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屈原新家开建 面积增加两倍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0日06:22 长江商报

  仿古新建工程今在秭归凤凰山动工系三峡湖北库区最大文物复建项目

  屈原祠即将再次搬迁新建,同秭归10万移民一样,屈原也成了一位老“移民”。今日,备受世人关注的屈原祠仿古新建工程,将在秭归县凤凰山正式开工。

  这是三峡湖北库区文物复建最大的单体项目,它将与凤凰山古建筑群一道成为三峡
库区规模最大、最具特色的人文景观。

  屈原祠原址在秭归归州城东五里的“屈原沱”。1976年7月,因葛洲坝水利工程兴建,迁建至归州镇向家坪,更名为“屈原祠”。今时,三峡工程再次蓄水后,江水将会淹没到屈原祠山门内的第三级台阶。

  据介绍,屈原祠将按“以古复古,修新如旧”的原则复原修建,占地面积为1940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806平方米,总投资4800万元,主体建筑合同建设工期249天。同时,为兼顾与三峡大坝的整体视觉效果,新建的屈原祠将建于凤凰山的山梁上,面向东南,与三峡大坝正面相对。

  □三大亮点

  集人文景观和屈原文化于一体

  昨日,记者踏足即将仿古新建屈原祠的茅坪凤凰山。“屈原祠将按‘以古复古,修新如旧’的原则复原修建。”秭归县文化旅游局副局长孔刚强介绍说。作为屈原祠仿古新建项目的负责人之一,孔刚强还介绍了该项目的三大亮点。

  是归州屈原祠的三倍

  新屈原祠占地30亩,占地面积是归州屈原祠的三倍。新屈原祠考虑到长江江面的可视性,将建筑群建于黑石弯的山梁上。

  由凤凰山景区的沿江路,经屈原故里牌坊可达屈原祠入口牌楼门。由入口牌楼门至屈原墓,纵深线深127米,面阔45米,院落面积约1万5千平方米。包括在建筑群东北侧黑石弯桔颂园、水面以及管理用房,原则是控制总占地面积与原屈原祠基本相同。另外,屈原祠前的广场和祭坛将延伸至江面。

  祠内外采用砖木构造

  归州屈原祠是钢筋水泥建的,新屈原祠将全部采用砖木构造。屈原祠建筑群面向东南,由山门、两厢配房、二道门、纪念大殿、屈原墓等组成。

  山门,严格按原屈原祠山门复建。二道门,新建,增加层次感,减少进深太大的感觉。屈原墓,从原屈原祠迁来,保持式样与风格不变。

  纪念大殿是建筑群的高潮,采用重檐歇山的形式,钢筋混凝与木质相结合的仿古大殿为五开间,建筑面积为645平方米,分两层,高15.5米。围墙与建筑群相协调,灰墙灰瓦顶,可作漏空花窗。

  最具特色的文物陈列

  “我们将请国外最好的专家进行文物陈列。”孔刚强兴奋地说。

  屈原塑像、两厢碑廊等都将从归州屈原祠搬迁而来,原祠内的部分文物也将搬迁,“重新进行陈列”。不仅如此,因新屈原祠的空间比以前大得多,他们还将国内外有关屈原文化的实物和传统文化结合到一起,请来国外最好的专家,进行最科学和先进的陈列。

  “我们将建一座集人文景观和屈原文化于一体的建筑群。”孔刚强说到。

  □意义

  新建是为发扬屈原文化

  既然不采取搬迁,那么“仿古新建”究竟能给世人留下什么?昨日,记者采访了多位秭归政府官员和普通市民。

  “仿古新建屈原祠的地位特殊。”一位官员说到,新屈原祠将是三峡库区湖北境内的最大文物复建项目,1年多后,对于研究古建筑及屈原文化的人来说,这个古建筑群将是全国的典范,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针对屈原祠而言,最能吸引人的是对面的三峡大坝。“只要一抬头,就可以看到坛子岭、185平台、宏伟的大坝。”同时,等到屈原祠建好以后,祠前的广场和祭坛又将形成一大亮点。

  “仿古新建屈原祠,也正是为了弘扬屈原精神和发扬屈原文化。”孔刚强说,“屈原祠一定会成为传承屈原文化、传播屈原精神的最佳载体,更会成为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机融合的最好平台。”

  □背景

  屈原“搬家”历程

  屈原祠是为纪念屈原而修建的,坐落于秭归县古城归州镇,具有2300多年的历史。公元前340年诞生于秭归县乐平里的屈原,是我国最早的伟大爱国诗人。195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屈原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从1991年开始,秭归新县城迁建方案就将屈原祠新址规划列入其中,秭归县政府就开始跑国家文物局,跑三峡规划办公室,提供搬迁的可行性报告,跑立项。后来长江水利委员会、国家地质部的有关专家考察了地质地理情况,长委鉴定,地质大师崔正权签字:建议搬迁。

  后来,国家文物局把屈原祠列为三峡库区地面文物保护重点项目;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把屈原祠同重庆市的白鹤梁、石宝寨、张飞庙三大项目同等对待,其文物保护经费单独计列;湖北省文物局委托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指定屈原祠搬迁复建方案。

  2004年,湖北文物局组织的专家论证通过,并报国务院三峡建设工程建设委员会批准,确定为三峡工程湖北库区重点文物保护工程——屈原祠仿古新建工程。

  本报记者 罗道海 通讯员 郑坤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