下顺,总算找到人了。

  由于巷道特别窄,担架过的特别费劲,一直到夜里4点左右,总算把他们都救出来了。

  “有时候会被迫放弃”

  “找着人了,就跟打了胜仗一样,大家都很高兴。”安凤玉说,但是,由于井下的情况很复杂,有的时候也会找不着人,有的时候还不得不放弃救援。

  今年9月,门头沟斋堂镇发生

矿难,因矿主隐瞒,直至8天后才被举报。事发后,门头沟政府找到救援队,安凤玉去现场看了后,发现这是一个非法的窑洞。河沟里往下挖了一个跟菜窑似的洞,用一个木板给盖着,总共有10多米,前面是一个塌陷的坑。

  “像这种情况,就无法救助。”安凤玉说,他们几个人下去挖煤,外面到处都是自燃后剥落的煤层。“煤自燃后就空,空然后就塌,那个地方,你说不准他是挖塌的,还是由于煤自燃塌陷的,你不知道他是上面塌了,还是底下陷了,谁也说不清。”

  安凤玉说,一般来说,救援队接到通知,都会赶到现场,并根据现场的情况,想尽一切办法,尽可能实施救助。但要是条件不允许,或者救援风险极大,危及救援人员的安全,而结果存在不确定性,容易造成事故扩大,就只能放弃。

  采写/本报记者 林文龙

  摄影/本报记者 王申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