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安徽企业欲修复北京安徽会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0日01:30 中安在线-新安晚报

  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北京安徽会馆修复工作,再次遇到“难关”。因与北京市方面在一些具体问题上未达成一致意见,原先准备全面介入的安徽企业联合会已经撤出北京。北京市宣武区文化委员会文物科工作人员于女士近日告诉记者,目前启动全面修复的条件还不具备。

  北京方面:目前条件还不成熟

  “修复安徽会馆是个系统工程,仅靠文物部门肯定是不行的。”于女士说,从北京市文物部门公布的资料看,安徽会馆位于北京市宣武区后孙公园胡同17号至25号,分为东、中、西三路,需要修复的范围很大,“到现在都还没有全面启动修复工作,因为确实有一定难度”。

  据省企业联合会提供的《北京安徽会馆》小册子显示,安徽会馆由李鸿章兄弟修建,是北京幸存的为数不多的地方会馆之一。由于历史原因,安徽会馆的东院和西院里都有居民加盖房屋,共100余户,每个院子里只剩下一条不到1米宽的小路相连。曾经繁盛一时的“京城第一会馆”陷入保护困局。

  考虑到安徽会馆是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政治意义的地方会馆,近几年,北京、安徽等地多次有人发出呼吁,希望北京市政府能够重视这一会馆的修复工作。5年前,北京市宣武区政府出资修复了会馆中院内原来颇具规模的戏楼和碧玲珑馆。

  但是,这与安徽会馆原有的繁盛面貌相距甚远。去年元月,安徽企业联合会原会长吴昌期等人向省十届人大三次会议提交议案,建议省政府重视关心安徽会馆的修复工作。当年3月,在全国“两会”期间,北京当地的媒体也开始集中关注这一问题。北京市宣武区区委书记唐大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他们正在探索通过转让文物使用权方法来保护文物,就是将一些地方会馆、名人故居的使用权转让给它们“原籍”的省份,由这些省份负责出资搬迁居民和文物的日常保护经营。

  安徽当即对之作出积极努力,并与北京宣武区进行了多次合作磋商。之后一度有消息传出,“安徽会馆修复如箭在弦”,但是于女士近日告诉记者,安徽会馆的修复不仅仅是资金的问题,还要考虑到宣武区的整体规划,从目前的情况看,条件还不成熟。

  安徽企联:具体难度超出预想

  在修复安徽会馆的工作中,安徽企业联合会始终是最为积极的组织之一。去年4月,受省政府的委托,吴昌期和省企联副会长李传银等专程赴京,与北京宣武区商洽安徽会馆修复有关事宜,双方还签订了会议纪要。随后,省企联派出驻京联络组,负责落实具体细节。

  省企联驻京联络组成员张晓东告诉记者,安徽会馆即将修复的消息传出后,全国各地徽商积极响应,纷纷前往北京进行实地考察,都希望会馆的修复工作由徽商来完成。北京市宣武区商务局也在网上发出商业信息,面向全国招商,修复工作一度前景光明。当时有关方面透露,争取今年上半年完成拆迁等准备工作,2008年奥运会前建成投入使用。

  “我们最初也是这样乐观的。”张晓东说,等到细节落实环节,才发现事情原来并非最初想象那样简单,仅是搬迁100余户居民这一块,一开始预算的腾退费用就远远不够,“仔细算一算,整个项目要搞成功,至少需要1.5亿元”。资金筹集成了最大难题。

  此时,一个微妙的问题也被摆上了桌面。宣武区曾表示“探索通过转让文物使用权方法来保护文物”,那么这种使用权的转让有没有期限?2005年11月29日,在与吴昌期会长商谈中,北京市宣武区税勇副区长作出进一步的情况说明,其中提到“北京安徽会馆修复后应规定使用期限”。而在此之前,安徽企联一直都理解为“拥有会馆长期使用权”。

  双方开始出现了不太一致的声音。于女士告诉记者,转让使用权的事情,毕竟只是一种设想,并没有具体的文件,这样到了操作层面,难免出现衔接的问题。而对于安徽会馆修复后用途的限制,更让安徽企联感到为难。就这样,在北京大约呆了半年的张晓东等省企联驻京联络组成员撤回到安徽。

  各方观点:大家还应继续努力

  在调查过程中,记者发现曾经发出招商信息的北京市宣武区商务局对于此事态度不再清晰。该局一位姓柳的工作人员说:“安徽会馆修复暂时还只有一些规划,具体能落实到哪一步,现在还不好说。”据他透露,安徽企联、黄山市等曾多次与宣武区商量合作情况,但招商工作目前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这种尴尬,在安徽会馆今年6月被确定为国家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后更加凸显。省文物局文物保护处杨益峰处长说,过去安徽会馆只是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修复资金渠道、开发保护利用上可能要方便一些,但现在成了“国保”,根据国家规定,资金渠道主要依靠政府投入和社会捐助,而且在保护控制带内绝对不允许进行商业经营,这可能会让一些企业动摇。

  杨益峰处长告诉记者,国家对于重点文物的这种保护思路是妥当的,但这并非就意味着北京与安徽没有合作的可能,关键还需要双方继续坐下来,认真探讨其他适当的合作方式与途径。他建议说,比如在安徽会馆的修复上,以前也有不少人提出可设立修复基金,募集纯公益性的资金,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省企联李传银副会长也表示,尽管目前安徽会馆的修复暂时“搁浅”,但他们并没有放弃努力,而是一直在积极引荐有兴趣的徽商前往北京进行考察、洽谈,并商讨其他合作方式的可能性。“无论如何,这毕竟也是我们安徽人的骄傲,我们不会轻易放弃的!”

  本报首席记者章玉政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