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俄罗斯年”圆满成功:伟大的创举丰硕的成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0日09:08 中国西藏新闻网

  11月9日晚,“俄罗斯年”闭幕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俄罗斯联邦政府总理弗拉德科夫共同出席闭幕式并致词,莫斯科柴科夫斯基交响乐团演出了精彩节目。这标志着2006年中国“俄罗斯年”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中俄互办“国家年”活动,是两国关系史上的伟大创举,反映出中俄两国高度的政治互信和密切的战略协作,体现了两国领导人全面发展中俄睦邻友好和互利合作的政治意愿
,显示出两国人民“世代友好”和永远做“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的共同愿望和坚定决心。

  2006年元旦前夕,胡锦涛主席和普京总统互致贺电,宣布启动“俄罗斯年”活动。3月21日,中俄两国元首共同出席“俄罗斯年”开幕式。在近一年的时间里,中俄双方齐心协力,密切配合,成功举办了中俄经济工商界高峰论坛、俄罗斯国家展、中俄投资促进周、俄罗斯文化节、俄罗斯各地区推介会、各类教育展、音乐会、工业展、图书展、体育竞赛、文艺演出等200多项“俄罗斯年”活动。这些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规模空前,涵盖了两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军事、地方等各个合作领域,展示了俄罗斯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民族传统和国家建设成果。“俄罗斯年”活动加固了中俄友好的基础,搭建了两国务实合作的新平台,充实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内涵,在两国和国际上引起广泛影响。在“俄罗斯年”活动的推动下,中俄交往与合作空前活跃,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加速发展,显现出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这再次证明,两国元首作出互办中俄“国家年”的决定对两国关系来讲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大举措。

  在“俄罗斯年”活动的带动下,中俄各级别交往十分密切。两国高层交往密度创下前所未有的新记录。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胡锦涛主席和普京总统已四次会晤,两国议长、总理等高层领导人以及各部门和地方领导举行了一次或数次会晤。两国高层领导人频繁交往,各部门和地方领导的广泛接触,极大地增进了双方的相互了解和信任,为两国关系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推动力。

  “俄罗斯年”活动巩固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社会基础。双方通过举办俄罗斯文化节、“中俄友谊之旅”、俄罗斯高等教育展、中俄科技合作高层论坛等丰富多彩的人文活动和宣传活动,在中国社会各界掀起“俄罗斯热”,加深了中国人民对俄罗斯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发展现状的了解,增进了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和传统友谊,中俄“世代友好”的和平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俄罗斯年”活动充实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物质基础。在“俄罗斯年”框架内,双方举办了中俄经济工商界高峰论坛、俄联邦区在华推介活动、俄罗斯国家展、中俄投资促进周等高水平、高质量、大规模的务实合作活动,涉及两国贸易、投资、能源、科技等各领域合作。2006年前9个月,中俄贸易额达246.4亿美元,同比增18.8%,预计全年贸易额可达360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

  中俄互办“国家年”活动,是落实《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重要举措,为邻国之间发展平等信任、面向未来的新型国家关系,共同构建和谐世界树立了典范。中俄两国在历史传统、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等方面存在差异,但两国相互尊重,平等对待,本着互谅互让的原则解决存在的问题,相互照顾对方的关切。中俄双方正是本着这样的原则和精神,解决了历史遗留的问题,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使两国关系始终保持着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和旺盛的生命力。

  2007年,双方将在俄罗斯举办“中国年”,这是2007年中俄关系发展的主脉络。中俄两国均高度重视。两国各部门、各地区和社会各界翘首以盼,充满期待。我们相信,在成功举办“俄罗斯年”的基础上,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中国年”也一定会像“俄罗斯年”一样,取得巨大成功,为中俄关系增添新的色彩。

  中俄互为最大邻国和重要的战略伙伴。坚定不移地推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向前发展,确保两国人民世代友好,是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和必然选择。当前,中俄两国都在大力发展经济,实施富民强国的战略,两国关系正处在新的起点上,面临着重要发展机遇和广阔前景。我们愿同俄方携手共进,把握机遇,挖掘潜力,增进友好,深化合作,实现两国的共同发展和繁荣,造福两国人民,为促进地区及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