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与悬念:也谈《中国骄傲》的魅力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0日17:12 CCTV《中国骄傲》 | |||||||||
在寻找英雄、感恩英雄的行动中,中央电视台2套的节目《中国骄傲》感染了亿万观众。有人用“掌声如潮、泪水如涌”来形容节目引起的反响。其实,舍身忘我、见义勇为的事迹见诸大小媒体的并不少,为什么《中国骄傲》系列片能收获得这样的成果? “星星殒落了,但人们看到了它的陨光。英雄去了,但人们流传着他的细节”,《中国骄傲》在有关候选人事迹的介绍片中的一个个细节是让人物丰满起来的重要元素。在时
细节里能见真情。在节目《最后的声音》中,下水救人的农民工朱柱打给110的一段电话录音反复地出现:(在什么位置?)就在金芭蕾,金碧装饰城。(金碧装饰城?)来不及了,我马上去救人了……(电话被挂断)。这是朱柱留给世界的最后的声音,编导抓住了这段声音细节,把一个普通打工者的忘我精神和救人的紧迫感淋漓尽致地再现出来,时间紧迫,真情流露。这段迫切声音在节目首尾反复出现,就像余音绕梁,不绝于耳,朱柱救人瞬间的真实情感似乎跳跃到我们面前,伸手可及。可以说,记者提供给观众这样一个声音细节富含极大的信息量,是再多的文字描写和议论所不能替代的。 细节里出情趣。在节目《大巴车里的背影》中,一个冒着生命危险,接连救出了20多名乘客后悄然离开的年轻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大巴车上遇险的一幕相映成趣的是,节目最后在找到这个做了好事不留名的救人英雄后,记者提供了这样一个细节,原来他曾是练举重的大力士,而这个优势在救人过程中显然起到了关键作用。节目最后一段尤其饶有情趣:“熊文清伸手去拧摩托车的钥匙时,这双抱出了20多人的双手却怎么也使不上劲了。‘摩托车一发动,我就想如果不用双手开车那有多好啊。'” 有了这个细节,平民英雄的形象在我们眼前才更加丰满:他轻松随意的一句话,显现了英雄的平常心,显现了他在救人过程中完全忘我的一种状态。 《中国骄傲》里打动人心的细节不一而足,如果说细节是节目的血肉的话,悬念就是骨架。节目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还得益于营造悬念的成功。悬念就是编导在处理情节、展示人物命运时,利用观众对未来事件情节、人物命运的关切和期待心情,是在节目中所做的悬而未决的处理方式。它可以让观众形成对事实进展的强烈关切和对人物命运悬挂惦念的期待心情,是一种具有诱惑力和艺术感染力的叙事方式。这种方法在《中国骄傲》中得到了很好的运用。 在节目《生死瞬间》中,记者不断抛出一个又一个的悬念:被洪水围困的村民能否获救,屡屡受阻的情况下怎样施救、忘死勇救落水群众的英雄能否生还等等问题不断吸引着观众探寻结果,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对人物命运的关切之情。节目《生命绝响》中洪水突袭小山村,妇女主任陈淑秀通知并转移群众到安全地带的过程也形成了环环相扣的悬念:洪水逼近尚不知情的村民,人们能否逃生?洪水随着时间的推移快速上涨,陈淑秀到底能通知多少人?陈淑秀失踪,能不能生还?记者以洪水到来的前中后为时间线索,驾驭着一个个问题,带着观众揭开一个又一个答案。悬念是导游人,又像吸铁石,它让观众设身处地般地置于救人者所处的环境和紧张气氛之中,由此也更深地体会到在千钧一发的时刻,见义勇为者的品质和情怀。 《中国骄傲》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真实的英雄,平日里英雄的声名高高在上,让人膜拜景仰,但在这个节目中,我们却能感受到英雄的呼吸,触摸到他们的体温,回味到他们人生的细微之处。时间流驶,失去的成为永远的遗憾,这遗憾又给人以深深的震撼。这种效果的达到是与合适的细节选择以及悬念的构筑分不开的,这也正是节目的魅力所在。 | |||||||||